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颖

作品数:21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卵巢
  • 7篇肿瘤
  • 7篇子宫
  • 7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4篇造影
  • 4篇输卵管
  • 4篇输卵管造影
  • 4篇子宫输卵管
  • 4篇子宫输卵管造...
  • 4篇恶性
  • 3篇多平面重组
  • 3篇脂肪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卵巢静脉
  • 3篇不孕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性

机构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孟颖
  • 17篇梁宇霆
  • 9篇刘明明
  • 7篇李彪
  • 5篇苗杰
  • 5篇王克扬
  • 5篇王新莲
  • 3篇赵维敬
  • 3篇袁赟
  • 2篇马娇
  • 2篇韩茜茜
  • 2篇彭珊珊
  • 1篇靳二虎
  • 1篇李芝峰
  • 1篇梁颖
  • 1篇张艺
  • 1篇廖荣宏
  • 1篇李颖
  • 1篇王卉
  • 1篇杜静

传媒

  • 5篇国际医学放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贵州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模态对比剂Fe_3O_4-Cy5.5-NGR在卵巢癌的体外靶向效能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合成并验证磁共振-荧光双模态对比剂Fe_3O_4-Cy5.5-NGR对卵巢癌ES-2细胞的体外靶向效能情况。方法化学方法合成Fe_3O_4-Cy5.5-NGR颗粒作为实验组对比剂,Fe_3O_4-Cy5.5颗粒作为对照组对比剂,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红外光谱仪(far infrared spectrometer,FITR)和紫外分光光度仪(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2600,UV-2600)等设备下检测对比剂的普通物理化学性质是否满足成像需要;选取ES-2人卵巢癌透明细胞株传代培养,细胞生长稳定后进行CD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膜表面CD13表达量;两种对比剂与ES-2细胞共同孵育后检测粒子的细胞毒性,并用流式细胞仪验证细胞与粒子的体外特异性结合情况。在7.0TMR下验证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Cy5.5-NGR和Fe_3O_4-Cy5.5作为MR对比剂的磁敏感性。结果 TEM观察两种对比剂形态规则,水溶液中分散性良好,通过连接NGR短肽,实验组对比剂的平均直径达(8.930±0.773)nm,对照组对比剂直径约(7.480±0.695)nm;Fe_3O_4-Cy5.5-NGR和Fe_3O_4-Cy5.5激发波为628.0 nm,发射波为675.2 nm;FITR中Fe_3O_4-Cy5.5-NGR和Fe_3O_4-Cy5.5在2 882 cm^(-1)、1 632 cm^(-1)处出现特征性波峰,实验组对比剂在841 cm^(-1)处另外出现了波峰。细胞毒性实验(CCK-8)中对比剂与细胞共孵育后,细胞活性保持在90%左右。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呈侵袭性生长,细胞膜位置CD13高表达,细胞核及周围间质表达量很低。Fe_3O_4-Cy5.5-NGR和Fe_3O_4-Cy5.5对比剂r2值分别为155.49 mmol·L^(-1)·s^(-1),180.74 mmol·L^(-1)·s^(-1)。流式细胞仪下观察到Fe_3O_4-Cy5.5-NGR较Fe_3O_4-Cy5.5对比剂的荧光强度高,在不同浓度(40、80和160μmol)分别为后者的3.1、1.65和1.26倍。结论 Fe_3O_4-Cy5.5-NGR作为磁共振-荧光双模态对比剂在ES-2细胞的体外靶向性能良好,可以满足体外成像需求,为进一步的裸鼠卵巢癌在体实验提供了实验基础。
张紫欣孟颖梁宇霆
关键词:卵巢癌
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在CT识别卵巢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索卵巢静脉追踪结合多平面重组方法在CT识别卵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随后进行手术并取得病理结果的女性盆腔肿物患者234例。两位放射科医师在CT静脉期图像上观察卵巢静脉的显影情况,将逐层连续显示的卵巢静脉视为显影良好。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多平面重组方法识别卵巢。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该方法识别正常卵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被观察病例234例,其中单侧附件切除术后3例,共465侧卵巢静脉中,显影良好459侧,卵巢静脉显影良好率98.7%。245侧正常卵巢中,CT识别正确224侧,220侧非正常卵巢中,CT识别正确215侧。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的方法,CT识别正常卵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4%、97.7%、94.4%。结论 CT静脉期能够很好地显示卵巢静脉。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多平面重组方法在CT上识别卵巢的准确性很高。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赵维敬梁宇霆孟颖刘明明
关键词:卵巢卵巢静脉多平面重组
妇科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的腹盆部脂肪组织分布研究
目的:采用QCT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妇科良性病变患者的腹盆部脂肪组织(AT)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招募临床怀疑腹盆部病变需行CT检查的女性患者,按入组和排除标准纳入妇科恶性肿瘤组80例、妇科良性病变组80例...
王克扬梁宇霆李彪王新莲梁颖孟颖马娇彭珊珊韩茜茜袁赟胡明月
关键词:脂肪组织脂肪分布妇科恶性肿瘤
卵巢肿瘤与子宫肌瘤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CT在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评价CT检测在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9例卵巢肿瘤及子宫肌瘤患者,根据病理、生化及CT诊断结果分为两组,子宫肌瘤组患者47例,卵巢肿瘤组患者4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及CT结果,分析CT在患者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准确率。结果卵巢肿瘤患者卵巢动脉及卵巢静脉显示率显著高于子宫肌瘤患者(P<0.05),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的显影率与卵巢肿瘤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子宫肌瘤诊断准确率为91.49%,卵巢肿瘤患者CT诊断准确率92.86%(P<0.05)。结论 CT检查可较直接观察卵巢肿瘤及子宫肌瘤患者的病变位置及形态,卵巢肿瘤及子宫肌瘤的临床CT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检查具有直观、无创、全面。
苗杰孟颖李彪王卉
关键词:卵巢肿瘤子宫肌瘤CT
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在CT识别卵巢源肿物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索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在CT识别卵巢源肿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腹盆部CT增强检查、随后进行手术并取得病理结果的女性盆腔肿物患者234例。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的方法识别盆腔肿物是否为卵巢来源。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该方法识别卵巢源肿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被观察病例234例,盆腔肿物共283个。217个卵巢源肿物中,CT诊断正确208个,66个非卵巢源肿物中,CT诊断正确53个。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的方法,CT识别卵巢源肿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80.3%、92.2%、94.1%、85.5%。结论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的方法在CT上识别卵巢源肿物的准确性很高。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赵维敬梁宇霆孟颖刘明明
