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巫丽娟

作品数:42 被引量:209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结核
  • 9篇杆菌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6篇基因
  • 5篇单核
  • 5篇单核苷酸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易感
  • 5篇易感性
  • 5篇肾移植
  • 5篇核苷
  • 5篇核苷酸
  • 5篇分枝杆菌
  • 4篇住院
  • 4篇结核病
  • 4篇结核分枝杆菌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病毒

机构

  • 41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攀枝花市中心...
  • 1篇深圳市龙华区...

作者

  • 41篇巫丽娟
  • 17篇谢轶
  • 13篇应斌武
  • 12篇康梅
  • 12篇周汶静
  • 11篇陈知行
  • 10篇庄杰
  • 9篇陆小军
  • 8篇王旻晋
  • 7篇马莹
  • 6篇王念
  • 5篇叶远馨
  • 5篇代波
  • 5篇赵丹
  • 5篇彭武
  • 5篇李梦娇
  • 4篇林涛
  • 4篇宋兴勃
  • 4篇周易
  • 3篇陈捷

传媒

  • 9篇华西医学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华临床实验...
  • 1篇实用器官移植...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0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1篇2016
  • 2篇201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四川汉族终末期肾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统计分析四川汉族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的频率及分布情况,探索HLA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四川汉族ESRD患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型技术,对四川汉族ESR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HLA-A、-B、-DRB1和-DQB1基因型进行检测,并采用SPSS 25.0和Arlequin 3.5.2.2软件对ESRD患者组和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56例ESRD患者和1118例健康对照。在HLA-A、-B、-DRB1、-DQB14个位点中,ESRD组HLA-B*39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3.37%vs.2.19%;χ^(2)=4.850,P=0.028,比值比(odds ratio,OR)=1.55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47,2.319)],HLA-DQB1*06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17.39%vs.21.20%;χ^(2)=8.264,P=0.004,OR=0.783,95%CI(0.662,0.925)],HLA-DQB1*0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7.41%vs.5.46%;χ^(2)=5.867,P=0.015,OR=1.386,95%CI(1.063,1.807)]。HLA-A*11-B*39、HLA-DRB1*15-DQB1*06、HLA-DRB1*04-DQB1*04等10种单倍型频率在ESR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种可能是ESRD的易感单倍型,1种可能是保护性单倍型。结论HLA基因多态性与ESRD易感性密切相关,HLA-B*39、HLA-DQB1*04可能为四川汉族ESRD易感基因,HLA-DQB1*06可能为保护性基因,且有10种HLA单倍型可能与四川汉族ESRD易感性相关。
王念巫丽娟朱灵芝彭武庄杰周汶静宋梦媛李美叶远馨宋兴勃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易感性
KPC-2基因在克雷伯菌属中传播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研究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以及KPC-2基因在克雷伯菌属中传播机制。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个阶段(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克雷伯菌属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CARB ChromID平板和改良Hodges试验检测碳青霉烯耐药表型,PCR检测细菌的KPC-2基因表达。质粒接合试验检测质粒传播性。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技术分别用于分析质粒和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第一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3株产酸克雷伯菌首先获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第二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7株肺炎克雷伯菌出现相同的获得性耐药。PCR显示10株细菌均携带KPC-2型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显示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的质粒可以传递到受体菌,且与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携带的质粒具有同源性。ERIC-PCR结果显示7株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同源性。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KPC-2型碳青霉烯酶。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质粒,该质粒具有传递性且与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质粒相同。肺炎克雷伯菌中耐药株的传播形式为同一克隆传播,而在克雷伯菌属中不同菌种间耐药传播途径为同一质粒的水平传播。
巫丽娟王婷婷何青晏赵丹唐思诗康梅何超谢轶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亚胺培南KPC质粒
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的检测及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艰难梭菌进行筛查,了解腹泻患者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和相关临床信息.方法:收集华西医院2015年06月-2016年01月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381份,用ChromID CD筛查平板进行厌氧...
刘敏雪王亮巫丽娟马莹陈知行康梅谢轶
关键词:艰难梭菌
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的检测及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艰难梭菌进行筛查,了解腹泻患者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和相关临床信息.方法 收集华西医院2015年06月-2016年01月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381份,用ChromID CD筛查平板进行厌氧...
刘敏雪王亮巫丽娟马莹陈知行康梅谢轶
关键词:艰难梭菌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CMV)和/或EB病毒感染与临床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且同时检测了CMV-DNA和EB病毒DNA的R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RA患者分为CMV和EB病毒单独感染及合并感染,分别与两病毒均阴性的RA患者的临床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CMV-DNA阳性RA患者的降钙素原(PCT)水平比CMV-DNA阴性RA患者的PCT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病毒DNA阳性RA患者各临床相关指标与EB病毒DNA阴性RA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病毒DNA和CMV-DNA同时阳性的RA患者IgA水平比二者均阴性的RA患者IgA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和IgA在RA患者诊断CMV或EB病毒感染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上改善RA患者疗效、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
