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丹
- 作品数:22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地方本科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被引量:5
- 2020年
-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文章以地方本科院校内江师范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为例,通过对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内涵的强化,教学方法、实践能力训练形式、第二素质课堂、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构建了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该研究可为国内同等院校应用型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 李斌陶敏徐丹丹熊小琴王永明李锐
- 关键词:创新创业地方本科院校水产养殖学
- 极边扁咽齿鱼消化道组织学特征
- 2016年
- 应用解剖学、组织学和显微技术,对极边扁咽齿鱼(Platypharodon extremus)消化道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极边扁咽齿鱼消化道具有典型植食性鱼类结构特征.口下位、口裂小且口内无齿;下颌具有发达的角质层;食道粗短,皱褶发达;肠道较长,盘曲复杂;肠前部、肠中部和肠后部黏膜皱褶数量、黏膜皱褶高度、环肌和纵肌厚度等形态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暗示了其功能上的不同.并讨论了极边扁咽齿鱼肠道的分段及消化道形态学特征与食性之间的关系.
- 徐丹丹王永明岳兴建李斌
- 关键词:消化道组织学
- 长江上游弥陀漫滩水体鱼类食物网动态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1
- 2023年
- 长江上游是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漫滩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区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于2019年丰水期(8月份)和枯水期间(11月份)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Bayesian混合模型和SIBER分析方法,对长江上游弥陀漫滩水体鱼类食物网结构动态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丰水期基础碳源的δ^(13)C、δ^(15)N平均值分别为-23.02‰和2.58‰,范围分别为-31.01‰—-11.2‰(δ^(13)C)和-0.51‰—6.84‰(δ^(15)N);枯水期其δ^(13)C、δ^(15)N平均值分别为-21.93‰、7.22‰,范围分别为-26.31‰—-15.36‰(δ^(13)C)和4.89‰—8.81‰(δ^(15)N)。丰水期鱼类食物网能量主要依赖于外源性营养物质,食物链长度达到3.6级;枯水期内源性营养物质是食物网能量的主要贡献者,食物链长度为2.6级。相对于枯水期,丰水期间鱼类群落拥有更大的生态位空间面积,反映了其食物来源的多样化或利用了不同的生境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水文连通性的季节性变化不仅能改变消费者与食物资源之间的耦合模式,也是决定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高低和鱼类食物网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漫滩水体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李斌郑宇辰徐丹丹徐丹丹李红
- 关键词:长江上游
- 三峡库区小江库湾鱼类食物网的稳定C、N同位素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应用稳定碳(δ13C)、氮(δ15N)同位素分析了三峡库区一级支流小江库湾枯水期(2010.7)和丰水期间(2010.12)鱼类食物网。颗粒有机物(POM,平均δ13C,δ15N值为(-24.85±0.38)‰,(5.46±1.29)‰)和固着藻类(平均δ13C,δ15N值为(-22.19±1.33)‰,(4.71±0.18)‰)构成了小江库湾鱼类食物网的主要碳源,其中丰水期陆源营养物质输入是其食物网能量基础的重要补充。根据消费者的δ15N值,可将小江库湾常见鱼类区分为杂食偏植物食性、杂食偏动物食性及动物食性。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小江库湾鱼类食物网均有3个营养级并且存在4种主要营养路径,表明了在三峡工程运行初期小江库湾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食物网结构。研究为小江库湾鱼类资源管理及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斌徐丹丹王志坚岳兴建张耀光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食物网三峡库区
- 嘉陵江四川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质评价被引量:4
- 2022年
- 为了解嘉陵江四川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9年5月份(春季)和8月份(夏季)对研究区域15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43种,其中节肢动物21种(46.51%),软体动物18种(41.86%),环节动物4种(9.3%)。调查区域优势种为卵萝卜螺(Radix ovata)、截口土蜗(Galba truncatul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梨形环棱螺(B.purificata)、方格短沟蜷(Semisulcospira cancellata)、淡水壳菜(Limnoperna lacustris)、中华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和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sinensis);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0.1 ind/m^(2)和6.18 g/m^(2),夏季略高于春季,种类组成呈现时空差异性,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Pielou和Margalef指数)上游>下游,夏季>春季;研究区域水质介于Ⅱ~Ⅲ类水之间,嘉陵江渠化比例高,BI指数更适用于该区域水质生物学评价,水质呈现出上游优于下游,城市周边优于市区的变化特征。CCA分析表明,DO(溶解氧)、TP(总磷)、COD_(Mn)(高锰酸盐指数)和FV(流速)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嘉陵江四川段水域生态管理和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 徐丹丹詹雪梅陶敏陶鑫黄静王志坚李斌
- 关键词:长江上游大型底栖动物CCA分析水质生物评价
- 怒江西藏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于2007年、2008年的7月先后2次对怒江流域西藏段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应用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分析了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17个采样断面(干流8个,支流9个)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于25科,其中以水生昆虫种类最多(76.0%);研究区域内干、支流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2.77 ind/m2、3 967.51 mg/m2,95.39 ind/m2、2 339.64 mg/m2;干流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高于支流,但其物种多样性(H、D、J)组成却低于支流。研究发现,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与底质类型有关,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与海拔高程变化之间无明显关系。
- 李斌徐丹丹刘绍平王志坚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
- 基于技术流程理念的基因工程教学改革探究
- 2017年
- 基因工程是生物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为适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求,本文根据基因工程的技术流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对接,同时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基因工程的教学质量,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 张志勇齐泽民徐丹丹张楠
- 关键词:基因工程教学改革
- KY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出现许多大型的集团企业,企业集团化后带来了产业链升级、企业规模扩张等一系列效益。但是,由于企业集团化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时间,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晚,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和其他方面的控制机制也存在...
- 徐丹丹
- 关键词:财务管理
- 文献传递
- 战时国民政府对德意侨民处置研究(1936—1945)
- 随着抗战的爆发,国际关系风云变幻。自德意承认伪满洲国以来,中德与中意关系趋向紧张化,伴随着中德中意关系的转变,国民政府对在华德意侨民的态度也发生着改变。起初,为了避免外交纠纷,争取国际支持,国民政府对德意侨民仅仅采取秘密...
- 徐丹丹
- 关键词:国民政府
-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鲇遗传多样性研究
- 鲇(Silurus asotus)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鲇科(Siluridae),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大水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全球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生生物多样性面临巨大威胁.而在...
- 徐丹丹张耀光彭作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