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琴
-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放射诱导细胞凋亡与子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7
- 1999年
-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及放射诱导细胞凋亡与子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寻找预测放射敏感性的新指标。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 检测宫颈癌活检标本中凋亡的细胞数,并观察细胞凋亡及放射诱导细胞凋亡与3 次后装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级别以及放射治疗( 放疗)结束后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关系。结果 放疗前凋亡细胞数与放疗后宫颈肿瘤体积缩小无关( P>0.05) ;放射诱导凋亡细胞数与宫颈肿瘤体积缩小有明显相关性( P< 0.01);放射诱导凋亡细胞数≥10 中放射敏感性级别IIb~III级者占76% (13/17) ,而放射诱导凋亡细胞数< 10 中放射敏感性级别IIb ~III级者占39% (5/13) ,差异有显著性(P<0 .05) ;放疗结束后肿瘤局部控制率前者为88 %(15/17) ,后者为69% (9/13)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结论 放射诱导细胞凋亡对提示子宫颈癌放射敏感性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 张美琴蔡树模施达仁陆洪芬
- 关键词:脱噬作用子宫颈肿瘤放射疗法细胞凋亡
- 细胞增殖和凋亡在宫颈癌放疗中的预后价值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 研究增殖和凋亡在放射治疗宫颈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0 例放疗未控和根据临床病理因素与之配对的40 例放疗治愈的ⅡB~ⅢB 期宫颈鳞癌患者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以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nuclearantigen,PCNA) ,凋亡细胞用末端转移酶(TdT) 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切口及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biotindUTPnick end labeling,TUNEL)进行检测。结果 放疗治愈组的PCNA为5.38 ±3.21 ,未控组为7 .50 ±3.16( P< 0 .01) ;治愈组每10 个高倍视野下的有丝分裂细胞数为6.33±5.15,未控组为11 .33 ±7.50( P< 0 .001) ;治愈组每10 个高倍视野下的凋亡细胞数为20.90±8.19,未控组为27 .13±17 .28( P< 0.05);凋亡细胞数与分裂细胞数之比值(A/M) 治愈组为4 .97 ±3.31,未控组为3.36±2.83( P< 0 .05) 。结论 PCNA、凋亡细胞数以及A/M
- 张美琴蔡树模施达仁
- 关键词:宫颈肿瘤放射疗法细胞增殖预后
- 增殖细胞核抗原变化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放射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的变化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5 2例宫颈癌患者 2次后装治疗前后PCNA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PCNA改变与肿瘤体积缩小、放射损伤程度以及放疗结束后宫颈肿瘤控制情况的关系。结果 以PCNA下降的平均值 10 %为临界 ,把病例分为PCNA下降≥ 10 %组 (A组 )和PCNA下降 <10 %组 (B组 ) ,A组肿瘤体积缩小率为 76 .0 %± 13 .0 % ,B组为 46 .0 %± 33 .0 % ,P <0 .0 1;A组放射性损伤分级为Ⅱb~Ⅲ级的患者占 76 .0 % ,B组为 2 5 .9% ,P <0 .0 1;A组放疗后宫颈肿瘤控制率为 84.0 % ,B组为 74.1% ,P >0 .0 5 ;A组放疗前PCNA的表达率为 6 1.1%± 14 .8% ,B组为 72 .7%± 18.6 % ,P <0 .0 5。结论 放疗初始PCNA的变化可能是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及疗效的新指标 ,但尚须积累资料作进一步验证。
- 张美琴蔡树模丁亚琴施达仁
- 关键词:子宫颈癌增殖细胞核抗原放射疗法
- 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1997年
- 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张美琴综述蔡树模施达仁审校(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200032)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对ⅡA期以上的宫颈癌,大多采用放射治疗。但近20年来放疗的效果未见提高,其原因之一为...
- 张美琴蔡树模
- 关键词: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宫颈肿瘤放射疗法预后
- 子宫颈鳞癌和腺癌的放射敏感性比较被引量:16
- 1998年
- 目的比较子宫颈鳞癌和腺癌的放射敏感性。方法二次后装治疗后,比较宫颈鳞癌和腺癌肿瘤缩小和肿瘤细胞放射性损伤程度,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放射治疗前后宫颈鳞癌和腺癌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PI)并进行比较。结果二次后装治疗后,宫颈鳞癌局部肿瘤缩小≥50%者占70%(21/30),腺癌为27%(4/15),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宫颈鳞癌放射性损伤为Ⅱb~Ⅲ级者占60%(18/30),腺癌为20%(3/15),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鳞癌放射治疗后PI从5350%±434%降至3930%±40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而腺癌PI自3547%±383%降至3180%±30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鳞癌放射敏感性高于腺癌,放射过程中PI的降低,可能是宫颈鳞癌放射敏感性的生物学基础。
- 张美琴蔡树模施达仁丁亚琴范建玄陆洪芬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鳞癌腺癌放射疗法敏感性
- 放射治疗后未予控制的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因素分析被引量:6
- 1999年
- 张美琴蔡树模王香娥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放射疗法病理因素
- 三种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放疗中的预后价值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研究P53、c-myc、bcl-2三种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放疗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叙例放疗未控以及与之配对的40例放疗治愈的宫颈癌患者中三种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未控组和治愈组产表达无明显差异(52.5%VS42.5%,P>0.05),未控组中C-myc表达明显高于治愈组(72.5%VS42.5%,P<0.01)bcl-2表达却明显低于治愈组(20.0%VS45.0%,P<0.05)。结论放疗前检测宫颈癌活检标本中心c-myc、bcl-2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 张美琴蔡树模施达仁
- 关键词:宫颈癌癌基因蛋白放射疗法预后
- 增殖细胞核抗原变化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研究
- <正>目的探讨放射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2例宫颈癌患者2次后装治疗前后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CNA改变与肿瘤体积缩小、放射损伤程度以及放疗结束...
- 张美琴蔡树模丁亚琴施达仁
- 文献传递
- 子宫颈小细胞癌被引量:5
- 1997年
- 子宫颈小细胞癌张美琴王坚蔡树模宫颈小细胞癌(smalcelcarcinomaofthecervix,SCCC)罕见,治疗效果差,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SCCC2例并复习文献,将此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综述如下。病例报告例1患者50岁,主诉为绝...
- 张美琴王坚蔡树模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SCCC小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