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琳

作品数:25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4篇语言文字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文学
  • 5篇一带一路
  • 4篇启蒙
  • 3篇外语
  • 3篇外语人才
  • 3篇小说
  • 3篇课程
  • 3篇教学
  • 3篇复合型外语人...
  • 2篇人文
  • 2篇人文主义
  • 2篇主义
  • 2篇文学类
  • 2篇文学类课程
  • 2篇误读
  • 2篇西方人
  • 2篇西方人文主义
  • 2篇鲁迅小说
  • 2篇媒介
  • 2篇媒介环境

机构

  • 18篇湖南农业大学
  • 14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3篇常琳
  • 1篇尹少荣
  • 1篇卢俊玮
  • 1篇罗欣蓉
  • 1篇宋剑华
  • 1篇陈昀锟

传媒

  • 2篇晋阳学刊
  • 2篇广西青年干部...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甘肃畜牧兽医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煤炭高等教育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重庆电力高等...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电脑知识与技...
  • 1篇山东青年
  • 1篇现代语文(中...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大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复合型汉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被引量:3
2019年
"一带一路"倡议对汉语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而复合型汉语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是解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培养对象、传播内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的改革是实现其目标的有效方式。培养对象方面,坚持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专业学生汉语专业知识教育和非汉语言专业学生商务汉语能力教育多向结合;培养内容方面,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文明教育多方结合;培养方式方面,依托课堂教学实体模式,引入多样化教学形式,开展多样化语言文化活动,实现国家发展倡议和高校人才培养的互动双赢。
常琳
党的十八大教育政策内涵解读被引量:5
2013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发展的思想。通过对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发展的论述,与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教育问题阐述的比较,解读了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内涵。
常琳
关键词:教育政策教育公平
鲁迅研究的历史反思
2005年
鲁迅作为一个神话已经成为经典。学术界对鲁迅的评价却始终游离于鲁迅作品之外,从20世纪20年代重在文学话语,鲁迅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批评,到30年代重在政治话语的批评以及新时期重在生命哲学的批评,都不同程度地偏执地将鲁迅误读。本文试图站在西方人文主义的立场,对几十年来的误读鲁迅进行历史反思,颠覆鲁迅神话,回归鲁迅本身,还原一个坚守儒家思想的现代演绎而非西方人文精神的真正的鲁迅。
常琳
关键词:西方人文主义误读
困惑与彷徨——论鲁迅小说对于知识分子启蒙的质疑与解读被引量:3
2016年
五四以来,鲁迅以其先驱者的自居身份宣扬启蒙倡导革新,然而,"精英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本能地拉开了他与"启蒙对象"(庸众)的距离,同时,"知识分子群体"普遍的认知缺失也直接导致了启蒙任务在其手中的难以完成。"精英知识分子"依仗西方人文主义倡导下的启蒙意旨在"黑屋子"无人理解与接收的可悲状态中完成了一次自我演说,以鲁迅为代表的"精英知识分子"在现实面前也走向了迫不得已的困惑与彷徨。
常琳
关键词:彷徨知识分子启蒙
鲁迅早期“个”思想研究
作为一门显学,关于鲁迅的研究经历了从政治研究到思想研究再到价值研究的变化历程,这是学术研究的前进过程,也是鲁迅深入被解读的必然发展。作为一项研究,要真正走进鲁迅读懂鲁迅,需要走入鲁迅内心探究鲁迅思想深层,唯有探究思想产生...
常琳
关键词:文学创作
文献传递
“个的自觉”:竹内好的“抵抗”和鲁迅的“回心”
2020年
竹内好的鲁迅研究确立了日本鲁迅研究的根基与视野,也为中国学界的鲁迅研究开启了新的研究范式。竹内好一反学界惯有的从鲁迅的思想文化意义出发赋予其作品和思想以价值的研究路径,于鲁迅的生命体验切入,体悟生命体验渗透于鲁迅文学活动中刻烙下的思想印迹,显证自我否定与"作为行为的主体性"的"个的自觉"的建构与发生,继而以鲁迅思想的现代性反观日本"近代的超克",在对日本近代超克思想的否定与批判中立证鲁迅"回心"式自我否定的价值与意义,并以自我的生命体验和文化行为实践着鲁迅"个的自觉"。
常琳
关键词:竹内好
论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2016年
分析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解析其形成原因,对新媒介环境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措施与途径进行探讨,提出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净化新媒介环境,提升学生对新媒介的认知和利用能力,加强新媒介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等。
常琳
关键词:新媒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介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推动渔业“走出去”的探索与研究
2021年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渔业国家之一。随着渔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渔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既对渔业"走出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渔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主要从我国渔业发展现状出发,简述了我国进出口渔业数量、贸易往来总产值,分析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如何利用语言优势推动渔业"走出去",在促进渔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
常琳李纯
关键词:复合型外语人才渔业发展
困惑的启蒙:鲁迅小说与思想的另一种解读被引量:2
2006年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精神象征,鲁迅所从事的思想启蒙工作,集中反映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于西方人文主义的理解程度。然而,由于语言交流上的巨大障碍,鲁迅与他同时代的启蒙精英,都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对西方现代文明所固有的本质产生了严重的主观“误读”。基于实用功利主义文学观的导向作用,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取向虽然倾向于西方,但最终还是回归到了传统,并使传统的儒学价值理念,借助于“西化”意识的外在表现形态,得到合理的继承和延续。
宋剑华常琳
关键词:鲁迅小说思想启蒙
中国现代文学的“运动者”——李怡“民国文学机制”学术运作与方法运思浅谈
2018年
作为文学的一种叙述范式,"民国文学机制"经由李怡先生的提倡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程中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命名方式的更改,更是一种文学研究的全新视野,它倡导主体个人通过"感受"和"体验"的研究方式回归历史原场,既观照历史原场中文学与其他社会体制的关系,也窥探作家投射于文本中的精神感受以及读者与作家之间的思想共鸣,于内部与外部相交、动态与静态相融的方法中重新解读中国现代文学。这一文学研究范式在学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以运动的形式推动了学界的研究发展,其方法运思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启了一扇全新的窗。
常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