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玉
-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关临床特点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5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男:女=1.43,中位年龄31个月,2岁以下占47.06%;急性型占91.37%,慢性型占8.63%。2、47.84%有前驱感染病史,31.76%在发病前1~4周有预防接种史。3、病原学检查阳性率73.81%,其中HPVB1945.24%。4、预防接种疫苗中乙肝疫苗34.57%,百白破疫苗24.69%,麻疹疫苗8.64%。5、临床表现94.12%以轻、中度皮肤粘膜出血为主,重度出血仅占5.88%。6、就诊时血小板数量:平均22.47×10^9/L,≤20×10^9/L占56.47%。7、骨髓常规涂片巨核细胞总数增多的占77.06%,分类中成熟无血小板产生的巨核细胞数〉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数〉成熟有血小板产生的巨核细胞数〉裸核巨核细胞数。8、给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97.42%血小板在2周内达正常,复发率4.29%。9、疫苗相关ITP的中位年龄6月,就诊时平均血小板数量22.3×10^9/L,95.06%患儿为轻中度出血;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者占75.68%;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为85.71%,其中HPVB19占64.29%;93.83%患儿治疗后平均4.90天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复发率3.7%。结论1、小儿ITP患者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2、病毒感染与小儿ITP关系密切,HPVB19在小儿ITP发病中有重要意义。3、疫苗相关的ITP发生率高于以往报道,除发病年龄小外临床特点与其他ITP相似,相关疫苗中以乙肝、百白破疫苗多见,应引起注意。4、HPV B19阳性患儿临床特点与一般ITP大致相同。5、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小儿ITP疗效显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有严重出血或血小板极低的患儿止血效果明显,可以避免血小板输注和相关死亡的发生。
- 乔丽津贾万英李静岩刘嫣王欣解丽娟姜丽华张美玉张宝荣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
-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分析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以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中关于MDS的最新分型标准对1980年1月至2005年2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6例儿童MDS患者进行重新分型,对患儿临床表现、临床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部分患儿进行随访以观察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部分患者于短期内迅速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绝大多数患者于诊断1年左右死亡,临床预后差。结论儿童MDS患者病程预后与成人患者明显不同,病情进展迅速,临床预后欠佳,应进一步加强对此类患者的临床重视与研究。
- 陈森贾万英李静岩张美玉姜丽华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儿童白血病
-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2年3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5例患儿中急性型占98.54%,慢性型占1.46%。47.8%的患儿发病前1-4周曾有感染史;32.68%的患儿在发病前3 d-1月曾有预防接种史。病原学检查185例,阳性占52.97%。临床表现以轻、中度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合并内脏等重度出血者占6.24%。188例给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血小板在2周内、1周内、3 d内达正常水平者分别为96.28%、77.13%和32.98%。结论 小儿ITP患者绝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病毒感染与小儿ITP有密切关系。发生于预防接种后的ITP高于以往报道,其中以乙肝、百白破疫苗所占比例较高。
- 乔丽津贾万英李静岩张宝荣解丽娟王欣姜丽华张美玉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
- 复方皂矾丸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2年
- 乔丽津贾万英李静岩刘嫣张美玉姜丽华张宝荣王琦
- 关键词:复方皂矾丸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
-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感染的分析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细小病毒B19检测: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购自华美工程公司,其余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42例ITP患者进行了巨细胞病毒抗体的检测,其中5例阳性,阳性率为12%,62例ITP患者进行了EB病毒抗体的检测,其中6例阳性,阳性率为10%,70例患者进行了细小病毒B19的检测,其中30例阳性,阳性率约为43%。30例ITP患者进行了单疱病毒Ⅰ型及Ⅱ型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27%,其中单疱病毒Ⅰ型抗体阳性者为7例,1例为单疱病毒Ⅱ型抗体阳性。30例ITP患者进行了风疹病毒抗体的检测,其中8例阳性,阳性率为27%。42例ITP患者进行了甲、乙、丙、戊肝炎抗体的检测,其中15例阳性,包括:抗HBsAg(+)及抗HBc(+)4例,11例为抗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率为36%,另外,43例ITP患者进行了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其中7例阳性,阳性率为16%。结论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可能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
- 张宝荣王欣解丽娟张美玉姜丽华刘嫣贾万英李静岩乔丽津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儿童
-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0例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方法 回顾分析2 0例临床病例。结果 本组2 0例均经淋巴结活检确诊SNL ;发病以学龄儿为主,男女之比2 :3;均有发热、淋巴结大,白细胞减少,进而行淋巴结活检确诊;2 0例均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随访结果1例于1年后复发,1例于2年后出现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结论 1 儿童SNL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2 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大者,除进行相关化验检查外,应尽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3 SNL是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亦有复发,少数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 李静岩贾万英乔丽津刘嫣张美玉姜丽华
- 关键词: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皮质激素治疗不明原因发热自限性疾病其他疾病化验检查
- Gitelman综合征一例被引量:3
- 2002年
- 胡坚张美玉
- 关键词:GITELMAN综合征病例报告儿童
- Wiskott-Aldrich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00—2006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就诊的6例WAS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临床表型评分,对患儿进行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水平和骨髓常规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对部分患儿T、B淋巴细胞比例进行检测。结果6例患儿均为典型WAS,除1例评3分外,其余5例均评4分。6例患儿家族史均为阴性。血常规检查显示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减小,免疫球蛋白水平大致正常,但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D4+/CD8+升高或降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可有短暂疗效,部分患儿需要输注血小板进行替代治疗。结论对出生后不久即有反复罹患血小板减少、湿疹和感染的男婴,应高度注意WAS的可能。对此类患儿应仔细询问家族史,注意MPV值的检测,积极控制感染,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冲击治疗,为患儿将来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创造机会。
- 陈森李静岩贾万英姜丽华张美玉艾奇
- 关键词:血小板湿疹WISKOTT-ALDRICH综合征
-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溶血性贫血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儿合并溶血性贫血时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11例HLD合并溶血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部患儿进行了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及铜蓝蛋白水平检测,部分患儿行24 h尿铜、血铜水平检测,并对部分患儿的一级亲属进行血铜蓝蛋白水平检测。结果 11例患儿均符合HLD诊断标准。就诊时中位血红蛋白浓度为69g/L,中位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为5.9%。所有患儿查体均伴有肝脏肿大,脾脏无肿大。直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升高,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不明显,AST/ALT>1,二者比值中位数为3.6,伴有血红蛋白尿患儿AST/ALT比值高于无血红蛋白尿患儿。部分患儿伴有继发性Faconi综合征。腹部B超检查可见胆囊结石。11例均予口服青霉胺联合锌盐治疗,其中7例给予输血治疗。结论对儿童coombs试验阴性的溶血性贫血患儿,若黄疸程度与转氨酶升高程度不符,AST/ALT比值>1甚至更高,且同时伴有低钾、低磷血症等继发性Faconi综合征表现者,要考虑HLD可能。对此类患儿应仔细询问家族史,及时加用驱铜治疗,对患儿及其一级亲属进行系统检查,以免误诊及漏诊。重视并及时早期诊断,尽早开始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陈森姜丽华刘嫣李静岩张美玉乔丽津王文红张碧丽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 巨细胞病毒肺炎二例报告
- 2002年
- 1病例报告例1男,7个半月,因咳喘17天加重伴发热4天于2000年12月16日入院.曾予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查体:烦躁,呼吸促,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中小水泡音,心率150次/min,肝肋下3.5 cm,质中边锐.
- 张美玉乔丽津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肺炎婴儿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