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
- 作品数:46 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杰出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分析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通过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123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检测,并与3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消化系统各肿瘤组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3+)、T4细胞(CD3+CD4+)、NK细胞(CD3-CD16/56+)百分率下降(P<0.01);T4/T8(CD3+CD4+/CD3+CD8+)比值降低(P<0.05);T8细胞(CD3+CD8+)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消化系统各肿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监测抗瘤疗效和判断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陈莉吴丽娟胡宗海彭燕李继红栗群英
-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T淋巴细胞亚群
- 综合性医院院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 栗群英胡中海彭燕刘毓刚陈莉李继红谢静
- HIV合并HBV/HC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迁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HIV合并HBV、HC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探讨HIV合并HBV和HCV感染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学检测技术,对26例HIV合并HBV和HCV感染患者(合并感染组)、35例单纯HIV感染患者(单纯感染组)和194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总T细胞、T4细胞、T8细胞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T4/T8比值。结果单纯感染组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T4细胞、T8细胞的百分含量和T4/T8比值分别为66.42±4.11、27.74±2.34、47.72±3.86和0.74±0.19,合并感染组分别为54.76±3.42、22.31±1.87、58.23±4.62和0.33±0.12,健康对照组值分别为69.98±5.79、35.25±5.16、25.08±4.34和1.45±0.28单纯感染组患者T4细胞和T4/T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T8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合并感染组总T细胞、T4细胞和T4/T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感染组(P<0.05,P<0.01),T8细胞较健康对照组和单纯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HIV感染患者合并HBV和HCV感染将进一步加重体内免疫功能的紊乱;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利于HIV、HBV和HCV多重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以及预后判断,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客观依据。
- 栗群英吴丽娟陈莉刘毓刚彭燕
- 关键词:HIV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 流式干细胞计数在终末期肝病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时,流式干细胞计数结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送检干细胞样本并根据结果进行分组,回输细胞数小于2×106/L共34例为A组,回输细胞数大于或等于2×106/L共24例为B组,对两组患者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A组ALT变化不明显,总胆红素下降明显,由(80.6±41.2)μmol/L降至(62.5±37.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周B组总胆红素即有明显下降,由(89.3±45.1)μmol/L降至(65.2±36.3)μmol/L,1个月ALT明显下降,由(64.1±33.8)IU/L降至(48.5±26.3)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T术后均逐渐下降,ALB逐渐上升,PT略微下降。结论高浓度的干细胞移植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肝功能。
- 彭燕王庆旭吴丽娟刘毓刚蒋明德曾维政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流式细胞术终末期肝病
- 两种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功能评价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两种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作为常规过筛试验的可靠性。方法仪器法及瑞氏染色手工分类法。结果两台仪器的白细胞分类结果与手工分类法无显著性差异。SF-3000与ACT5diff对分类异常的血细胞的提示能力的特异性分别为84.6%、69.1%,敏感性为98.4%、97.5%,准确度为93%、86%。结论SF-3000分类结果可作为常规分类的初筛试验。ACT5diff假阳性率较SF-3000高,应多做显微镜分类计数。
- 彭燕陈蓉
-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单项阳性对移植供体选择的意义
- 2005年
-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单项阳性对HBV-DNA含量及其复制情况,明确是否具有传染性,探讨其对移植供受体选择的可能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选择单项HBsAb(+)样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BV-DNA,同时常规检测肝功能.结果共检测出单项HBs-Ab(+)190例,HBV-DNA阳性率为8.4%(16/190),46例既往有乙肝疫苗注射史,HBV-DNA阳性率为0%;144例未注射乙肝疫苗,HBV-DNA阳性率为11.11%(16/144),HBV-DNA(+)的16例中定量小于104copies/ml占68.75%(11/16),104~106copies/ml占31.25%(5/16),大于106copies/ml为0.结论注射乙肝疫苗组单项HBs-Ab(+),确为机体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未注射乙肝疫苗组单项HBs-Ab(+)病例中大部分HBV-DNA停止复制,HBs-Ab也为机体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但有少数病例HBV-DNA仍呈低中度复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能成为隐慝感染源,在选择血源和器官移植供体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 朱冰禹正杨彭燕尤宏
- 关键词:HBV-DNA病毒复制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LCR1表达
- 目的 通过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R1 (PBLCR1)的表达,探讨PBLCR1在SLE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06例SLE患者和78例健康体...
- 陈莉彭燕胡宗海李继红栗群英谢静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LCR1表达
- 2012年
- 目的通过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R1(PBLCR1)的表达,探讨PBLCR1在SLE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06例SLE患者和7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BLCR1活性检测及PBLCR1分子的定量测定。结果健康组PBLCR1活性及PBLCR1分子数量明显高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DAI>10分者(活动期)PBLCR1表达水平较SLEDAI<10分者(稳定期)低(P<0.05),且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582,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LCR1表达降低,且非活动期患者PBLCR1活性及PBLCR1分子数量高于活动期患者,提示PBLCR1表达与SLE病情发生及发展相关。PBLCR1活性及PBLCR1分子定量检测对SLE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陈莉彭燕胡宗海李继红栗群英谢静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淋巴细胞CR1
- 从临床对检验医师的要求谈学校职业素养培养方式被引量:6
- 2016年
- "大检验"时代的到来对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适合行业发展的新型检验人才需要学校和医院的配合,让职业素养的培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特点制订不同目标,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并考核,以期提高实习生质量,为各岗位输送合格人才。
- 张睿彭燕刘媛邹自英刘毓刚郭刚熊杰
- 关键词:检验医师
- 乙型肝炎共价闭合环状DNA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8年
- 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cc DNA)是HBV持续存在的来源,研究ccc DNA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十分重要。ccc DNA的形成途径大致有三种:(1)部分双链的松弛环状DNA(rc DNA)在细胞质中去除负链上的DNA聚合酶蛋白从而形成DP-rc DNA,DP-rc DNA在核转运蛋白的介导下进入细胞核,在核内利用宿主的酶系统完成了ccc DNA的最终形成,DNA聚合酶K(POLK)以及DNA连接酶参与其中。(2)细胞质中的线性双链DNA(dsl-DNA)去除负链上DNA聚合酶后形成DP-dsl DNA,转运入细胞核内以后通过分子内的非同源重组合成ccc DNA,Ku80参与其中。(3)细胞核内DP-rc DNA形成一种末端重复的线性双链DNA(TR-dsl DNA),TR-dsl DNA经非同源重组形成ccc DNA。
- 叶雨笙朱紫衣彭燕常凯江忠勇熊杰
- 关键词:CCC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