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敏敏

作品数:110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会议论文
  • 42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1篇理学
  • 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化学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8篇拉曼
  • 56篇光谱
  • 52篇拉曼光谱
  • 52篇表面增强拉曼
  • 47篇增强拉曼光谱
  • 47篇SERS
  • 47篇表面增强拉曼...
  • 35篇纳米
  • 18篇电极
  • 17篇离子
  • 17篇光谱研究
  • 14篇AU
  • 13篇离子液
  • 13篇离子液体
  • 12篇拉曼光谱研究
  • 11篇金纳米粒子
  • 10篇AU纳米粒子
  • 9篇单层膜
  • 9篇电化学
  • 9篇硫酚

机构

  • 109篇苏州大学
  • 2篇嘉兴学院

作者

  • 109篇徐敏敏
  • 102篇姚建林
  • 67篇顾仁敖
  • 51篇袁亚仙
  • 18篇张晨杰
  • 17篇郭清华
  • 16篇杨凤珠
  • 14篇梅金华
  • 7篇张婧
  • 6篇沈理明
  • 6篇宗怡
  • 6篇韦超
  • 5篇刘娇
  • 4篇邹文君
  • 4篇孙海龙
  • 4篇王炜
  • 3篇凌丽
  • 3篇刘可
  • 3篇倪丹丹
  • 3篇张彩萍

