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英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影像
  • 4篇病例
  • 4篇病例分析
  • 3篇血管
  • 3篇影像学
  • 3篇诊病
  • 3篇神经内科
  • 3篇住院
  • 3篇住院患者
  • 3篇内科
  • 3篇会诊
  • 3篇会诊病例
  • 3篇会诊病例分析
  • 3篇脊髓炎
  • 3篇骨科
  • 3篇骨科住院患者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影像学特点

机构

  • 14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庞英
  • 13篇胡洪涛
  • 11篇闫立荣
  • 11篇闫欣
  • 9篇郭笑磊
  • 9篇马志刚
  • 5篇姜明
  • 4篇唐澍
  • 4篇高倩
  • 3篇尤小凡
  • 3篇韩仰同
  • 3篇李墨
  • 2篇陈捷
  • 2篇秦朝晖
  • 2篇孙玉衡
  • 1篇阎立荣
  • 1篇叶静
  • 1篇王红霞
  • 1篇王红霞
  • 1篇闫丽荣

传媒

  • 8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2014北京...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第一届华北地...

年份

  • 3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梅毒性脊髓炎临床和影像学分析(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探讨梅毒性脊髓炎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们确诊的2例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有11例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纳入分析。梅毒性脊髓炎临床罕见,归于脊膜血管梅毒一类。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主要是横贯性脊髓脊膜损害。临床上大多数病例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仅有1例是缓慢起病,病程中突然恶化。影像学多表现为长节段胸段或颈胸段脊髓髓内病变,只有1例腰骶髓受累病例,还有1例同时累及颅内大动脉狭窄。梅毒性脊髓炎在T2加权像上呈现脊髓实质内长节段高信号病灶,增强扫描时可见脊髓表浅部位的局灶性强化,也称为脊髓"烛光征";影像学虽有一定特征性,但同样也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检查全部表现为蛋白增高,细胞数增多,脑脊液细胞学为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本病的确诊只能依据血清及脑脊液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性脊髓炎绝大部分病例治疗效果较好,但患者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却可以存在明显差异。绝大多数起病急、病程短、进展快的患者治疗效果既快又好,而病程相对较长、病史过程中有突发恶化特点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不好。合并脑膜血管梅毒的1例患者也遗留了神经功能缺损。结论梅毒性脊髓炎临床罕见,临床和影像学都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误诊漏诊。当遇到长节段脊髓病变时要想到本病可能,应当尽快行血清及脑脊液梅毒相关抗体检测。在明确诊断后要尽快治疗,不同病程及病史特点的梅毒性脊髓炎患者对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胡洪涛闫欣郭笑磊李墨闫立荣庞英
关键词:梅毒脊髓炎
458例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会诊病例分析
闫欣高倩姜明胡洪涛闫立荣郭笑磊马志刚庞英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和血管相关检查分析及长期随访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的临床及血管病变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间以发作性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TIA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记录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记录随访期间有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果共收集肢体抖动型TIA患者5例,均存在抖动肢体对侧的颅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除1例烟雾病患者,其余4例均接受抗血小板、强化他汀治疗,其中2例接受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发病后6个月复查头部MRI均未见新发梗死灶,临床随访6—33个月,均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单侧肢体抖动是TIA的一种发作形式,多存在对侧的颅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血管重建治疗及规范的药物治疗对减少脑血管事件可能均有效。
唐澍闫立荣马志刚王红霞庞英胡洪涛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烟雾病
164例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综合性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的临床资料,探讨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骨科患者的意义。方法统计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申请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以及术前评估会诊内容、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评估会诊患者共164例,男78例,女86例,年龄24~89(60.2±12.3)岁。脊柱骨科(37.8%,62/164)、创伤骨科(31.1%,51/164)及矫形骨科(23.2%,38/164)申请会诊数量最多。术前评估会诊种类:脑梗死101例(61.6%,101/164)最常见,其次为脑出血后遗症15例(9.1%,15/164)及帕金森病14例(8.5%,14/164)等。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意见包括:(1)指导患者围手术期用药,包括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评估骨科术后脑梗死的风险,评价脑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3)会诊需要检查的内容以经颅多普勒[52.4%(86/164)]、颈部血管超声[44.5%(73,164)]及头颅CT[37.8%(62/164)]最常见。(4)共取消手术8例。经术前会诊的患者仅有3例(2例老年痴呆患者,1例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骨科患者有利于降低其脑卒中风险,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避免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闫欣高倩姜明胡洪涛闫立荣马志刚郭笑磊庞英
关键词:神经病学骨科学
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发病72h后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比较巴曲酶注射液对发病72h^5d(试验组)与发病6~72h(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对两组60例患者应用巴曲酶注射液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3次。首次为10BU,另两次各为5BU。用药前、治疗后2h、12h±20min、24h±20min、3d、7d、14d、1个月及3个月时进行NIHSS评分,在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s,MRS)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神经功能恢复在用药后2h NIHSS评分即开始改善,对照组在用药后12h开始改善;两组在其他各时间点均较用药前显著改善。试验组在用药后3个月的BI、MMSE评价比用药后1个月时有显著进步。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巴曲酶注射液对发病72h^5d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庞英孙玉衡韩仰同郭笑磊
