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远
-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对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疗效进行科学分析以及深入探讨。方法进行经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的患者100例,能够确诊为GERD患者,随机分观察组(雷贝拉唑)和对照组(奥美拉唑),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分析患者的症状、食管黏膜不同程度的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等。结果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后,雷贝拉唑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方面的积分降低的非常明显,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患者总体有效率98%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的84%(P<0.05)。患者在使用雷贝拉唑进行胃镜下食管黏膜出现病理有明显的改变,其症状也会有所减轻,积分有明显的降低,患者的食管黏膜的愈合率和总体的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时,都出现各种不良的症状,但对于雷贝拉唑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会逐渐的减少,对两组间患者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院治疗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对GERD治疗,有着更为显著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食管黏膜也有明显的改善,且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 宋远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奥美拉唑
- 放大内镜于消化道早期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
- 2020年
- 目的:在本研究中主要探讨了使用放大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挑选我院在2019年5月到2019年12月之间共收治的100例患有消化道肿瘤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传统内镜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而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消化道放大内镜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前后的影像质量评分以及相关手术指标,并发症概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影响质量评分以及相关手术指标良好,且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临床上肿瘤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宋远
- 关键词:放大内镜消化道早期肿瘤
- 肝细胞肝癌中极性蛋白AF-6mRNA的表达及对侵袭的影响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中极性蛋白AF-6m RNA的表达及其对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的方法,对28对癌细胞、ANLT及不同细胞系中的AF-6m 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AF-6m RNA对侵袭的影响。结果 26例肝细胞肝癌中AF-6m RNA呈现低表达,发生率为92.9%;肝癌细胞株中AF-6m RNA表达低于正常杆细胞株(P<0.05);低侵袭转移能力细胞系中AF-6m RNA表达高于高侵袭转移能力细胞系(P<0.05)。结论肝细胞肝癌中AF-6m RNA低表达可能与高侵袭能力有关。
- 孙鹏宋远周晓晶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RNA
- miR-30c在减轻肝细胞肝癌的侵袭与转移中的应用探讨
- 2016年
- 目的探讨mi R-30c在减轻肝细胞肝癌侵袭及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肝癌及肝癌细胞系中的mi R-30c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对肝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有脉管转移组mi R-30c表达低于无脉管转移组;转染mi R-30c模拟物能对snail表达进行控制。结论 mi R-30c表达上调,可抑制snail表达,减轻侵袭。
- 孙鹏宋远周晓晶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MI
-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为UC患者诊断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3月吉林省人民医院58例明确诊断为U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人口特征、临床表现、疾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疾病类型、病理检查结果等,评估患者临床特征及黏膜组织活检下的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9例(15.52%),中度30例(51.72%),重度19例(32.76%)。患者主要病理表现为急慢性炎症、糜烂溃疡、隐窝炎、隐窝脓肿、隐窝紊乱及不典型增生。Truelove-Richards分级法黏膜组织病理分级为Ⅰ级1例(1.72%)、Ⅱ级20例(34.48%)、Ⅲ级37例(63.79%)。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及疾病严重程度可成为影响UC病理分级的重要因素。
- 滕宛辰宋远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内镜黏膜活检
- 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断及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炎性反应性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进行充分科学的总结以及结果仔细的分析。方法:选择100例患有炎性反应肠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科学回顾性的仔细分析,并且要告知患者在其临床表现需要进行科学的观察,对此要积极对炎性反应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合理的总结,同时对患者通过治疗后其疗效能够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分析,积极的提出多种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经过UC和CD对患者进行诊断之后,并且在发病的情况上,每年都出现上升的趋势,患者中的女性患者会多于男性患者,但是对于UC与CD等发病的情况,根据患者在年龄上的不同,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对于通过UC来诊断,其主要就是通过内镜对患者的钡灌肠进行检查,通常的治疗方法,大多数都是来自传统治疗措施来有效实施,其治疗效果相对明显;并且在接受CD诊断,主要是通过内镜和手术之后,在手术治疗后能够得到确诊,而且在治疗的方法上,就会采取多方位的手术方式。结论:对于出现炎性反应性肠炎的患者其发病的次数,逐年体现出上升的趋势,对于患者在诊断中,主要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作为此次治疗的依据,并且要结合相应的肠镜和病理作为主要方式,对于患者在接受治疗的主要方面,是通过对传统的规范性科学方式进行治疗,对此,也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这样,对于患者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及定期的相应回访工作。
- 宋远
- 关键词:克罗恩病
-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in the diagnosis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 宋远
- 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膳食炎症指数相关性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结直肠息肉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结直肠癌(CRC)常见的癌前病变。近年来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探索其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手段之一。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人口特征、幽门螺杆菌(Hp)感染、基础疾病、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慢性炎症在代谢性疾病、肿瘤等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膳食是调节机体炎症状态的可控因素之一。膳食炎症指数(DII)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用于评估个体膳食炎症潜能的工具,与许多疾病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综述国内外DII与结直肠息肉关系的研究现状以及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为结直肠息肉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 孟俊宋远
-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
- 超声内镜于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 2020年
- 目的:针对超声内镜于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明确超声内镜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实际价值。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某医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名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性的内镜检查,以此对肿瘤的性质作出初步判断,然后在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最后再通过病理活性检查对患者的患者的疾病作进一步证实。结果:在样本患者中,包括食管癌患者38例,胃癌患者33例,结直肠癌患者29例,在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检查中,超声内镜诊断的准确率为86%,常规性内镜检查的诊断率为60%。结论:超声内镜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性内镜检查诊断的准确率。
- 宋远
- 关键词:超声内镜消化道肿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