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武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6年6月~2012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AMI患者92例,其中59例患者合并COPD归入AMI+COPD组,其余33例不合并COPD的患者归入AMI组,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处理罪犯血管。比较入组时两组患者AMI部位和罪犯血管支数以及左室收缩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包括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心肌梗死部位所占比例以及罪犯血管支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MI组相比,AMI+COPD组LVEDD值更高[(59.6±6.4) mmvs.(42.8±3.7)mm],LVEF水平更低[(46.16±8.3)%vs.(59.25±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MI+COPD发生肺部感染(33.90%vs.12.12%)、心律失常(39.98%vs.27.27%)、心力衰竭(15.25%vs.6.06)、呼吸衰竭(22.03%vs.9.09%)、心源性休克(10.17%vs.3.03%)、死亡(8.47%vs.3.03%)的几率均高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会进一步导致AMI患者心功能恶化,使其近期预后更差。
- 徐忠武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
-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AMI合并111。AVB患者69例,分为对照组、溶栓组和介入组,比较三组患者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衰等发生率和总死亡率。于再灌注治疗后6个月对存活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结果①介人组再灌注治疗后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衰等发生率和总死亡率均明显低于溶栓组及对照组,溶栓组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6个月后三组存活者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介入组LVEF明显高于溶栓组及对照组(P〈0.05),LVD明显低于溶栓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AMI合并Ⅲ。AVB预后差,住院期问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衰等发生率和死亡率高。AMI后行急诊再灌注能改善左心功能和预后,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较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为突出。
- 徐忠武李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再灌注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介入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对比研究
- 2012年
- 目的通过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0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选患者治疗前和随访6个月后的IMT、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等指标。结果 (1)IMT从术前(1.13±0.27)mm降至术后的(1.04±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阳性率(≥1.00 mm)从术前73.68%(42/57)降至术后54.39%(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分别为(5.43±1.29)mmol/L、(1.93±1.01)mmol/L、(3.75±1.20)mmol/L、(1.03±0.35)mmol/L,术后则分别为(5.08±0.67)mmol/L、(1.80±0.79)mmol/L、(3.36±0.58)mmol/L、(1.08±0.29)mmol/L;术前、术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PCI治疗联合应用调脂药物能有效改善IMT和控制血脂,改善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病情,提示IMT对冠心病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的价值。
- 徐忠武朱立光李平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踝臂指数的对比研究
- 本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踝臂指数进行了对比研究。文章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踝臂指数(ABI)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变化规律,对比评价了它们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在冠心病...
- 徐忠武
- 关键词:冠心病治疗介入疗法踝臂指数
- 文献传递
- 术前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与开发
- 李平王正东陈坚甘剑挺梁祥文谢文超姚光刘明林智海朱贤章徐忠武黄锋
- 技术领域:该科研课题为人口健康与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简要背景:阿托伐他汀钙药物临床研究证实了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对于同样具有卓越调脂作用的瑞舒伐他汀钙是否同样使患者获益...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瑞舒伐他汀钙
- 低分子肝素与疏血通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148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疏血通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8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低分子肝素钠组和对照组;联合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和疏血通,低分子肝素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10d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疏血通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是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较理想药物。
- 凌政王正东陈坚朱贤章庞霞林雪芳廖波徐忠武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低分子肝素钠疏血通非ST段抬高
- 冠脉病变程度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PCI)术的68例冠心病患者,检测ABI、血脂等实验室检查指标,PCI术后予规范治疗,6个月后复查ABI、血脂等。结果:ABI在多支病变组低于单支病变组(P<0.01),Gensini积分在多支病变亦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ABI术前为(0.91±0.07),术后6个月后为(0.94±0.05)(P<0.01),术后ABI较术前明显升高,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病变越严重,ABI值越低,与冠脉病变有密切关系,在临床上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一个预测指标。
- 徐忠武李平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踝臂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