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巧明

作品数:48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电子电信
  • 6篇理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发光
  • 19篇有机发光
  • 15篇有机发光二极...
  • 15篇二极管
  • 15篇发光二极管
  • 14篇磁效应
  • 7篇三重态
  • 7篇空穴
  • 7篇激子
  • 6篇电致发光
  • 5篇电导
  • 5篇磁场效应
  • 4篇电荷
  • 4篇空穴注入
  • 4篇空穴注入层
  • 4篇发光器件
  • 4篇RUBREN...
  • 3篇延迟荧光
  • 3篇荧光
  • 3篇实验教学

机构

  • 48篇西南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

  • 48篇张巧明
  • 31篇熊祖洪
  • 28篇雷衍连
  • 15篇贾伟尧
  • 10篇陈平
  • 10篇张勇
  • 8篇陈历相
  • 7篇游胤涛
  • 6篇刘亚莉
  • 5篇陈林
  • 5篇刘荣
  • 5篇谭兴文
  • 5篇陈秋松
  • 5篇令勇洲
  • 5篇袁德
  • 4篇焦威
  • 4篇邓涛
  • 4篇陈丽佳
  • 4篇向杰
  • 4篇陈颖冰

传媒

  • 11篇中国科学:物...
  • 9篇科学通报
  • 5篇物理学报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
  • 1篇物理通报
  • 1篇大学物理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实验科学与技...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穴阻挡层BCP对掺杂型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磁电导效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在器件复合发光区附近插入空穴阻挡层BCP,制备了一种具有非平衡传输性能的荧光染料掺杂型发光二极管,其结构为ITO/CuPc/NPB/NPB:DCM(5wt%)/BCP/Alq3/LiF/Al,并在不同温度和电压下测量了器件的注入电流随外加磁场的变化(即磁电导效应).实验结果表现为:当磁场处在0~40mT时,该非平衡发光器件的磁电导随磁场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即表现为快变的正磁电导效应).这一实验现象与具有相对平衡传输性能的发光器件中所观测到的磁电导效应一致;当磁场大于40mT时,非平衡发光器件的磁电导随磁场的进一步增加表现为缓慢下降(即缓变的负磁电导效应成分),而平衡器件的磁电导则变为继续缓慢增加(即为缓变的正磁电导效应).本文对非平衡传输掺杂型发光器件的体系特征进行了讨论,并基于三重态激子-电荷(T-Q)反应受外加磁场的影响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
张巧明陈平雷衍连刘荣张勇宋群梁黄承志熊祖洪
关键词:空穴阻挡层掺杂
一种多功能导热系数测定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导热系数测定仪,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的内侧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气缸和热保护炉,所述热保护炉通过...
张巧明慕雪颖杨兴蒋琳张蕾陈丽佳贾伟尧
光磁共振实验中反常共振信号的机理探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3台不同厂家生产的信号发生器输出射频信号来激发铷原子产生光磁共振,均观察到了反常共振信号.通过比较分析信号发生器输出射频信号的频谱,对反常共振信号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讨论,提出光磁共振实验中的反常共振信号是由射频信号中的倍频谐波引起的.
雷衍连张巧明张勇
关键词:光磁共振
Alq3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激子湮灭过程及其磁场效应被引量:3
2011年
在基于Alq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器件的电致发光包括瞬时荧光与延迟荧光两部分.二者都可以受外加磁场影响,但对磁场的依赖关系不同.由此推导出了在不同磁场强度时瞬时光强度与延迟光强度和总发光强度之间的经验公式.基于对延迟光强度磁场效应的合理估计,分别计算了器件在不同温度、不同电流下的瞬时光与延迟光强度,以及二者随外加磁场的变化.利用Merrifield关于激子湮灭的唯象理论,深入分析了在完全有序和完全无序两种体系中的三重态激子湮灭过程及其磁场效应.
张勇张巧明刘亚莉熊祖洪
关键词:有机发光二极管延迟荧光磁场效应
基于Alq_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瞬时荧光与延迟荧光被引量:6
2010年
制备了结构为ITO/CuPc/NPB/Alq3/LiF/Al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并在100,70,40和15K四个温度测量了器件在恒流偏置下电致发光随磁场的变化.器件的电致发光包括瞬时荧光与延迟荧光两部分.两者都可以受外加磁场影响,但对磁场的依赖关系不同.由此导出了在不同磁场强度时瞬时光强度与延迟光强度和总发光强度的关系.基于对延迟光强度磁场效应的合理估计,分别计算了器件在不同的温度、电流下瞬时光强度与延迟光强度的值,和延迟光在器件总发光中的比重.计算结果显示,在15K和160μA时,延迟光在器件总发光中的比重可超过20%.对计算公式所基于的假设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这些假设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张勇刘荣雷衍连陈平张巧明熊祖洪
关键词: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致发光延迟荧光磁场效应
激子态和电荷转移态共存的聚合物发光器件中单重态与三重态之间的自旋混合过程被引量:2
2015年
