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人工抗原
  • 2篇抗原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吸附
  • 1篇抗体
  • 1篇克隆

机构

  • 3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3篇张鑫潇
  • 3篇吴峥
  • 3篇韩占江
  • 3篇孙磊
  • 3篇王伟华
  • 3篇张彦杰
  • 2篇南海娟
  • 1篇魏新军
  • 1篇张永生

传媒

  • 2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磺胺间甲嘧啶人工抗原的制备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重氮化法,将磺胺间甲嘧啶(SM1)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合成抗原BSA-SM1,并用作免疫抗原,用紫外扫描法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得偶联的结合比。结果表明,通过紫外扫描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的测定证明偶联成功,偶联的结合比为9∶1。用BSA-SDM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多抗上清(pAb)效价,获得了高效价的pAb,为SM1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王伟华韩占江魏新军陈洺阳吴峥张彦杰孙磊张鑫潇
关键词:人工抗原
重氮化法合成磺胺间甲嘧啶免疫抗原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重氮化法将磺胺间甲嘧啶(SM1)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合成抗原BSA-SM1作免疫抗原;用紫外扫描法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得偶联的结合比。通过紫外扫描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的测定证明偶联成功,偶联的结合比为9∶1。用BSA-SDM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多抗上清(pAb)效价,结果表明,获得了高效价的pAb,为SM1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韩占江王伟华南海娟陈洺阳吴峥张彦杰孙磊张鑫潇
关键词:人工抗原
磺胺间甲嘧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了磺胺间甲嘧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结果表明,得到三株单抗,其中3F7株抗体效价最高,细胞培养上清为1∶5.2×102,腹水为1∶5.5×105。通过交叉反应试验可知,单抗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韩占江王伟华南海娟张永生李卓洋陈洺阳孙磊张彦杰吴峥张鑫潇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