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睿

作品数:30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比卡因
  • 7篇布比卡因
  • 6篇毒性
  • 6篇核因子
  • 6篇核因子-ΚB
  • 5篇预吸氧
  • 5篇镇痛
  • 5篇妊娠
  • 5篇鞘内
  • 4篇硬膜
  • 4篇硬膜外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剖宫产
  • 4篇宫内
  • 4篇灌注
  • 3篇多糖
  • 3篇新生鼠
  • 3篇休克
  • 3篇血性

机构

  • 1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5篇深圳市妇幼保...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皇姑区...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30篇崔睿
  • 8篇徐世元
  • 8篇袁从顺
  • 4篇雷洪伊
  • 4篇廖实红
  • 3篇李悦
  • 3篇蔡清香
  • 3篇张文娇
  • 3篇欧阳春辉
  • 2篇王亮
  • 2篇张庆国
  • 2篇赵宏
  • 2篇张旱愉
  • 2篇张韵
  • 2篇齐晓非
  • 2篇卢俊
  • 2篇李智泉
  • 2篇王宝君
  • 2篇李悦
  • 1篇吴铭广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吗啡鞘内和硬膜外注射用于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比较鞘内和硬膜外注射吗啡用于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鞘内注射吗啡组(IM组)和硬膜外注射吗啡组(EM组),每组100例。均行腰硬联合阻滞,IM组蛛网膜下腔用药为含吗啡0.1 mg的0.5%罗哌卡因12~15 mg;EM组蛛网膜下腔用药为不含吗啡的0.5%罗哌卡因12~15 mg。术毕IM组直接拔出硬膜外导管,EM组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 mg后拔出硬膜外导管,两组均使用曲马多静脉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12,24,48 h静态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呕吐、瘙痒、头晕、呼吸抑制、嗜睡、尿潴留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IM组与EM组手术后24 h动态VAS评分分别是2.92±1.80和3.93±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24 h静态评分、手术后12和48 h疼痛评分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瘙痒、头晕、呼吸抑制、嗜睡、尿潴留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鞘内与硬膜外吗啡镇痛在安静状态下镇痛效果相似,手术后24 h活动状态时鞘内镇痛效果好于硬膜外镇痛。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是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之一。
齐晓非崔睿文亚杰李元涛吴铭广
关键词:吗啡注射鞘内注射硬膜外镇痛剖宫产
脊髓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在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研究切口痛模型大鼠脊髓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表达的变化及鞘内注射ERK上游激酶MEK的抑制剂U0126对其机械性痛觉阈值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MSO组、U0126组,每组8只,前2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后2组大鼠分别鞘内注射DMSO、U0126 10μL后用生理盐水10μL冲管.注药10min后除假手术组外,后3组大鼠均制备右后足趾部切口痛模型.分别于制作模型前、模型后2、24、48 h应用YLS-3E电子压痛仪测定各组大鼠右足的机械性痛觉阈值.另取SD大鼠24只.分组方法 和处理同上,每组6只.每组分别在模型后2h、24h选择3只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脊髓背角p-ERK的表达.结果模型组、DMSO组大鼠模型后2、24、48 h及U0126组大鼠模型后2、24 h有足机械性痛觉阈值均低于模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SO组和模型组之间比较大鼠机械性痛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一时间点DMSO组和模型组比较,U0126组大鼠模型后2、24、48 h右足机械性痛觉阈值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DMSO组模型后2、24 h患侧脊髓背角P-ERK免疫阳性细胞增多;与模型组和DMSO组同一时间比较,U0126组患侧脊髓背角p-ERK阳性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鞘内注射U0126可缓解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减少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P-ERK阳性细胞的表达,说明脊髓背角ERK通路参与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的形成.
雷洪伊蔡清香崔睿徐世元
关键词:痛觉过敏
早期护理干预调整甲状腺素剂量对降低甲减孕妇及胎儿危害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调整甲状腺素剂量对降低甲减孕妇及胎儿危害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就诊的56例妊娠早期(怀孕2个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予以甲状腺功能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减低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护理干预组在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及治疗调整剂量。对照组接受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对两组甲状腺素用量、剖宫产率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统计新生儿不良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护理干预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不同时段甲状腺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促甲状腺素达标孕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不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构成了一定威胁,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妇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密切监测,以防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及时调整甲状腺素剂量,可有效防止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欧阳春辉崔睿
关键词:护理干预甲状腺素
不同镇痛方式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硬膜外术后镇痛、静脉术后镇痛及硬膜外-静脉联合术后镇痛三种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ASAⅠ级或Ⅱ级行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例,A组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B组采用静脉术后镇痛,C组采用硬膜外-静脉联合术后镇痛,剖宫产术后24 h和48 h对三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定。结果:在镇痛开始后24 h,B组产妇安静状态时VAS评分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产妇活动状态时VAS评分高于A组(P<0.05);在镇痛开始后48 h,B组和C组产妇VAS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产妇出现嗜睡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A组(P<0.05),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三种镇痛方法均可满足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需要,但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最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张旱愉崔睿王宝君张韵刘艳嫦刘湘梅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镇痛并发症
