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萍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诉讼
  • 2篇淡化理论
  • 2篇商标
  • 2篇商标淡化
  • 2篇商标淡化理论
  • 2篇审判
  • 2篇民事
  • 1篇学者
  • 1篇再审
  • 1篇再审程序
  • 1篇知识产权
  • 1篇认识论
  • 1篇商标侵权
  • 1篇上诉
  • 1篇审判程序
  • 1篇审判监督
  • 1篇审判监督程序
  • 1篇审判制度
  • 1篇诉讼法
  • 1篇诉讼阶段

机构

  • 6篇西北政法学院
  • 1篇广东商学院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作者

  • 7篇易萍
  • 2篇李丽
  • 2篇尹西明
  • 1篇张晋红

传媒

  • 2篇法学论坛
  • 1篇广西政法管理...
  • 1篇广东商学院学...
  • 1篇电子知识产权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1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证据的客观性特征质疑被引量:23
2001年
将证据定义为“客观事实”的结果 ,使证据必然具有客观性的特征。但在“证据材料”的形成和“证据材料”上升为“证据”的过程中 ,难免渗入有关人员的主观性 ,而认定证据权的依法行使 ,又使一定前提下的主观性为法律许可。悖论由此而生 :“客观性”的特征要求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依法产生的证据却未必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证据的客观性特征既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又有悖于证据形成的法律规范 ,故应当舍弃。
张晋红易萍
关键词:客观性认识论
商标淡化理论与立法探析被引量:5
2005年
作为一种立场选择,立法者将驰名商标淡化纳入商标侵权行为之列,而将其他商标(包括著名商标)淡化排斥在外,其理念基础是驰名商标内含有较为丰富的价值。判定驰名商标淡化既不需要考虑淡化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也不需要考察驰名商标是否存在被淡化的可能性,而只需考察驰名商标是否被“另类使用”。我国商标淡化立法需要在商标淡化的性质评判、法律后果以及特殊情形等方面予以完善。
尹西明易萍
关键词:商标淡化商标侵权
论上诉合意权
本文介绍了建立上诉合意权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上诉合意权具体制度构建,探讨了当事人合意权实现的保障措施。
易萍李丽
关键词:诉讼法权利保障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不足与完善被引量:5
1999年
我国现行民事再审程序中所规定的再审的主体、条件及适用范围等内容存在不足之处,有必要对其予以修改完善。
易萍
关键词:民事再审程序
商标淡化理论与立法探析
2005年
商标淡化的范围界定是以商标淡化内涵的界定为前置的。可事实上,学者在解释商标淡化的范围界定时,却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无论是在人们的观念理解中,还是在一些国家的立法规定中,商标淡化内涵界定并不一致。这些不同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涉及商标淡化范围的界定方面.则集中表现在商标淡化的“商标”究境何指上。德国学者依保护标的不同对知识产权提出了不同的划分。
尹西明易萍
关键词:商标淡化理论知识产权学者
论民事诉讼回避对象的立法缺陷及完善被引量:4
2006年
民事诉讼程序中回避制度的适用对象因受到当事人知情权和被申请主体资格等限制,在实践中无法得到有效的实现。这与我国回避制度的立法思想、立法技术和回避处理程序的行政化有密切关系。我国立法应当与司法改革的成果相适应,适当扩大回避对象的范围,并从程序性质的重新界定、告知制度的细化、制度之间的衔接等方面来保障当事人申请回避权的实现。
易萍李丽
关键词:民事诉讼回避对象
缺席的不同情形与缺席审判程序的完善被引量:8
2005年
在诉讼实践中,当事人缺席有三种不同的情形,而现行《民事诉讼法》只对其中的一种情形做了规定,凸显出立法的先天不足。作者认为,应当根据缺席的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而不应一律做出缺席判决。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应增设预防和救济机制和专门的缺席审判程序来处理不同诉讼主体在不同的诉讼阶段缺席的情况,以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
易萍
关键词:审判程序诉讼实践缺席判决诉讼阶段审判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