晋臻
-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临床生化检验中γ-谷氨酰转移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适合临床生化检验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遵循《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采用加拿大安大略实验室认可委(Ontario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Division,OLA)颁布的《医学实验室的溯源性与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应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半年室内质控数据对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进行不确定度评价.结果 GGT扩展不确定度为8.18 U/l(95%置信区间,包含因子k=2).结论该评价方法简单易行,为临床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提供了一条捷径,便于检验科完成量值溯源工作.
- 晋臻许云敏张春丽李轶勋
- 关键词:不确定度Γ-谷氨酰转移酶
- HbA1c常规工作中引入测量不确定度的意义和存在的困难被引量:6
- 2014年
- 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相关的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糖化血红蛋白A1e(HbA1e)已经成为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研究表明HbA1e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的大、小血管发生事件会明显下降。因此,HbA1e。检测的准确性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测量准确性是一个定性概念,采用测量不确定度可反应测量准确性程度,从而可度量测量的准确性。误差理论在医学检验界得到长期的应用,而测量不确定度是在误差理论上进一步发展而得来的,因此引入测量不确定度对提高检验结果质量应有积极的作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884-886)
- 刘子杰晋臻段勇
- 关键词:糖尿病
- 沉默DNMT1减弱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沉默DNA甲基转移酶(DNMT1)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内抑癌基因wnt抑制因子-1(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方法:构建DNMT1 siRNAi质粒,将DNMT1 siRNAi转染至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中,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1基因和相关蛋白的表达,并利用甲基化PCR检测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台盼蓝拒染法和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DNMT1基因后Wnt/β-catenin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DNMT1 mRNA和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成功转染72 h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WIF-1基因处于完全甲基化状态,而实验组WIF-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MSP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未甲基化的WIF-1引物扩增出的PCR产物含量显著增加,而甲基化的WIF-1引物扩增出的PCR产物含量显著降低。转染成功48 h后,实验组的OD值、活细胞数及集落形成数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K562细胞中β-actin、myc、cyclin D1和TCF-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沉默DNMT1基因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逆转WIF-1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水平,从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 武坤晋臻李轶勋李昕程沈菊李艳红郭翀
- 关键词:DNA甲基转移酶1高甲基化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其在糖尿病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8年
- 尽管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国外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但由于我国各地区检测能力和条件的不平衡,限制了HbA1c在我国的临床应用。HbA1c的检测方法、干扰因素及标准化问题,仍需要检验T作者的持续关注。如何采用最经济、高效的方法检测HbA1c为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是推动我国HbA1c用于糖尿病诊断和管理的首要问题。
- 晋臻刘子杰段勇
- 关键词:糖基化糖尿病临床化学试验
- DNMT3a在氢醌致造血干细胞毒性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在氢醌(HQ)致造血干细胞毒性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人造血干细胞HSPC-1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HSPC-1;B组:HQ干预HSPC-1;C组:B组+转染pcDNA3空载体;D组:B组+pcDNA3-DNMT3a。采用RT-qPCR法检测DNMT3a、PARP-1 mRNA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DNMT3a、PARP-1蛋白表达水平。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细胞DNMT3a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ARP-1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P<0.05);C组与B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HSPC-1转染DNMT3a后,DNMT3a mRNA及蛋白水平较B组升高,PARP-1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P<0.05)。各组细胞转染DNMT3a后继续培养24 h, A组HSPC-1高密度生长,呈现的单核融合生长,B组及C组HSPC-1数目减少、生长缓慢;与B组和C组相比,D组细胞生长速度加快。MTT分析显示,B组各时间点HSPC-1细胞活力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转染24、48、72 h后D组细胞活力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A组(P<0.001),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D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B组(P<0.001)。结论:DNMT3a可能参与氢醌所致造血干细胞损伤过程,氢醌细胞损伤作用的发挥可能与DNMT3a表达受抑后对PARP-1活性的调节有关。
- 武坤聂波杨金荣贺振新程沈菊李艳红晋臻史明霞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氢醌PARP-1凋亡
- Coulter-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5年
- 孔晋星晋臻沈荣华吴晓青鲍渝霞
- 关键词:白血病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 87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分析及流行调查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耐药变迁,分析耐药谱,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防范院内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及以氨曲南(ATM、A)、氨苄西林(AMP、P)、环丙沙星(CIP、C)、美罗培南(MEM、M)、头孢他(CAZ、F),亚胺培南(IPM、I)组合的耐药谱表型.结果 3 a半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878株,呼吸道标本占84%;ICU为主要分布科室;感染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分析的16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其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84.4%、87.5%.经抗生素耐药谱统计共发现67种耐药表型在我院流行,其中以抗生素谱:(1)"APC-FI"(ATM、AMP、CIP、CAZ、IPM:均耐药,MEM:未测定);(2)"APCMFI"(ATMAMPCIPMEMCAZIPM均耐药")为主,感染率分别为:19%及1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升高,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继续呈现上升趋势,耐药谱"APC-FI"、"APCMFI"在我院广泛流行.
- 许云敏晋臻杜艳陈正辉陈瑞春邵天波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抗生素耐药谱
- 3584株分离自尿液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至2018年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的3 584株大肠埃希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敏试验,判定标准为CLSI 2018年版。结果3 584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的依次为:氨苄西林(83.9%~90.7%)、四环素(63.7%~71.3%)、哌拉西林(55.4%~66.1%)、环丙沙星(55.3%~63.2%)、左氧氟沙星(51.9%~60.7%)。对碳青酶烯类药物(0.9%~2.9%)、阿米卡星(1.2%~2.8%)、呋喃妥因(1.5%~3.1%)、头孢哌酮/舒巴坦(3.1%~5.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6.9%)保持较好的敏感性。耐药性分布特点为:住院患者高于门诊患者、男性患者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女性患者(P <0.05)、成人患者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儿童患者(P <0.0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提示既往经验使用的抗菌药物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在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结合当地实时细菌耐药性合理选用。根据细菌药敏实验结果,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 龚容孙威徐从琼刘霖王娟晋臻
- 关键词: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
-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液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探讨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方法 :对比分析 12例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2 3例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血液细胞学特征 .结果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年龄较大 ,多数患者无贫血 ,血小板轻度增高 ,脾大不明显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稍减低或正常 ,Ph染色体阴性 ,PCR检测阴性 .结论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动态观察 ,若随病程延长 ,病情加重 ,其他治疗无效者 ,应考虑本病 .
- 孔晋星石洪琼晋臻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液学特征病情加重应考
- 凝血检验报告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评价
- 2022年
- 目的建立凝血检验报告自动审核系统并进行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制定凝血检验报告审核规则写入LIS程序。抽取试运行期间自动审核的6281份报告人工验证,评价规则的可行性。结果凝血检验报告自动审核通过率71.34%,假阳性率4.49%,假阴性率0.032%,阳性符合率24.14%,阴性符合率71.34%,一致率95.48%,通过正确率99.96%。结论23条拦截规则,APTT项目的Delta Check规则需进一步完善,其余22条拦截规则通过正确率达100%。
- 杨冬梅夏春燕骆亭君王艺晓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