彭武巫丽娟魏彬陈捷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巨细胞病毒EB病毒降钙素原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非典型分枝杆菌的鉴定与分型研究
目的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临床来源的结核培养阳性的菌株进行鉴定与分型,以建立适用于临床的结核分枝杆菌及非典型分枝杆菌的鉴定分型方法.方法 用多重PCR对临床来源的结核培养阳性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
巫丽娟张衎刘敏雪马莹陈知行康梅谢轶
关键词:MTCNTMMLVA
蛋白酶K预处理在SARS-CoV-2核酸提取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蛋白酶K(PK)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不同类型标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临床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核酸检测阳性的50份鼻咽拭子标本和20份粪便标本分别进行平行实验,向其中一份加入PK进行预处理(PK组),而另外一份则不加入PK(未处理组)。使用NucliSENS easyMAG磁珠提取系统对标本进行RNA提取,提取的RNA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对50份鼻咽拭子标本和20份粪便标本的qPCR结果中ORF基因和N基因的循环阈值进行分析,未处理组和PK组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NucliSENS easyMAG磁珠提取系统对SARS-CoV-2鼻咽拭子标本和粪便标本进行提取时,PK的预处理对核酸检测结果没有影响。
王念巫丽娟周易宋兴勃叶远馨钟慧钰周汶静陶昕彤刘堂喻亨宋佳佳斯艳君陆小军应斌武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
Wnt信号通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西部藏族人群结核易感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中国西部地区藏族人群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assARRAY质谱分析法对488例藏族结核病患者(病例组)和454例藏族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Wnt信号通路中5个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分别为CTNNB1基因rs4135385位点、DKK1基因rs11001553位点、WIF1基因rs56900803位点、SFRP1基因rs7832767位点和AXIN2基因rs11079571位点。计算目标SNPs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突变位点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共显性、显性、隐性模型)。同时,比较目标SNPs在藏族与汉族两个群体中的多态性差异。结果 5个SNPs位点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SFRP1rs7832767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2)。相较于野生型等位基因C,突变等位基因T可能增加藏族人群患结核病的风险〔比值比(OR)=1.260,95%可信区间(95%CI):1.086-1.471,P=0.002〕。该位点的共显性遗传模型TT/CC,显性遗传模型TC+TT/CC及隐性遗传模型TT/CC+TT都显示出与高结核病发病风险相关(P值分别为0.004,0.030、0.002,OR值分别为2.31、1.33、2.15)。其余4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中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汉族、藏族结核人群发现:CTNNB1基因rs413538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不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21),其余4个SNPs位点在两民族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Wnt信号通路SFRP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部地区藏族人群结核病的发生相关,SFRP1基因可能属于结核病的易感基因。CTNNB1基因多态性提示藏、汉族人群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
周汶静胡雪姣张晶雅周易巫丽娟王旻晋王念陆小军应斌武
关键词:结核病WNT信号通路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国西南地区汉族脊肌萎缩症患者SMA相关基因分子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以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脊肌萎缩症(SMA)相关基因拷贝数变化频率,为SMA的临床诊断和分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2例临床诊断为SMA的无亲缘关系患者,以及5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多重连接酶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分析运动神经元基因(SMN)和神经原凋亡抑制蛋白基因(NAIP)的拷贝数。结果 62例患者中,SMAⅠ-Ⅳ型分别占30.65%(19/62)、41.94%(26/62)、16.13%(10/62)、11.29%(7/62)。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占98.38%(61/62),SMN1基因外显子8纯合缺失占82.26%(51/62)。SMAⅠ型患者中NAIP基因外显子5有68.42%(13/19)纯合缺失,26.32%(5/19)杂合缺失;SMAⅡ-Ⅳ型患者中NAIP基因外显子5有13.95%(6/43)纯合缺失,62.79%(27/43)杂合缺失。SMAⅠ型患者中68.42%(13/19)有1-2拷贝的SMN2基因,SMAⅡ型中84.62%(22/26)有2拷贝以上的SMN2基因,90.00%(9/10)SMAⅢ型和85.71%(6/7)SMAⅣ型患者有2拷贝以上的SMN2基因,且发现有5拷贝和6拷贝SMN2基因。结论 SMN1基因缺失是SMA的主要致病原因,SMN2和NAIP基因拷贝数变化可以影响SMA病情严重程度。
王旻晋王军白梦鸽周汶静巫丽娟唐思诗陆小军应斌武
关键词:脊肌萎缩症SMN基因MLPA
华西医院2007—2011年非痰标本分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非痰标本来源的肠杆菌科细菌抗菌素耐药趋势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华西医院2007-2011年,住院患者送检非痰标本中分离到的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数据,采用WHONET 5.5和SPSS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从非痰标本中分离肠杆菌科细菌8322株。非痰液标本构成以尿液(32%)、分泌物(26%)及血液(16%)为主,菌株构成以埃希菌属(55%)、克雷伯菌属(17%)及肠杆菌属(14%)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敏感的细菌,其MIC值有左移趋势,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亚胺培南交叉耐药率低(0.3%)。肠杆菌各菌属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宣传合理用药,加强检验质量,控制院内感染是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手段。
巫丽娟康梅陈知行陈慧莉郭靓何超肖玉玲谢轶
关键词:肠杆菌科抗生素耐药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