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莹 作品数:8 被引量:1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超声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15年 感染性肺炎可发生于新生儿分娩过程中和新生儿出生后,是其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和导致其死亡的首要感染性原因。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缺乏统一标准,以往主要依靠X线及CT摄片作为辅助手段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近年来,人们对电离辐射的风险关注度持续增长。研究证实[1],婴幼儿对电离辐射的致癌作用更为敏感,过量暴露射线的患儿癌变率增加。肺部超声相对于目前常使用的X线和CT技术,具有最普遍的优点:床头诊断、 孟珊珊 王建秋 秦铮 赵静 张莹莹 周迪 张晓鸽 白旭东关键词:感染性肺炎 癌变率 支气管充气征 超声诊断 肺实变 误诊为喉癌的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1例病例报告 2024年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 PSCC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恶性度极高,预后极差,其发病率仅占原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2%~1.1%^([1])。首诊时患者约60%表现为颈部肿物,约20%表现为呼吸困难或者吞咽困难,约15%表现为声音改变^([2])。 赵雪 张莹莹 李彤 赵静关键词:吞咽困难 颈部肿物 甲状腺恶性肿瘤 病例报告 恶性度 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2020年 目的:探究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挑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的124例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病人则结合手术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3例,观察组3例,两组比较,χ^2=7.176,P=0.007(P<0.05),表明两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91.9%。对照组满意度为71.0%,两组比较,χ^2=9.021,P=0.003(P<0.05),说明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中,结合手术采取护理对策,效果显著。 马岩 张莹莹 张嘉玲 李志慧关键词:屈光矫正 术后并发症 护理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超声表现1例 2014年 1病例简介 患者,女,14岁,因间断性腹胀、腹痛、呕吐半年,呕吐加重10天而入院。初始呕吐为胃内容物,后呕吐黄色液体,味苦。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该患者既往体健。门诊经检查后以“腹部肿物”收入院,肿物性质尚不能明确。 高万云 李丽 赵静 张莹莹 周迪 白旭东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超声表现 病例简介 胃内容物 黄色液体 腹部肿物 ARFI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4年 目前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性的评估已成为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其斑块的形成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病因。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进行检测,可以解决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区分不稳定的'软'斑块与稳定的'硬'斑块,更好地预测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病的风险〔1〕。本文主要从AS斑块的病理学特征入手,对ARFI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AS斑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高万云 陈书祥 赵静 张莹莹 周迪 白旭东关键词:超声检查 斑块 右腋下原发性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3 2016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该患者缘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区肿物,大小约3cm×2cm,表面破溃约1cm长口,无流血、流液、流脓等变现。1月前结节略变大,出现疼痛症状,无放射痛。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未愈,表面发红,到我院进一步治疗,超声检查:双腋下探及散在腺体样回声,右腋下腺体内探及一枚低回声光团(图1),大小约为1.0cm×0.8c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王力玄 张莹莹 孟珊珊 白旭东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 腋下淋巴结 副乳腺 乳腺浸润性癌 主动脉弓分支异常1例 2014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以"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1小时"收入院。颈部及颅内血管彩超显示颈动脉多发斑块形成,左侧大脑颈内动脉终末段及前动脉流速偏快。颈部血管超声发现该患者主动脉弓分支走形异常——右侧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均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而未显示正常头臂干血管走形回声[1](如图1,图2所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进一步提示:主动脉弓分支异常。 张晓鸽 李彤 余欣 张瑞丽 吴慧颖 张莹莹 周迪 张雪鹤 孟姗姗 白旭东关键词:颈部血管超声 动脉流速 头臂干 线阵探头 言语不清 颅内血管 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原因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方法将双眼视力下降的400例(800眼)患者(年龄>60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引起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结果视力<4.0的患者多集中于70~80岁,且患眼数量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因此年龄增长与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具有相关性;对比各种疾病引发视力下降程度及占比,发现屈光不正及白内障的差异显著,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差异不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非屈光不正性质的眼部疾病增加,其中老年白内障发病率最高,对比各年龄组眼部疾病种类及占比,差异显著(P<0.05);老年群体中最常见的屈光不正类型为远视眼[295眼(77.43%)]。对比各种屈光不正类型的屈光度及占比,差异显著(χ~2=61.272 5,P=0.000 0)。结论老年人视力下降主要原因分为屈光不正及非屈光不正眼部疾病,后者对视力的影响程度更大,其中发病最高的眼部疾病为白内障,最常见的屈光不正为远视。针对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的诊断,必须认真查找原因,避免因早期非屈光性眼部疾病与屈光不正症状相似而造成误诊。 马岩 白峰 张莹莹 张嘉玲关键词:视力下降 屈光不正 白内障 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