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梅 作品数:88 被引量:369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产科麻醉中呼吸管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2 2011年 随着剖宫产技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剖宫产成了产妇们广泛选择的产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是剖宫产术中常选择的一种麻醉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作用范围广,肌松良好,对胎儿和母体的毒性作用小等优点。 田玲玲 缪缙 李雅兰 彭雪梅 席露关键词:呼吸管理 产科麻醉 产妇 剖宫产术中 腰硬联合麻醉 产科手术 凯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COX抑制剂凯纷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即A组(I/R组)、B组(I/R+凯纷10mg/kg)、C组(I/R+凯纷15mg/kg)。采用颈内动脉丝线栓塞大脑中动脉(MCAO)模型,再灌注后24、48、72h分别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72h后处死实验大鼠,取大脑切片行10g/L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测量并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再灌注后24、48、72h各组NDS评分,B、C两组明显高于A组(P<0.05),B、C组间24、48、72h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灌注后72h脑梗死容积百分比B、C两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COX-2抑制剂凯纷可明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刘育勇 段善娥 康举龄 李雅兰 彭雪梅 邹鹏 来勇关键词:氟比洛芬酯 脑缺血-再灌注 脑保护 实验性急性肺损伤部分液体通气效应与剂量的关系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对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兔实施不同剂量氟碳(perfluorocarbon,PFC)的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liquidventilation,PLV),观察其疗效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14只成年健康家兔,麻醉后经气管导管用生理盐水反复肺内灌洗,直至动脉氧分压(PaO2)<13 33kPa(100mmHg)达1h,记录肺气体交换、血液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各参数作为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基础值。随机分为PLV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以呼吸机行常规机械通气,不给予任何治疗措施;PLV组动物于ALI后每30min气管内灌入PFC(FC3280,3M,德国)6mL·kg-1共3次,总量为18mL·kg-1。以上述呼吸参数行机械通气。最后一次灌注后继续行机械通气3h,每小时记录各参数次。结果:PLV组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HbO2)在灌注第一个剂量的PFC后即显著改善,并与剂量呈相关性;PaCO2在灌注第一个PFC剂量后较ALI时显著降低,但并不随剂量的增加而继续降低。结论:以氟碳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改善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兔的肺氧合,并呈剂量相关性,同时呼吸动力的改善与剂量无关。 孙婵 王仲红 彭雪梅 邹鹏关键词:急性肺损伤 部分液体通气 氟碳 减重手术胃肠道血流量下降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2023年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减重手术最常见的术后不良反应之一,降低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也会减慢术后康复进程。PONV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其中减重手术围术期胃肠道血流量的下降,导致胃肠粘膜缺血缺氧及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引起PONV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对此,本文围绕减重手术的麻醉药物、手术因素以及术前禁食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围术期引起胃肠道血流量下降的原因,并对改善胃肠道组织缺血缺氧的干预措施进行了总结和概述,期望能够通过改善胃肠道血流量从而缓解减重手术PONV的发生。 肖莹莹 田茵琦 彭雪梅关键词:减重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 缺血缺氧 围手术期 胃肠功能紊乱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Ⅰ~Ⅱ级,无合并症,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观察组于诱导开始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瑞芬太尼(20μg/mlNS),输注速率根据麻醉深度及生命体征变化调节,不采用单次注药。麻醉期间常规监测NIBP、ECG、HR、SpO2观察麻醉效果、苏醒时间,麻醉苏醒程度、不良反应。结果术中芬太尼用量、七氟烷吸入浓度,瑞芬组较对照组低,观察组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能明显加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全身麻醉后的苏醒,其药理特性符合快通道麻醉的求,安全有效。 