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辉

作品数:15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清
  • 4篇抗体
  • 3篇酶联
  • 3篇酶联免疫
  • 3篇酶联免疫吸附
  • 3篇免疫
  • 3篇免疫吸附
  • 2篇性关节炎
  • 2篇性疾病
  • 2篇细胞
  • 2篇酶联免疫吸附...
  • 2篇抗核
  • 2篇抗环瓜氨酸多...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性
  • 2篇类风湿性关节...
  • 2篇患者血清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2篇瓜氨酸

机构

  • 14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汕头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4篇张辉
  • 6篇陈剑雄
  • 4篇李卓成
  • 4篇刘远智
  • 4篇董敏
  • 4篇周厚清
  • 2篇朱伟民
  • 1篇张辉
  • 1篇王大平
  • 1篇许赤多
  • 1篇熊建义
  • 1篇刘全英
  • 1篇苏帆
  • 1篇周勇
  • 1篇张辉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位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复位固定装置,用于辅助克氏针插入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及远节指骨,复位固定装置包括复位组件、定位组件及导向组件,复位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且复位组件包括加压组件及支架;支架为环形,其上开设有加压孔及定位...
苏帆朱伟民姜骆永李阔阔梁飞国陈菲周勇朱天飞常崇斐陈锦富邓桢翰黄勇林焯琛刘舒予傅子财张辉赵李木子崔家鸣黄兰兵
文献传递
血清胎盘生长因子联合多普勒超声在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分析
2023年
探讨分析血清胎盘生长因子联合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子痫前期预测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选择实验时间段为: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该时段内将我院收入的妊娠期女性共计12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以及最终诊断结果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组别,其中包括健康组(n=40)、妊娠期高血压组(n=40)、子痫前期组(n=40);研究人员针对所有患者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进行记录,并且在诊断完成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子宫动脉搏动指数以及阻力指数,针对上述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对于子痫前期的预测意义。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针对三组产妇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三组患者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研究结果中发现子痫前期组内患者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以及阻力指数,相较于其他两组来说明显更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的发生会对产妇和胎儿造成极大的影响,在近年来的研究调查中认为,在针对此前前期高危产妇进行处理时,需要选择合理的方式早期确认并积极预防,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的形式证明了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子痫前期的早期确认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张辉何敏静何世平陈剑雄王和平
关键词: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多普勒超声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2型DM不同肾损害期中的变化、临床意义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2型DM患者92例分为不同的组别,其中尿白蛋白正常组30例,尿白蛋白微量组32例,尿白蛋白明显增高组3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3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GF水平,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糖耐量异常组和尿白蛋白正常组H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白蛋白微量组及尿白蛋白明显增高组HG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尿白蛋白明显增高组又显著低于尿白蛋白微量组(P<0.05)。结论2型DM患者不同肾损害期HGF浓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检测血HGF水平可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董敏周厚清张辉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
动态监测IL-6、PCT及CRP水平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每组5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动态监测三组IL-6、PCT及CRP水平,比较三组血清IL-6、PCT及CRP水平,轻症组、重症组患者Ranson评分;分析血清IL-6、PCT及CRP水平与Ran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入院第1天,三组IL-6、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重症组患者入院第3天IL-6、PCT及CRP水平均升至峰值,显著高于本组入院第1天,入组第7天低于入组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重症组患者入组第7天IL-6、PCT及CRP水平高于入组第1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患者Ranson评分为(2.19±1.04)分,低于重症组患者的(4.56±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6、PCT及CRP水平与Ranson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576、0.409、0.378,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IL-6、PCT及CRP有助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张辉陈剑雄刘远智李卓成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
多重磁条码液相芯片系统在抗核抗体谱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多重磁条码液相芯片系统在抗核抗体谱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0—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并被确诊为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98例患者作为AID组,另选同期进行体检且排除AID的9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多重磁条码液相芯片系统与免疫印迹法来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样本中的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15项。比较不同检测系统的检测阳性率,并分析敏感度以及特异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的一致性评价。结果两种方法对AID组患者的抗核抗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抗ds-DNA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14种观测指标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磁条码液相芯片系统与金标准检测对抗Scl-70抗体检测的高度一致(Kappa≥0.75),对抗P0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CENP-B抗体、抗AMA-M2抗体、抗PCNA抗体、抗R0-52抗体、抗Histone抗体、抗Jo-1抗体检测的中度一致(0.75>Kappa≥0.40),对抗ds-DNA抗体、抗U1-snRNP抗体、抗PM-Scl抗体检测的一般一致(Kappa<0.40)。结论多重磁条码液相芯片系统与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抗体的总体符合率较高,但是对血清抗ds-DNA抗体的一致性不理想。对于一致性不理想的抗体,需要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进行综合判断。