羟乙基淀粉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脑的保护作用
2006年
目的:研究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Hydroxyethyl Starch,HES)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脑的保护作用。方法: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休克组(B组)、全部自体血复苏组(C组)、2倍出血量的HES(超常量,>33 mg.kg-1)复苏组(D组)、1倍出血量的HES(常规量,≤33 mg.kg-1)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组(E组),每组5只。采用大鼠股动脉放血休克模型,休克1 h后分别输入上述液体,复苏30 min后取脑。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ing法检测脑组织中NF-κB的核移位及其表达活性。结果:在休克1 h时脑组织NF-κB的表达即有增加;C组和D组NF-κB的表达增加明显,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较严重;E组NF-κB的表达增加下调,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亦较轻。各组NF-κB的核移位与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活性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在急性失血性休克(出血量为估计总血量的35%)时,大鼠脑组织中NF-κB的核移位和表达增加;常规量HES复苏使NF-κB表达增加下调、核移位减少、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亦减轻,对脑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廖实红崔睿袁从顺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核因子-ΚB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防治前置胎盘剖宫产大出血的意义被引量:27
2010年
目的:探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前置胎盘剖宫产大出血防治的意义。方法:60例为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患者,术中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的30例,未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的30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结果:结扎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均比未结扎组明显减少。结论: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对防治前置胎盘剖宫产大出血有良好的效果。
李悦李智泉曹宇崔睿
关键词:前置胎盘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黄芪多糖和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预先给药对孕鼠鞘内注入布比卡因脊神经毒性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产科病人应用椎管内麻醉进行剖宫产手术麻醉、分娩镇痛和术后止痛的比率逐年增加,但是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产妇应用椎管内麻醉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国外近几年报道,普通人群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病率约...
崔睿
关键词:黄芪多糖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布比卡因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预吸氧对新生鼠宫内脑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
崔睿袁从顺张文娇苏娇玲李悦黄晓雷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预吸氧对新生鼠宫内脑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取孕21dWistar大鼠制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另有同样孕鼠分别在30%、50%和90%氧浓度下预吸氧30min后,完成宫内缺血后再灌注模型的制备。取出新生鼠脑组...
关键词:
关键词:预吸氧缺血再灌注损伤NF-ΚB
黄芪多糖预先给药对大鼠鞘内注入布比卡因脊神经毒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黄芪多糖是否可以减轻大鼠鞘内注入布比卡因所致脊神经毒性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g,取鞘内置管成功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n=6)。对照组(N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30μL,腹腔注入生理盐水。2%与4%布比卡因组(2B组与4B组):鞘内分别注入2%与4%布比卡因30μL,腹腔注入生理盐水。2%与4%布比卡因黄芪多糖预处理组(2H组与4H组):鞘内分别注入2%与4%布比卡因30μL,腹腔注入黄芪多糖25mg/kg,生理盐水稀释成2mL,于鞘内给药前连续注药3d。鞘内注药后10min、20min、30min、1h、2h、4h、1d、2d、3d和4d测定甩尾反应潜伏期(TFL),用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表示。4d后各组大鼠行断颈处死,分离背根神经节,Western blot分析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并行病理学观察。结果:(1)各组M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鞘内注药后10min,2B组、4B组、2H组和4H组MPE均达到峰值,2B组、2H组和4H组于鞘内注药后2h恢复至基线水平,而4B组于注药后4h方恢复至基线水平。与N组比较,2B组,4B组,2H组和4H组caspase-9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与2B和4B组比较,2H组和4H组caspase-9蛋白表达降低(P<0.05);(3)病理学结果:N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形态和结构正常。2B组和4B组有部分神经细胞萎缩、空泡化。2H组和4H组神经细胞形态和结构基本正常。结论:预先给予黄芪多糖可减轻大鼠鞘内注入布比卡因的脊神经毒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9蛋白表达,抗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徐世元崔睿张旱愉王宝君张韵
关键词:黄芪多糖布比卡因药物毒性CASPASE-9
出血性休克大鼠脑组织NF-κB的表达
2006年
目的:通过观察脑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探讨出血性休克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sham组)、休克组、全部自体血复苏组、3倍出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液(林格液)复苏组、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组。采用大鼠股动脉放血休克模型,休克1h。分别于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后,休克后和不同液体复苏30min后取脑组织。常规病理形态学检查,观察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休克组、各复苏组脑组织中NF-κB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并可见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但3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复苏和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后,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增加明显低于全部自体血复苏组(P<0.05或P<0.01),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亦较轻。结论:出血性休克(出血量达总血量35%,维持60min)可通过炎性级联反应使脑组织中NF-κB激活,引起脑缺血损伤。3倍出血量的林格液或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使脑组织NF-κB的表达增加明显减少,可能对减轻脑缺血损伤有益。
廖实红袁从顺崔睿
关键词:NF-ΚB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