李雅兰 蔡磊 彭雪梅 刘育勇 王仲红 蔡明雪 周长忍关键词:瑞芬太尼 七氟烷 全身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苏醒 临床医学本科生麻醉学实习教学探讨 被引量:2 2009年 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麻醉学临床实习,因为实习时间短,所以对临床麻醉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麻醉学实习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结合医学生特点,从重视教学准备入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总结与考核,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李雅兰 廖锦华 胡冬华 陈剑 莫世湟 刘育勇 彭雪梅 王小平 陈雷关键词:麻醉学 临床医学教育 实习教学 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活性氧产生的影响及其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30 2011年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活性氧以及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活性氧在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在体用2%七氟醚预处理30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然后再灌注120 min。以心肌梗死面积和凋亡指数反映心肌损伤情况,心肌梗死面积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显示,细胞凋亡用TUNEL染色显示。活性氧用活性氧荧光探针二氢乙啶测量。使用活性氧清除剂N-(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2-MPG)以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作为阻滞剂,用酶标仪测定心肌匀浆的NO、SOD、GPx和CAT活性,并进一步分析阻断活性氧及NO产生对七氟醚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预处理在缺血再灌注前诱导活性氧产生(12.0±0.8 vs2.6±0.5,P<0.05),在缺血再灌注后减少活性氧产生(16.2±0.9 vs 24.9±1.3,P<0.05);在缺血再灌注前,2-MPG减少七氟醚预处理心肌活性氧产生(5.1±0.7 vs 12.0±0.8,P<0.05),在缺血再灌注后2-MPG+七氟醚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无显著差别(24.9±1.4 vs 24.9±1.3,P>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预处理同样诱导NO产生(34.5±3.2 vs 15.9±1.4,P<0.05),增加SOD(1.5±0.5 vs 0.6±0.2,P<0.05)、GPx(22.8±2.5 vs12.7±2.2,P<0.05)和CAT(15.5±1.8 vs 11.2±1.4,P<0.05)的活性;2-MPG消除了七氟醚对NO、SOD、CPx和CAT的诱导作用和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L-NAME同样消除七氟醚预处理对SOD、GPx和CAT的诱导作用和心肌保护作用。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凋亡指数;七氟醚预处理产生的亚损伤量的活性氧和NO诱导缺血再灌注心肌SOD、GPx和CAT的产生,进而抑制缺血再灌注活性氧的产生和心肌损伤。 廖锦华 李健玲 严彦念 李雅兰 胡冬华 项明方 黄强 莫世煌 彭雪梅 王小平关键词:七氟醚 活性氧 肺超声在肥胖患者围术期呼吸管理的应用进展 2022年 肥胖患者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为正常体重患者的两倍,其发展可能会损害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及其他肺部并发症,因此,围术期快速并及时识别肥胖患者肺不张变得尤为重要,肺超声(LUS)技术已被证实可用于诊断和跟踪一系列肺部病理变化及监测肺通气情况,本综述旨在阐明LUS作为肥胖患者围术期肺不张等监测工具的临床应用进展。 田茵琦 彭雪梅关键词:肺不张 呼吸管理 肥胖患者 并发心血管病的80岁以上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处理 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只要术前作充分的准备,麻醉方法选择适当,术中管理合理有效,术中不仅不会加重病情,而且还可使部分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和缓解,安全渡过围术期。对于手术后回到病房的高龄患者应积极加强管理。尤... 李雅兰 彭雪梅 王小平 蔡明雪 刘育勇 莫世湟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处理 高龄患者 麻醉方法选择 术后监护 文献传递 腔镜下甲亢手术麻醉40例分析 2004年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亢手术中二氧化碳(CO2)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麻醉的特殊表现及特殊处理。方法:腔镜下行甲亢手术的择期病人,监测并记录充气前及充气后5、10、15、30、60、120、180、240min的心率(HR)、体温(T)、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血气分析及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根据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进行及时的麻醉处理。结果:在CO2充气后,血压、心率和体温迅速出现上升趋势,于60min达到高峰,但上升幅度与充气前基础值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PETCO2、PaCO2于充气后迅速升高,充气60min时变化达最高峰,与充气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H值于充气后60min显著低于充气前,与充气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二氧化碳充气后机体的各项指标在60min内显著变化,60min后处于相对稳定,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测呼吸和循环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变化并及时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彭雪梅 孙婵 王仲红 邹鹏关键词:甲亢手术 二氧化碳 甲亢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