张辉张辉邓昊张鑫郑丽娜陈剑雄
关键词:液相芯片免疫印迹法抗核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
Mb、CK-MB及cTnI三项联合检测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时血液中清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及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对AM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52例临床征象高度可疑的AMI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检测cTnI、Mb和CK-MB,比较它们各自及联合检测时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MI组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胸痛发作后3 h~6 h内,cTnI、Mb、CK-MB及三项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75%、57.1%、63.7%和92.5%,特异性分别为85.7%、62.5%、82.2%和76.3%;在胸痛发作后6 h~12 h内,cT-nI、Mb、CK-MB及三项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2%、66.7%、66.7%和87.8%,特异性分别为89.3%、66.1%、76.2%和77.5%;在胸痛发作后12 h~24 h内,cTnI、Mb、CK-MB及三项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3%、88%、83.4%和98.7%,特异性分别为96.5%、53.3%、95.3%和77.8%。结论:cTnI、Mb和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实验室检测的敏感性,有助于对AMI的早期诊断。
张辉董敏周厚清
孕早期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表达及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孕早期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早期(≤12周)妇女90例为观察组,根据妊娠时间将观察组分为A组(4-6周)、B组(7-9周)和C组(10-12周),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3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25(OH)D、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并分析观察组妇女血清25(OH)D水平与TSH、FT4、FT3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B组、C组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维生素D充足的比例低于对照组,C组出现维生素D不足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维生素D充足的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由低到高分别为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低T4血症,且A组、B组、C组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及低T4血症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清25(OH)D水平的观察组孕妇血清中TSH、FT4、FT3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回归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中25(OH)D水平与TSH、FT4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FT3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中25(OH)D水平与TSH、FT4、FT3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孕早期妇女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血清25(OH)D水平及与甲状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但仍应注意加强维生素D的补充。
陈剑雄张辉李卓成刘远智刘全英
关键词:孕早期25-羟维生素D甲状腺功能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阳性率,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RA,3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20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的分布。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比较抗CCP抗体与RF的相关性。结果:30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73.33%。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3%和94.54%。RF的阳性率为76.67%。RF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67%和80.0%。抗CCP抗体与RF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能用于RA的诊断。同时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有助于提高R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周厚清许赤多张辉董敏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新生儿败血症治疗前后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的监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治疗前后6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和60例非感染性对照组患儿血清,分别用免疫层析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CT和CRP含量。结果:抗生素治疗前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理抗生素治疗一周后,血清中PCT和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C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2%、100%;CR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9.5%、70.8%。结论:联合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PCT、CRP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指标。
张辉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新生儿败血症
MRI检查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20年
MRI检查是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及其相关损伤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术前MRI检查不仅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而且在术后再损伤的风险评估上也意义重大。ACL重建术后MRI检查主要用于移植物愈合、骨道位置评估及骨关节炎早期诊断。该文就MRI检查在A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辉张辉陈斐赵李木子崔银星唐寒熊建义熊建义王大平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MRI检查风险评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