关键词:卵巢卵巢静脉盆腔肿物多平面重组
11例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肉瘤病人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边界及MRI信号变化特点,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11例子宫腺肉瘤病人均为单发病灶,MRI显示肿瘤位于子宫腔或宫颈管内,最大径为1.5~12 cm。T2WI及脂肪抑制(FS)T2WI上病灶内大部分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其中4个呈散在小囊样结构。扩散加权成像(DWI)上8个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3个呈中等信号;平均ADC值为(0.94±0.33)×10^(-3)mm^(2)/s。增强扫描11个均呈渐进性强化,其中2个呈网格样强化,TIC表现为Ⅰ型6个,Ⅱ型5个。结论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本病的准确诊断有一定帮助。
李颖孟颖王新莲王克扬梁宇霆
关键词:子宫腺肉瘤磁共振成像
3.0T磁共振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疑诊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83例(子宫内膜癌组),复杂性或非典型增生3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另外选取同期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正常患者47例(子宫内膜正常组)。患者均行3.0T MRI检查,包括常规T 2加权成像(T 2WI)和多个b值(0、300、400、600、800、1000、2000、3000和4000 s/mm 2)DWI扫描,测量不同b值子宫内膜信号强度,绘制b值-子宫内膜信号强度曲线,计算子宫内膜信号下降程度。结果当b值为300、400、600和800 s/mm 2时,三组子宫内膜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为1000、2000、3000和4000 s/mm 2,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正常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456.1±119.4比371.3±99.9和381.6±184.8、284.2±91.9比163.2±46.5和191.4±110.8、196.7±72.4比103.7±30.9和129.4±83.1、151.6±54.8比74.6±20.8和101.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正常组与子宫内膜增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子宫内膜信号强度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信号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子宫内膜正常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0.79±0.05比0.90±0.03和0.87±0.04),子宫内膜增生组明显小于子宫内膜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b值DWI有助于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可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定性诊断价值。
孟颖梁宇霆王新莲王克扬刘明明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子宫内膜增生弥散磁共振成像B值
妇科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的腹盆部脂肪组织分布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采用定量CT(QCT)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良性病变患者的腹盆部脂肪组织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80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及QCT体模进行腹盆部CT扫描,用QCT分析软件测量并计算总脂肪组织(TAT)、内脏脂肪组织(VAT)、皮下脂肪组织(SAT)的面积和体积(TFV、VFV、SFV)及VFV/SFV(V/S)值,分别比较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间、恶性肿瘤不同临床分期间、不同肿瘤类别间各项体积的差异,以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AT)体积与总AT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1)恶性肿瘤组腹部和(或)盆部的TFV、VFV、SFV均高于良性病变组,除腹盆部VFV外,两组间AT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恶性肿瘤早期组的腹盆部各项AT体积与中晚期组或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较高,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恶性肿瘤组的V/S值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较高,早期组与中晚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内膜癌组与宫颈癌组的腹盆部各项AT体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略高;(4)所有病例的腹部或盆部的VFV、SFV与腹盆部TFV均呈正相关,以腹部SFV相关性最高。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比良性病变患者更肥胖,尤其早期恶性肿瘤患者,其SAT的增多较VAT更明显,且与TAT相关性更高,是肥胖的主要组成部分。
王克扬梁宇霆李彪王新莲梁颖孟颖马娇彭珊珊韩茜茜
关键词:脂肪组织脂肪分布妇科恶性肿瘤
鞘管无痛性输卵管造影法与传统宫腔造影管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无痛性输卵管造影法与传统宫腔造影管法输卵管显影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 HSG)检查的12 834例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造影方法输卵管显影率、图像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种造影方法在输卵管显影率及通畅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图像质量发生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3%vs. 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24%vs. 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造影方法显影率虽无差异,但鞘管无痛性造影方法疼痛程度低,图像质量好,能有效减轻患者对造影检查的恐惧心理,更适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宫颈口小的女性,而传统宫腔造影管法更适用于顺产后或宫颈炎症导致宫颈口较大的女性。
刘明明梁宇霆苗杰孟颖杜静李彪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造影鞘管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7例CT及MRI诊断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ovarian germ cell tumors,MOGCTs)较为少见,占卵巢所有恶性肿瘤的2%~3%[1],包括卵黄囊瘤、胚胎性癌、未成熟畸胎瘤、无性细胞瘤、非妊娠性绒毛膜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等[2]。既往文献[3 4]报道多为个案报道或临床诊疗相关,影像表现方面的总结较少。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诊断的经验及误诊的教训,提高对此类卵巢肿瘤的认识。
孟颖梁宇霆
关键词: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未成熟畸胎瘤个案报道胚胎性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