关键词:巴曲酶注射液急性脑梗死
458例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会诊病例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会诊骨科住院患者的科室分布、申请会诊方式以及疾病种类,探讨神经内科会诊骨科疾病的特点。方法统计该院神经科医师自2011年5月1日-2012年4月30日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对神经内科会诊骨科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急症会诊及常规会诊的疾病分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会诊患者458例,女性227例(49.3%),男性231例(50.4%),年龄分布16-89岁,中位数年龄62.5岁,平均年龄(60.2±15.6)岁。申请会诊数量最多的科室为脊柱骨科(40.2%)、创伤骨科(29.3%)及矫形骨科(17.0%)。会诊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晕(21.8%)、头痛(13.3%)及意识改变(12.2%)。急症会诊共83例(18.1%),以代谢脑病最常见(31.3%),其次为头晕(30.1%)及脑梗死(12%)。常规会诊共375例(81.9%),以术前评估最常见(33.9%),其次为头晕(13.3%),头痛位列第3(8.5%)。神经内科会诊后推迟或取消手术19例(4.6%)。结论神经内科会诊骨科患者中,急症会诊最常见的是代谢性脑病,常规会诊最常见的是术前评估,其次为头痛及头晕。神经科会诊医师应充分重视神经内科疾病与骨科疾病的关系,以减少骨科围手术期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闫欣高倩姜明胡洪涛闫丽荣郭笑磊马志刚庞英
关键词:神经病学骨科学会诊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脑干损害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脑干损害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79例NMOSD患者,包括53例视神经脊髓炎和26例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脑干损害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的关系。结果其中17例(17/79,21.5%)经临床或影像学证实有脑干损害。脑干损害组(17例)和无脑干损害组(61例)在性别、病程、单一/复发病程、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无统计学差异,脑干损害组发病年龄小于无脑干损害组(32.29岁和39.39岁,P<0.05)。17例脑干损害的患者,12例有脑干受累的相关症状,包括复视(4/12,33.3%)、恶心和呕吐(9/12,75%)、呃逆(4/12,33.3%)、饮水呛咳(2/12,16.7%)、眩晕(2/12,16.7%)。9例(9/12,75%)以脑干症状作为首发症状。受累部位在中脑(2/17,11.8%)、脑桥(6/17,35.3%)、延髓(12/17,70.6%)、颈髓延髓交界区(5/17,29.4%)。脑干损害组AQP4抗体阳性率82.4%(14/17),无脑干损害组AQP4抗体阳性率75.8%(47/6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MOSD脑干损害比较常见,呃逆、呕吐可作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延髓或延髓颈髓延续病灶是较为特异的表现,早期识别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尤小凡胡洪涛叶静闫立荣闫欣庞英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脑干损害
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叠加Hashimoto脑炎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附1例报告)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总结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加深对于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于2013年11月25日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后收住院确诊的1例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患者的整个临床发病及诊治转归过程,对于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极其频繁发作的面部肩部不适及面部抽动、频率稍低的发作性幻嗅、逐渐出现的记忆力下降、精神淡漠等认知及精神障碍;头部MRI在T2及Flair序列上见到了双侧颞叶内侧、海马区的高信号病灶,脑电图见到多导广泛的高幅慢波及棘慢或尖慢综合波等癫痫样放电;血及脑脊液LGi1抗体均阳性,同时血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及甲状腺抗球蛋白抗体均明显增高,提示叠加了Hashimoto脑炎,此外尚合并部分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在接受了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并逐渐减量的治疗方案后,患者病情迅速缓解好转,随访1 y未再复发。结论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作为一种罕见的以损伤边缘系统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在边缘系统脑炎基本表现的基础上,有其特殊的临床变现。同时还可以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相关脑炎及自身抗体阳性,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一线的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胡洪涛郭笑磊李墨赵旭辰庞英闫欣闫立荣
关键词:边缘叶脑炎蛋白质类
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程不同时期MRI上病灶出现率及临床表现的差别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SCD)在病程不同时期MRI上病灶出现率及临床表现的差别。方法根据病程将SCD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病程<6m,一组病程>6m,比较两组患者MRI上病灶出现率及临床表现的差别。结果本组SCD患者共30例,其中11例在MRI上发现病灶,病灶出现率为36.7%,病程<6m时,MRI病灶出现率为55.6%(10/18),病程>6m时,MRI病灶出现率为8.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症状为四肢麻木有16例,占53.3%,其中病程<6m 9例(50.0%),病程>6m 7例(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症状为行走不稳有9例,占30.0%,其中病程<6m有3例(16.7%),病程>6m有6例(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中出现二便障碍有11例,占36.7%,其中病程<6m 2例(11.1%),病程>6m 9例(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D在病程早期,MRI上更易发现病灶;病程晚期,更易出现二便障碍。
姜明胡洪涛闫欣庞英阎立荣马志刚郭笑磊陈捷韩仰同秦朝晖唐澍高倩尤小凡
关键词:亚急性联合变性磁共振成像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脑干损害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尤小凡胡洪涛叶静闫立荣闫欣庞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