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苏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导航
  • 2篇术后
  • 2篇阈值
  • 2篇黄斑
  • 2篇激光
  • 2篇靶向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内
  • 1篇视网膜内界膜
  • 1篇水肿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性
  • 1篇糖尿病性黄斑...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后
  • 1篇全膝关节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苏
  • 4篇姚进
  • 1篇蒋沁
  • 1篇孙光丽
  • 1篇赵玥
  • 1篇戚美芬

传媒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靶向导航激光连续波阈值下功率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靶向导航激光连续波阈值下功率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CSC患者28例28只眼纳人研究。其中,男性17例17只眼,女性11例11只眼;均单眼发病。患者平均年龄(36.24±5.14)岁,平均病程(4.7±1.3)个月。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自身荧光、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及其血管成像、多焦视网膜电图和微视野检查。BCVA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靶向导航激光系统行连续波阈值下功率治疗。治疗后2周及1、3个月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眼BCVA、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10°范围平均光敏度(MS)以及黄斑中心区1环、2环P1波振幅密度变化。治疗前后CMT、SFCT、MS以及黄斑中心E1环、2环?,波振幅密度比较采用〖检验。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1、3个月,患眼平均logMARBCVA分别为0.74±0.16、0.57±20.16、0.22±0.05、0.21±20.06,平均CMT分别为(512.33±31.56)、(350.40±36.61)、(256.49±22.38)、(253.45±223.65)um,平均SFCT分别为(462.82±25.38)、(462.37±39.54)、(461.51±29.36)、(461.25±234.55)цт,平均MS分别为(16.32±5.41)、(17.53±4.23)、(19.52±4.12)、(21.35±2.77)dB。患眼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BCVA(t=6.52、5.71、6.01,t=0.00、0.00、0_00)、CMT(t=3.08、6.57、4.90,P=0.01、0.00、0.00)、SFCT(t=7.01、6.54、4.85,>0.08、0.07、0.17)、MS(t=6.17、4.25、5.46,t=0.02、0.0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眼黄斑中心区1环、2环P1波振幅密度分别为(64.37±18.25)、(85.31±13.98)、(98.35±14.52)、(98.40±22.17)nV/deg^(2)和(36.12±18.32)、(44.02±17.15)、(62.35±14.85)、(63.17±15.79)nV/deg^(2)。患眼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
赵玥张苏臧晓蒋沁姚进
阈值下导航激光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对比分析智能精准靶向导航阈值下能量和微脉冲激光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01/2021-01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cCSC患者36例40眼纳入研究,其中19例23眼接受智能精准靶向导航阈值下能量激光治疗(靶向导航组),17例17眼接受微脉冲激光(SML)治疗(SML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wk, 1、3、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下积液(SRF)、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结果:治疗后3、6mo,两组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靶向导航组CMT在治疗后2wk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ML组在治疗后1mo出现降低(P<0.05),治疗后3、6m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SRF吸收情况有差异(P<0.05),靶向导航组患者SRF完全吸收率高于SML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SCP、DCP、FAZ较治疗前均无改变(P>0.05)。结论:智能精准靶向导航阈值下能量激光治疗可迅速改善视网膜形态,缩短cCSC病程以促进视功能恢复,具有显效时间快、费用低、无创、可重复等优点,可成为临床治疗cCSC新方法。
张苏姚进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家庭康复的自我管理模式被引量:5
2013年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膝关节晚期病损的经典手术方法,术后良好的康复能提高和巩固手术疗效,使患者尽早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自我管理模式(Orem自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疾病护理模式,是通过提供各种自我管理支持的手段,使患者拥有管理症状、
张苏戚美芬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家庭康复自我管理
视网膜内界膜移植在大孔径黄斑裂孔手术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大孔径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对2016-03/2018-03在我院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大孔径(>7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5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17例)患者行常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B组(18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移植术,术后随诊3~6mo,对术前、术后3mo的裂孔闭合率、BCVA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mo A组裂孔闭合率为65%,B组裂孔闭合率为100%(P<0.05);术后3mo A组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提高2行及以上)者占35%,B组较术前显著提高者占78%(P<0.05)。结论:内界膜移植可提高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术后裂孔闭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术后视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张苏姚进
关键词:黄斑裂孔内界膜剥除
577nm微脉冲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577nm微脉冲激光(SML)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6就诊于我院经玻璃体切除治疗的PDR患者,术后发生DME患者29例3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单纯注射组患者14例14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治疗组患者15例16眼行黄斑区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以及治疗前、治疗12mo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fERG)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12mo BCVA(LogMAR)均较术前改善,CMT均较术前下降(均P<0.001)。单纯注射组治疗前及治疗6、12mo BCVA(LogMAR)、CMT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治疗12mo单纯注射组较联合治疗组振幅略低(23.02±3.13 vs 26.50±3.33μV/deg2),潜伏期延长(38.75±1.62 vs 34.21±3.06ms)(均P≤0.001)。随访12mo,单纯注射组注射康柏西普8.14±1.46次,联合治疗组5.05±1.51次(P<0.05)。结论: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有效缓解玻璃体切除术后DME患者的黄斑水肿、提高BCVA,并能改善黄斑区视功能,有效减少康柏西普注射次数。
孙光丽张苏覃雪刘写写姚进
关键词:黄斑水肿玻璃体切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