传媒

  • 13篇光谱学与光谱...
  • 10篇化学学报
  • 9篇高等学校化学...
  • 5篇第十七届全国...
  • 5篇第十八届全国...
  • 5篇第十八届全国...
  • 4篇电化学
  • 4篇第十七届全国...
  • 2篇第十六届全国...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2篇第十九届全国...
  • 1篇光散射学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科学咨询
  • 1篇科技资讯
  • 1篇科教文汇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6篇2017
  • 11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7篇2013
  • 16篇2012
  • 1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梭形Fe2O3@Au单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与基底材料的微观尺寸和形状有关,特别是基底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是决定其SERS效应强弱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关于在纳米粒子间隙内极大的耦合增强效应,由此促发了深入解析复杂S...
沈红霞徐敏敏姚建林韩三阳顾仁敖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研究
<正>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具有可达单分子检测灵敏度以及可提供丰富的结果信息的优势,可实现痕量物质的检测[1],但被检测物种成分相对复杂可能对光谱的解析带来困难,而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当今使用十分广泛的分离技...
王炜焦岑蕾徐敏敏刘娇袁亚仙顾仁敖姚建林
文献传递
基于激光功率调控4-氨基苯乙炔界面反应的SERS研究
<正>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凭借其快速、简单、超高灵敏度、无损分析等特点在界面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该技术自发现以来一直被用作研究各类分子在界面上的吸附及反应,其中包括无机离子、有机小分子、芳香族苯环及杂环分子、染料分子...
王娟徐敏敏袁亚仙姚建林顾仁敖
文献传递
对硝基苯硫酚电化学还原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正>对硝基苯硫酚(PNTP)在硝基苯的对位引入巯基官能团,能够很好地吸附在Au,Ag,Cu等基底表面,而此类表面具有极高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效应,可实现PNTP类分子的原位快速检测[1-3]。本文采用高灵敏度...
翁华怡郭清华王兴荣徐敏敏袁亚仙姚建林顾仁敖
文献传递
HPLC与SERS联用技术及其在有机反应现场监测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将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联用技术(HPLC-SERS)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检测。研究了HPLC-SERS对于有机反应的在线监测。以对氨基苯硫酚(PATP)与邻碘苯甲酰氯的反应为模型,高效利用了HPLC的分离和SERS的高灵敏度检测优势,同时获得了产物的保留时间和光谱结构信息,为有机反应产物分离和鉴定,为复杂有机反应机理的揭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张辉张晨杰徐敏敏袁亚仙姚建林
离子液体中Fe电极界面结构的SERS光谱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高灵敏度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结合不同长度的探针分子,通过电化学调控研究了Fe电极在离子液体中的表面增强因子、零电荷电位、界面吸附及界面双电层结构.利用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技术提高表面吸附物种的拉曼信号,降低高浓度本体的信号干扰,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离子液体本身在Au@SiO2修饰的Fe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BMIm]BF4在Au@SiO2修饰的Fe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随电位变化而变化.在-1.3 V以正区间,咪唑阳离子以垂直吸附为主,随电位负移逐渐倾斜甚至平躺吸附于电极表面;当电位负至-2.3 V,咪唑阳离子还原成卡宾.再分别以不同分子长度的硫氰根(SCN-)和4-氰基吡啶(4-CNPy)为探针分子,发现SCN-在[BMIm]BF4中以N端吸附在纯Fe电极上,三键频率随电位变化的速率,即Stark系数为17 cm-1/V;4-CNPy以吡啶环上的N垂直吸附于Fe电极上,频率保持不变,即Stark系数接近零.以上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中电极界面双电层与水体系的差别较大,电位主要分布在电极紧密层中,几乎无分散层存在.此外,还计算了[BMIm]BF4中Fe电极的增强因子约为1.5×102.
梅金华徐敏敏袁亚仙杨凤珠顾仁敖姚建林
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离子液体
Fe电极表面离子液体吸附的SERS光谱研究
以Au@SiO纳米粒子修饰电化学粗糙的Fe电极,采用极高灵敏度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从分子水平上解析离子液体/金属界面结构。结果发现[BMI]BF离子液体在Fe电极上的吸附取向随电位变化而变化,在-1.2 V以正区间咪唑...
梅金华杨凤珠徐敏敏姚建林顾仁敖
关键词:SERS离子液体
文献传递
pH值对4-氰基吡啶吸附行为影响的SERS研究
<正>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行为是表面科学中最基本的研究课题。研究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方式、动力学行为等对自组装、催化、分子电子学、燃料电池等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发展获得分子水平上有关固/液界面的结构信息的技术已...
徐敏敏杨凤珠袁亚仙梅金华姚建林沈理明顾仁敖
文献传递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在Suzuki偶联反应实时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及丰富的光谱指纹信息而在物质的结构鉴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复杂混合物的SERS光谱解析仍存在较大挑战,因此并不能有效用于直接实时监测化学反应过程.本工作以有序Au纳米粒子二维阵列膜为基底,将SERS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充分发挥两者在高灵敏度检测和高效分离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对苯硼酸和3-溴吡啶的Suzuki偶联反应的实时连续分离和检测.研究表明该反应体系的混合液的HPLC中检测到保留时间分别位于2.1 min,2.8 min,3.6 min,15.3 min的四种不同物质,第一种物质对应于反应物苯硼酸;第二、三种物质分别对应3-溴吡啶和主产物苯基吡啶,它们的SERS光谱特征与标准物完全一致,最后一种物质的SERS光谱特征与联苯一致,由此说明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为联苯.通过对最终反应物进行层析分离提纯得到主产物,NMR谱特征表明其为苯基吡啶,这与SERS研究结果一致,而副产物联苯的产率较低,提纯困难而无法通过NMR分析获得其结构.由此可见,SERS-HPLC联用实现了分离与鉴别的功能集成,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有机反应历程的实时检测工具.
焦岑蕾王炜刘娇袁亚仙徐敏敏姚建林
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联用技术SUZUKI反应实时监测
Au纳米粒子二聚体-Au片耦合体系“热点”的尺寸效应
2024年
表面增强光谱“热点”效应一直是相关领域广受关注的主题,其中与尺寸和激发波长相关的动态“热点”转移效应的可控性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利用有限元法(FEM)对Au纳米粒子球二聚体-Au片耦合体系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激发波长和纳米粒子尺寸对体系不同间隙处电磁场增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所拥有的两种等离激元共振模式的分离和位置与纳米尺寸密切相关,并且影响该耦合体系的“热点”分布.当纳米粒子尺寸为30 nm,激发波长范围为450~535 nm和670~950 nm时,两种等离激元共振模式以协同效应为主,“热点”主要存在于粒子与粒子间隙;随着纳米粒子球尺寸增加至85~105 nm,激发波长范围分别为670~695nm和725~755 nm时,两种等离激元共振模式之间开始出现竞争效应,发现“热点”由粒子与粒子间隙处转移至粒子与金片间隙处.该研究结果为“热点”转移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曾自强张晨杰徐敏敏姚建林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