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广林
- 作品数:38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癌与癌旁组织内胃泌素含量测定与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2
- 1994年
- 食管癌与癌旁组织内胃泌素含量测定与免疫组化研究李振峰,崔广林,唐芙爱,王清莲,陆敏,刘勋臣,刘益清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PAP),对胃泌素与食管癌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材料和方法病人为我院1991年3月至1992年5月食管癌手术患者4...
- 李振峰崔广林唐芙爱王清莲陆敏刘勋臣刘益清
- 关键词:食管肿瘤癌旁组织胃泌素免疫组织化学
- PCR技术检测石蜡包埋肝癌、癌旁组织中HBV DNA及与血清学标记之间关系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应用先进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27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癌及癌旁双份组织中的乙肝病毒DNA(HBV DNA),并探讨了与血清学标记物(HBV-M)之间的关系.检测结果表明:癌组织中HBV DNA检出率较癌旁组织中检出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合并HBeAg阳性者检出HBV DNA最高,癌旁组织中慢活肝中HBVDNA检出率最高.
- 崔广林李振峰崔新科职慧军刘益清
- 关键词:乙肝病毒
- 男性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 1996年
- 用放免法对120例男性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进行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T水平和E2/T比值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而FSH、LH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无明显关系。本文提示,血清T水平和E2/T比值反映了肝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可作为一项临床判定指标。
- 唐芙爱崔广林李振峰赵治国
- 关键词:肝疾病慢性性激素血清
- 胃良、恶性活检组织中胃泌素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4
- 1995年
- 目的 对内镜活检胃正常及良、恶性组织中胃泌素样细胞进行了观察和对照研究,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 方法 消化性溃疡47例,其中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溃疡19例,胃癌25例及其癌旁非癌粘膜组织经内镜活检获取,胃泌素样细胞的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结果 ①十二指肠溃疡患者G细胞计数为120.7±18.4/mm^2,高于正常(P<0.01),胃溃疡G细胞计数为69.4±6.2/mm^2,与正常相似,(P>0.05)。②癌旁非癌粘膜G细胞计数增高;③28%(7/25)胃癌组织中存在胃泌素样细胞。 结论 ①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可能与G细胞增多有关。②胃癌组织中存在胃泌素样细胞的分化。③癌旁G细胞增生可能是胃癌的一种高危征象。
- 刘益清李德兴崔广林唐芙爱李振峰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胃肿瘤
- 重症肝炎并自发性腹膜炎时肠道加用灭滴灵的疗效观察
- 1994年
- 对34例重症肝炎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住院病人,采用氨苄青霉素静注加灭滴灵肛门滴注和单用氨苄青霉素静注两种措施进行抗感染治疗。结果显示:腹痛、腹部压痛的消失率及腹水白细胞降至正常率,前者优于后者(P<0.01及P<0.05);病情的改善也以前者为著(P<0.05)。由此提示肛门滴注灭滴灵,能有效地阻止肠源性腹膜炎,且对肝脏的损伤作用小。
- 赵治国张亚琳崔广林
- 关键词:重症肝炎病毒性肝炎自发性腹膜炎灭滴灵
- 肝癌内分泌分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 1994年
- 本文应用嗜银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4例原发性肝癌(肝细胞肝癌28例,胆管细胞型肝癌6例)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分泌细胞阳性率为11.76%(肝细胞肝癌3例,胆管细胞型肝癌1例);在癌旁组织中也发现两例异位胃泌素阳性细胞。本文结果提示:①肝癌组织中存在内分泌细胞的分化;②癌旁组织中发现异位胃泌素阳性细胞的表达。
- 崔广林刘益清袁维宪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 胃泌素、胃泌素型癌细胞与贲门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
- 1994年
- 本文对64例贲门癌术前、术后血清胃泌素浓度进行了动态放免测定,并对癌组织中的胃泌素型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显示:贲门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浓度较正常人为高,术后血清胃泌素浓度继续升高,4周达顶峰,8周恢复正常。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1.88%(14/64)贲门癌组织中存在胃泌素型癌细胞。作者对血清胃泌素浓度、胃泌素型癌细胞与贲门癌临床生物学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①贲门癌组织中有胃泌素型癌细胞的分化;②研究胃泌素型癌细胞、胃泌素浓度可能有助于贲门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崔广林贾奎平李光臣刘益清唐芙爱李振峰段芳龄
- 关键词:贲门肿瘤胃泌素癌细胞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sAg(-)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HBV DNA
- 1993年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53例HBsAg(-)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结果为:53例患者中38例阳性,占71.70%;其中慢性肝炎15例,阳性率83.33%(15/18);肝炎后肝硬化7例,阳性率58.33%(7/12);原发性肝癌16例,阳性率69.57%(16/23)。结果提示在HBsAg(-)慢性肝病中,仍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
- 崔广林崔新科元阿萍李振峰职慧军刘益清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穿刺活检组织中HBV DNA
- 1994年
-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21例慢性肝炎患者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穿活检组织中的HBV DNA,并与其中的16例新鲜肝组织HBV DNA检出率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穿刺活检组织HBV DNA检出率为71.43%(15/21),新鲜肝穿组织中HBV DNA检出率为87.50%(14/16),两者比较P>0.05。本文结果表明:(PCR)技术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穿刺活捡组织中的HBV DNA,具有材料来源广,易于保存等优点,适用于回顾性研究。
- 崔广林唐芙爱李振峰刘益清段芳龄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肝穿刺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 L SAB法对 5 2例大肠癌组织、1 9例大肠腺瘤组织和 1 8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 VEGF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正常大肠粘膜组织 VEGF表达阴性 ,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 VEGF阳性率分别为 2 6 .32 %和 5 1 .92 % ,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 (P<0 .0 1 ) ;VEGF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阳性率为 6 8.1 8% ,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的 40 .0 0 % (P<0 .0 5 ) ;VEGF的阳性率随 Dukes分期增加 ,且 Dukes A期、Dukes B期和 Duke C期相比 ,差异显著 (P<0 .0 5 ) ,但与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 (P>0 .0 5 )。结论 :VEGF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 唐芙爱樊清波李振峰刘益清崔广林冯常炜
- 关键词:大肠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