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彪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2篇淋巴
  • 2篇肺癌
  • 1篇单孔
  • 1篇单孔胸腔镜
  • 1篇胸交感神经
  • 1篇胸交感神经链...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胸椎
  • 1篇胸椎旁神经阻...
  • 1篇血清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计数
  • 1篇药性分析
  • 1篇预后
  • 1篇预后评估
  • 1篇院内肺部感染
  • 1篇镇痛
  • 1篇三野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徐彪
  • 5篇沙纪名
  • 4篇吴君旭
  • 4篇曹炜
  • 4篇赵旭东
  • 3篇周晓
  • 2篇石开虎
  • 2篇徐盛松
  • 1篇张明军
  • 1篇张珂

传媒

  • 2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胸腔积液DPP-Ⅳ、D二聚体及CRKL预测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测定胸腔积液中二肽蛋白酶(DPP-Ⅳ)、D-二聚体、以及信号接头蛋白(CRKL)对恶性胸腔积液预测价值。方法从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诊的胸腔积液患者中筛选出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良性胸腔积液(BPE)组32例,与恶性胸腔积液(MPE)组6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DPP-Ⅳ、D-二聚体、以及CRKL水平;评价上述单个指标以及多个指标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DPP-Ⅳ、D-二聚体、以及CRKL水平比较,MPE组均高于BPE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中单项以及多项指标联合测定对恶性胸积液预测价值,将DPP-Ⅳ、D-二聚体、CRKL,纳入二元Lgostic回归模型,得到三项指标回归的预测概率(即三项联合指标),建立各自受试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PP-Ⅳ、D-二聚体、CRKL以及三项联合指标预测恶性胸腔积液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8、0.859、0.786、0.946,三项联合指标比单项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取最佳cut-off值时,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3%,78.1%。结论胸腔积液中DPP-IV、D-二聚体、以及CRKL对MPE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测定能提高对MPE预测价值。
徐彪林泽邦沙纪名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对小于1.5 cm肺混合性磨玻璃结节患者疗效及血清NOX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对小于1.5 cm肺混合性磨玻璃结节(GGN)患者疗效及血清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2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肺混合性GGN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与研究组(48例,采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肺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肺功能、血清NOX2水平的变化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最大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残气量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血清NOX2的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混合性GGN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肺功能,降低患者血清NOX2水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林泽邦徐彪张珂汪裕琪周亚运曹炜
关键词: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肋间神经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PCIA镇痛在单孔胸腔镜肺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ICB)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6例行单孔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ICB组和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每组各32例.TPVB组在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联合PCIA静脉镇痛,ICB组在胸腔镜直视下行ICB联合PCIA静脉镇痛,PCIA组只采取静脉镇痛.观察并记录三组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48h内的疼痛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PVB组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短于PCIA组和ICB组.术后48h内,ICB组与TPVB组患者在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与PCI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的VAS评分低于ICB组,但部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TPVB组操作所需时间为(14.5±2.1)min,明显长于ICB组(2.5±0.5)min.PCIA组,2例(6.25%)发生肺不张,1例(3.13%)发生心律失常;ICB组,1例(3.13%)发生肺部感染;TPVB组,4例(12.50%)可见胸壁血肿.三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手术应用肋间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PCIA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采用PCIA镇痛,且操作方便.
汪丽祥马世学徐彪曹炜
关键词:胸腔镜单孔胸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
全腔镜与开放食管癌三野淋巴节清扫术的临床应用与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826例,其中行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52例(开放组),全腔镜下三野淋巴结清扫术21例(腔镜组),比较全腔镜与开放手术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疗效分析。开放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术后止痛药物应用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上明显长于腔镜组,而在淋巴结清扫个数、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少于腔镜组,心肺并发症、吻合口瘘明显多于腹腔组。全腔镜下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只是手术方式的改变,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吴君旭张明军石开虎赵旭东沙纪名汪裕琪徐彪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三野淋巴结清扫
肺癌术后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多重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合并院内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246例肺癌术后合并院内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记录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主要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46例患者痰液标本共检出30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89株(61.17%),尤以大肠埃希菌(59株)检出率(19.09%)最高;革兰氏阳性菌91株(29.45%),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3株)检出率(10.68%)最高;真菌29株(9.39%),尤以白色念珠菌(16株)检出率(5.18%)最高;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主要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具有较高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等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大部分药物均具有较高耐药性,对四环素敏感性较高,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除对酮康唑与伏立康唑均较敏感外,对其他药物耐药性不一。结论:肺癌术后合并院内肺部感染患者尤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最高,且除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敏感性较高外,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耐药性,临床上应针对病原菌感染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徐彪沙纪名赵旭东曹炜周晓吴君旭徐盛松
关键词:肺癌肺部感染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耐药性
dNLR、PLR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评估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索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d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8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8),预后不良组(n=50),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因素,再进行dNLR、PLR检测,用ROC曲线分析,各项预测方式判定患者预后价值性。结果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NLR≥1.53、PLR≥122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经ROC曲线分析,dNLR预测的AUC为0.813,预测灵敏度80.6%,特异度82.0%;PLR预测的AUC为0.833,预测灵敏度82.7%,特异度84.0%;d NLR联合PLR预测AUC为0.970,预测灵敏度98.0%,特异度96.0%,均具有一定准确率。经Kaplan-Meier分析,高水平d NLR、PLR者的死亡率高于低水平dNLR、PLR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LR、PLR可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重要参考指标。
徐彪沙纪名赵旭东曹炜吴君旭周晓徐盛松
关键词:生存期预后
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80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手掌多汗症状立即消失,手术时间(42.5±15.7) min,住院时间(3.9±0.6)d.无霍纳综合征及死亡病例.62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发生轻度代偿性多汗26例,均无复发.结论 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徐彪吴君旭周晓沙纪名赵旭东石开虎
关键词: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手汗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