在poly[{9,9-dioctyl-2,7-divinylenefluorenylene)-alto-co-(2-methoxy-5-(2-ethylhexyloxy)-1,4-phenylene}](PFOPV)发光材料中同时存在激子态和电荷转移态的辐射退激过程.本文制备了基于PFOPV的发光器件,并以发光和电流的磁场效应为手段研究了这2种发光过程的微观差异.实验发现,在室温下,载流子注入平衡器件的磁电致发光表现为负效应,而非平衡器件的磁电致发光表现正效应;低温下,平衡器件的磁电致发光会随着注入电流的增加出现由负到正的转变,但磁电导却始终呈现为负值.磁效应与载流子注入情况、温度和注入电流的这些依赖关系可归结为两发光过程在器件中相互竞争的结果.分析表明两过程磁效应的差异是由超精细相互作用诱导的系间窜越和反系间窜越作用共同引起的.本研究工作证明了电荷转移态对提高荧光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袁德陈平张巧明贾伟尧陈历相陈秋松邹越熊祖洪
关键词:有机发光器件磁效应
一种用于柔性场效应晶体管的聚合物介电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场效应晶体管的聚合物介电层的制备方法。聚合物介电材料Polyvinyl alcohol(PVA)虽具有高介电常数,但利用旋涂方法很难控制其形成的介电层的厚度,这会使对应场效应晶体管的漏电流大,导致...
雷衍连 彭金雷张巧明陈历相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光致磁电导效应被引量:4
2012年
制备了结构为ITO/CuPc/NPB/Alq_3/LiF/Al的常规有机发光二极管,之后对器件采用波长为442 nm和325 nm的激光线进行照射产生激子,并在小偏压下(保证器件没有开启)对激子的演化过程进行控制,同时测量器件的光致磁电导(photo-induced magneto-conductance,PIMC).实验发现,不同于电注入产生激子的磁电导效应,PIMC在正、反小偏压下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磁响应结果.当给器件加上正向小偏压时,器件的PIMC在0—40mT范围内迅速上升;随着磁场的进一步增大,该PIMC增加缓慢,并逐渐趋于饱和.反向小偏压时,器件的PIMC随着磁场也是先迅速增大(0—40 mT),但达到最大值后却又逐渐减小.通过分析外加磁场对器件光生载流子微观过程的影响,采用‘电子-空穴对'模型和超精细相互作用理论对正向偏压下的PIMC进行了解释;反向偏压下因各有机层的能级关系,为激子与电荷相互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运用三重态激子与电荷的反应机制可以解释PIMC出现高场下降的实验现象.
焦威雷衍连张巧明刘亚莉陈林游胤涛熊祖洪
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多种微观机制共存的有机磁效应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探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中三重态激子参与的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磁场效应的变化规律,揭示复杂环境下OLEDs的性能变化规律,本文在具有较高三重态激子能量的磷光材料m CP中掺入单重态与三重态激子能量共振(ES≈2ET)的荧光染料Rubrene,制备了Rubrene掺杂型的OLEDs.实验发现,掺杂器件的电致发光磁场效应(MEL)表现出了复杂变化,且MEL的低场(B≤5 m T)和高场(5 m T≤B≤500 m T)部分随着掺杂浓度的改变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MEL曲线可归结为掺杂体系内超精细相互作用、单重态激子裂变和三重态-三重态激子淬灭三种微观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直接产生荧光的三重态激子,可以通过一些自旋混合过程,改变单重态激子的比例,从而对器件发光产生重要影响.器件的工作温度和注入电流密度对磁场效应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组的观点.
卢晨蕾贾伟尧白江文张巧明令勇洲刘虹熊祖洪
关键词:有机发光二极管
利用赖氨酸掺杂优化PEDOT:PSS以提升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2024年
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因其制备工艺简单、导电性能良好、成膜均匀及成本低廉等优势,已成为倒置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中空穴传输层的首选材料.然而,由PSS链中的磺酸基团所导致的酸性和吸湿性等问题,对PSCs器件的光电性能和长期稳定性都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向PEDOT:PSS溶液中加入适量碱性赖氨酸的方法,利用赖氨酸中的氨基与PSS链中的磺酸基团的中和反应以适度调节PEDOT:PSS的酸性,改善了沉积于其上的钙钛矿薄膜的成膜质量,提高了器件的光电性能和长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赖氨酸掺杂的PEDOT:PSS薄膜为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 layer,HTL)制备的倒置型PSCs器件,其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V_(OC))从0.94 V(未掺杂的PEDOT:PSS薄膜为HTL的参考器件)提升至1.04 V,短路电流(short circuit current,J_(SC))从20.81 mA cm^(-2)(参考器件)增加到21.35 mA cm^(-2),光电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从15.71%(参考器件)提高到17.65%.此外,将未封装的赖氨酸掺杂的PSCs器件在氮气氛围(25℃)中存储2160 h后,其PCE保持为初始效率的86.54%;而在空气环境(25℃@15%相对湿度)中储存360 h后,其PCE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85.88%.总的说来,将碱性赖氨酸作为掺杂剂引入PEDOT:PSS溶液,不仅能够适度中和PEDOT:PSS的酸性,还能改善钙钛矿薄膜的结晶性能和成膜质量,为实现高效稳定的倒置PSCs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杨元林陈玉梅周睿陈帮辉程婉牛连斌陈丽佳张巧明
关键词:赖氨酸空穴传输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