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谦
- 作品数:41 被引量:24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国家机关不应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 2004年
- 笔者曾在1995年中国刑法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一篇学术论文《我国法人犯罪立法的回顾与展望》[1],对我国法人犯罪应当如何完善立法提出了几点意见。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主张,即认为国家机关不应当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简单的论证。可惜在1997年修订刑法时,这一建议没有被采纳,国家机关仍然被作为犯罪主体包括于“单位犯罪”之中。虽然在新刑法施行之初这一缺陷没有引起重视,但是现在随着刑法实施时间的增长。
- 张绍谦
- 关键词:刑法犯罪法人
- 论我国刑法的公正价值
- 2011年
- 公正是刑法的首要价值,刑法要起到定纷止争、安邦治国的作用,就必须要坚持并实现公正价值的要求。公正包含正义和公平两项主要内容,具体要通过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三个环节来实现。我国在实现刑法公正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步,特别是刑事立法已经较好地体现了公正价值的要求,但是在刑事司法、刑罚执行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尽早加以解决。
- 张绍谦
- 关键词:刑法公平正义
- 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的两个基本问题被引量:7
- 2009年
- 从应然性角度讲,故意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行为也应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但从实然法律规定来看,司法实践中对于故意犯罪的,不宜按本罪定罪量刑。鉴于罪过原则、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仍然是当代法治国家不可轻易动摇的刑法根基等原因,我国污染环境犯罪不应引入严格责任原则。
- 张绍谦
- 关键词: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故意犯罪严格责任
- 货标分离涉嫌商标侵权应如何定性
- 2016年
-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侵害商标权为代表的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频频发生。在惩治侵害商标权犯罪实践中,司法机关存在商标权违法犯罪与一般商标侵权行为界分不清、犯罪数额计算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细化证据标准、加大知识产权犯罪惩治力度、保障科技创新,意义重大。鉴于此,本刊与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遴选典型案例,共同邀请有关专家,就侵害注册商标权犯罪活动的定罪量刑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 张晨张绍谦孙万怀肖凯湛英杰杨赞杨珍曹晓烨何辉
- 关键词:商标侵权行为违法犯罪活动注册商标权知识产权犯罪惩治力度
- 条件性出罪机制及其运用——兼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非犯罪化处理路径被引量:12
- 2016年
- 从刑法的基本原则来看,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最具代表性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凡是刑法明确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均应当定罪处刑。但在近年的司法实践当中,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对特定犯罪行为进行非犯罪化处理已经成为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常规机制,也即本文所论及的条件性出罪机制。在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中,条件性出罪机制已经得到一定的实践应用,相关司法解释从多个角度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规定了出罪条款。正是基于条件性出罪机制这一基本原理,力图在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案件的司法实践中构建一个有条件的、系统的出罪路径体系。
- 乔青张绍谦
- 关键词:信用卡诈骗罪
- 黑格尔刑罚学说初探被引量:4
- 1999年
-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著名政治法律思想家,也是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理论,运用所倡导的辩证法,对刑罚的概念、本质和罪刑关系等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报应刑”
- 张绍谦
- 关键词:黑格尔报应刑
- 论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个体犯罪风险的防范
- 虽然犯罪是每个社会的常态现象,然而对于每个个体来说,犯不犯罪却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选择性。犯罪行为发生有其一定的规律,其中包含着行为主体和客观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客观环境影响和主观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一互动过程中...
- 张绍谦
- 关键词:犯罪犯罪心理预防措施
- 英美刑法理论中的因果关系探析被引量:5
- 1999年
- 英美刑法学界对困果关系理论的系统研究开始较晚,但分歧也很严重。主张刑法因果关系应分“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两个层次解决,“事实因果关系”即必要条件关系,对“法律因果关系”的性质则理解不一,较有影响的有“近因说”、“普通因果观念说”、“政策说”和“预见说”,提出了不少可供司法机关作为指导的判断原则,体现了英美刑法困果关系研究的应用性特征。
- 张绍谦
- 关键词:刑法因果关系事实因果关系法律因果关系
- 全国人大常委会应慎用修刑权被引量:5
- 2010年
- 全国人大常委会目前正在对《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征求意见。从1997年我国刑法全面修订生效至今,刑法已经有了七次修正案。较之前七次修正而言,此次修法除了继续保持"从严"外。
- 张绍谦
- 关键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刑法分则刑法修正案基本权益宪法规定
- 反思刑法“严打”方针 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 2002年
- 近20年来,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了3次“严打”运动,社会上对“严打”方式和效果都有不同看法。文章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国家根据社会治安情况,在一个时期对犯罪采取严厉的打击方针是有理论和实践根据的。但是,“严打”必须是一贯性的方针,而不能是临时性的措施;应当在法治范围内进行,而不应该冲破法律的限制;同时,对刑罚的功能也应当有个客观正确的评价,国家不能过分依赖刑罚治理社会。
- 张绍谦
- 关键词:刑罚刑法公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