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
- 作品数:73 被引量:182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频电刀切除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外生殖器巨大尖锐湿疣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2水平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高频电刀切除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外生殖器巨大尖锐湿疣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60例外生殖器巨大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高频电刀切除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高频电刀切除组给予高频电刀切除术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高频电刀切除组的基础上待创面渗液减少后即行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检测两组VEGF、Ang-2水平,统计尖锐湿疣完全清除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再次复发时间、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EGF表达量、Ang-2表达量、尖锐湿疣完全清除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低于治疗后高频电刀切除组,再次复发时间长于治疗后高频电刀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高频电刀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电刀切除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外生殖器巨大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VEGF、Ang-2表达量。
- 李腾龙张良张婧秋周赛南邓敏
- 关键词:高频电刀切除光动力疗法尖锐湿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微囊性附属器癌2例被引量:2
- 2020年
- 1临床资料例1女,23岁,右侧颧部皮疹7年余。7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侧颧部出现一淡黄色丘疹,皮疹一直缓慢增大,期间无破溃、渗血渗液,无痒痛不适。体检: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颧部可见一豌豆大皮色结节,边界较清楚,表面光滑,无破溃、糜烂、渗出,质地中等,无压痛(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均正常,心电图、腹部B超、淋巴结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 陈娜杨明霞许莉郑亮苏飞陈柳青张良
- 关键词:颧部电解质检查腹部B超浅表淋巴结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为瘢痕疙瘩1例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报告36岁的女性患者1例,左侧腰部复发性结节1年余。曾被误诊为瘢痕疙瘩,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本文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为该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肖婧张良陈柳青
-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瘢痕疙瘩误诊
- 白藜芦醇对黑素瘤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黑素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碘化丙啶(PI)单标流式细胞术测定白藜芦醇对A375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细胞周期素(cyclin)D1及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对A375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增殖作用呈量效及时效关系;白藜芦醇处理组A375细胞周期明显发生改变,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白藜芦醇明显下调A375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同时上调p2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进程抑制黑素瘤细胞增殖,其调控细胞周期的机制与调节细胞周期素D1/p21的表达有关。
- 李东升王玮蓁童中胜张良高云黄茜段逸群
- 关键词:白藜芦醇黑素瘤细胞周期
- 网状组织细胞肉芽肿二例
- 2006年
- 例1 女,50岁。因右手背起疹2个月,于2004年11月7日来我科就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手背出现绿豆大小皮疹,无明显自觉症状,以后皮疹逐渐扩大至黄豆大小,偶有痒感,搔抓后中央破溃。体检:右手背桡侧可见一黄豆大小半球形红色结节,中央有浅表溃疡面,少量黄色分泌物,质地坚实,无触痛(图1)。
- 张良陈龙陈柳青王玮蓁
- 关键词:细胞肉芽肿自觉症状溃疡面分泌物皮疹
- 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316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分析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本院2007年—2016年组织病理诊断为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病例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入选3163例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患者共592例(占18.72%),确诊恶性肿瘤的共2399例(占75.85%),少见肿瘤27例(0.85%),转移癌39例(1.23%),淋巴系统肿瘤106例(3.35%);男女性别无差异;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占比最高。在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方面,皮肤常见恶性肿瘤符合率为59.61%,附属器肿瘤符合率为3.7%。结论:在皮肤肿瘤的诊治过程中,提高诊断率,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性应用是未来皮肤科医生的发展方向。
- 陈娜张良陈柳青
- 关键词:癌前病变皮肤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
- 182例红皮病病因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 探讨红皮病的病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红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之比为2.8 ∶ 1;发病年龄(58.6 ± 14.6)岁。继发于原有皮肤病135例(74.2%),药物过敏14例(7.7%),恶性肿瘤8例(4.4%),原因不明25例(13.7%)。红皮病诱发原因中系统用药诱发比例最高,共52例(28.6%),其中最常见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随访76例,58例痊愈后未再发红皮病,再发患者14例,死亡5例,2例不明原因红皮病患者经过多次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蕈样肉芽肿。结论 继发于原有皮肤病是红皮病的最常见原因。原因不明红皮病患者易复发,有伴随恶性肿瘤可能,应密切随访。
- 李凯陈柳青杨光艳邢建军宋玲娟罗庆白静峰张良曾宪玉周小勇段逸群
- 关键词:红皮病预后
-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被引量:1
- 2012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双下肢胫前出现斑块10年。10年前,无明娃诱因患者的双下肢胫前出现红色斑块,无不适,未予重视,后斑块逐渐扩大.质坚.斑块一直无破溃、
- 张良
- 关键词: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双下肢斑块胫前
- Burow's楔形推进皮瓣对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及伤口美观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Burow's楔形推进皮瓣对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及伤口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患者,均采用Burow's楔形推进皮瓣修复治疗,并使辅助切口顺应面部分区自然轮廓线,观察术后修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术后18个月患者复发率,并评价伤口美观满意度。结果:术后80例患者皮片和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I期愈合。随访1~18个月,2例患者失访,5例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再次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余73例患者面部外形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相同,切口线相对隐蔽、切口瘢痕平软,无继发性缺损与畸形及感染。伤口美观度满意度为97.37%。结论:Burow's楔形推进皮瓣治疗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伤口美观度较好。
- 李腾龙张婧秋朱慧敏张良
- 关键词: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皮肤缺损
-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被引量:2
- 2016年
- 患者男,59岁。下颌反复出现红斑2年余。皮损病理组织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增生,表皮基底部细胞向下增生,细胞排列轻度紊乱,可见异常核分裂相,真皮乳头血管增生扩张,浅深层可见单一核细胞浸润,细胞体积大,核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D3(+)、CD4(+)、CD8(+)、CD20(+)、CD79a(+)、CD30(+)、S-100(-)、CK20(-)、HCK(-)、Ki-67阳性细胞约50%~6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 严志陈柳青张良
- 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