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开玺
-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水溶性竹红菌素二氧化钛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水溶性竹红菌素二氧化钛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步骤是:有机钛类化合物在乙醇、醋酸和蒸馏水存在下水解;缓慢滴加竹红菌素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后加入蒸馏水,并调节溶液的pH值至7.0;透析除去乙醇和小分子化合物;冷冻干燥得水溶性竹...
- 周家宏冯玉英魏少华宋开玺周林沈健
- 文献传递
- 纳米二氧化钛在竹红菌甲素研究中的应用
- 竹红菌素是从竹红菌中提取出的一种天然光敏剂,属于3,10-二羟基-4,9-花醌衍生物,它是一种新型的光敏剂,具有极低的暗毒性和对肿瘤、病毒(如HIV等)强的光毒性,对恶性肿瘤及病毒都有明显的杀灭作用,正越来越在世界范围内...
- 宋开玺
-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竹红菌素
- 文献传递
- 具有长波吸收功能的氮和硫双组分掺杂型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
- 具有长波吸收功能的氮和硫双组分掺杂型纳米二氧化钛,特征是N含量为0.65%~1.62%,S含量为0.6%~1.12%,其余为TiO<Sub>2</Sub>。其XPS图谱中Ti-S键中硫的2p电子结合能特征峰为160eV;...
- 冯玉英肖文敏周家宏宋开玺
- 文献传递
- 氮和硫共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3
- 2006年
- 以钛酸丁酯(TPOT)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掺有氮和硫两种非金属元素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确可以使N和S元素共掺杂到纳米TiO2中,并且使得纳米TiO2的吸收范围拓展到可见光区域,从400nm拓展到580nm.
- 肖文敏周家宏顾晓天宋开玺吴晓红冯玉英
- 关键词:二氧化钛非金属元素掺杂溶胶凝胶法
- 二氧化钛包裹竹红菌素纳米粒的制备和表征被引量:2
- 2009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二氧化钛包裹竹红菌素纳米粒,并利用透射电镜和粒度分析仪对其形貌和粒子大小进行测定,证明粒子呈球形,平均直径在100nm左右;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二氧化钛包裹竹红菌素纳米粒的光谱性质,并与未包裹的竹红菌素在水溶液中的光谱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竹红菌素被成功地包裹于二氧化钛纳米粒中;包裹后竹红菌素的光谱吸收峰红移,强度增加.由此,将有利于竹红菌素在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 丁艳宋开玺顾晓天周家宏冯玉英
- 关键词:竹红菌素二氧化钛纳米微球溶胶凝胶法
- Cu、N共掺杂纳米TiO_2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TiO_2、掺杂Cu、掺杂N以及Cu和N共掺杂的纳米TiO_2,并利用XRD、XPS和UV-Vis漫反射光谱等技术进行分析,以二甲酚橙为目标降解物对光催化活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TiO_2、掺杂Cu、掺杂N以及Cu和N共掺杂的纳米TiO_2均为锐钛矿晶型,掺杂使得晶粒尺寸变小,吸收阈值红移,使其可见光吸收率比未掺杂的纳米TiO_2有了很大提高,最终导致其光催化降解二甲酚橙的活性得到显著增强。
- 宋开玺周家宏吕英英黄鹤勇冯玉英
- 关键词:掺杂光催化降解
- 具有长波吸收功能的氮和硫双组分掺杂型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
- 具有长波吸收功能的氮和硫双组分掺杂型纳米二氧化钛,特征是N含量为0.65%~1.62%,S含量为0.6%~1.12%,其余为TiO<Sub>2</Sub>。其XPS图谱中Ti-S键中硫的2p电子结合能特征峰为160eV;...
- 冯玉英肖文敏周家宏宋开玺
- 文献传递
- 可见光响应的掺杂型纳米TiO_2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在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铜和氮共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的基础上,利用XRD和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结构、掺杂效果、光催化活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入了铜和氮的纳米TiO2结构为锐钛矿晶型,其吸收阈值达到590nm,可见光吸收率比未掺杂的纳米TiO2有了很大提高,最终导致其光催化降解二甲酚橙的活性得到显著增强.
- 宋开玺肖文敏周家宏冯玉英
-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溶胶-凝胶法光催化降解
- 水溶性竹红菌素二氧化钛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水溶性竹红菌素二氧化钛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步骤是:有机钛类化合物在乙醇、醋酸和蒸馏水存在下水解;缓慢滴加竹红菌素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后加入蒸馏水,并调节溶液的pH值至7.0;透析除去乙醇和小分子化合物;冷冻干燥得水溶性竹...
- 周家宏冯玉英魏少华宋开玺周林沈健
- 文献传递
- 纳米氧化钛在竹红菌素研究中的应用
- 宋开玺
-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光敏剂竹红菌素氧化钛纳米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