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颖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原发肿瘤病理学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外检确诊的心脏瓣膜原发肿瘤11例,HE、Weigert VanGieson染色观察,同时部分病例加做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心脏瓣膜原发肿瘤较为罕见,仅占心脏原发肿瘤的3%(11/426),其中良性肿瘤占多数(10/11),恶性少见(1/11)。肿瘤类型以乳头状弹力纤维瘤(4/11)和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4/11),血管球瘤1例,血管肉瘤1例,纤维性错构瘤1例。肿瘤发生部位以房室瓣多见,三尖瓣4例,二尖瓣4例,肺动脉瓣2例,主动脉瓣1例。7例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瓣膜肿瘤,4例误诊或漏诊。结论临床对于心脏瓣膜原发肿瘤的诊断比较困难,影像学缺乏对心脏瓣膜原发肿瘤的认识。虽然良性肿瘤的手术切除预后较好,但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而致命,应尽早诊断及手术治疗。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对临床决定手术方式及后期治疗有指导意义。
- 李莉王红月赵红阮英茆吕凤英王清峙孟颖刘蕾
-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脏肿瘤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金黄地鼠实验性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防治作用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穴PS雪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穴COPD雪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给金黄地鼠吸入烟雾或气道内注入弹性蛋白酶两种方法,经1~3个月建立COPD动物模型,并应用外源性PS进行防治。对动物肺组织行光镜、电镜观察及显微微机图像分析进行形态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穴SP-A雪的表达情况。结果吸烟3个月及气道内注入弹性蛋白酶1和3个月,动物有明显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应用PS防治1个月,肺组织病变无明显改善;防治3个月后,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模型组,SP-A的表达比模型组增加穴P<0.01雪。结论经3个月的外源性PS干预,可减轻吸烟及弹性蛋白酶对肺组织的损伤,保护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分泌PS的功能,从而可有效减轻COPD的肺部病变。
- 李莉阮英茆孟颖陈颖
- 关键词:吸烟弹性蛋白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离体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实验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缺血再灌注组(n=10,I/R组)和缺血再灌注PS干预组(n=10,PS组)。建立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测定缺血2h再灌注2h(I/R组)及缺血2h气管内注入PS后再灌注2h(PS组)的肺动脉压、肺湿/干重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肺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变化;光、电镜观察肺病理学改变。结果I/R组肺动脉压和肺湿/干重比显著高于PS组(P<0.01)熏且PS组出现大量eNOS、SP-A阳性反应信号,与I/R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微、超微结构证实给予PS后肺血管内皮及肺泡上皮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离体大鼠肺缺血后再灌注前给予PS可显著减轻再灌注后肺水肿,降低肺动脉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S减少SP-A破坏,进而刺激eNOS产生有关。
- 孟颖赵举阮应茆
- 关键词:肺再灌注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肺表面活性蛋白A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 经猪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低温保护液对脊髓的保护作用
- 2005年
- 目的:观察在降主动脉常温阻断的过程中,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低温盐水保护脊髓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①实验于2003-10/2004-05在北京阜外医院实验外科完成。选用12只成年中国小型香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6只。对照组:常温阻断降主动脉和副半奇静脉60min,再灌注90min。实验组:阻断前游离出副半奇静脉,阻断60min,同时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低温(4℃)9g/L氯化钠溶液,灌注流速为16.65mL/min。②两组术中监测动脉压、肛温的变化。术后即刻取第2腰椎段脊髓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神经原细胞的损伤程度,计算活力指数(切片上有活力的神经元细胞总数除以全部的神经元细胞数)。③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完成统计分析。结果:中国小型香猪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脊髓损伤较重,有神经元细胞数量的减少、萎缩和变性。实验组的脊髓损伤较轻,神经元细胞大致正常。②实验组的神经元细胞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51±0.06,0.21±0.01,P=0.002)。③降主动脉阻断后两组实验动物的肛温均有下降。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在阻断60min和再灌注20min时,肛温降至最低,明显低于阻断前(P<0.01)。两组肛温的下降幅度相近(P>0.05)。另外开放后对照组动物的肛温逐渐回升,至再灌注90min时,肛温与阻断前相近(P>0.05)。而实验组动物的肛温在再灌注后回升不明显,至再灌注90min时,明显低于阻断前(P<0.01)。结论:①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脊髓在降主动脉的手术中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②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冷盐水可以减轻因缺血导致的脊髓损伤。
- 刘宁宁孙立忠郑军田良鑫赵红孟颖
- 关键词:灌注奇静脉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桡动脉的病理改变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2006年
-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桡动脉的内膜增生程度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1例采用桡动脉行CABG(17~70岁,平均48.5岁,均为男性)患者的非优势侧桡动脉的远端组织,及其中11例患者的左乳内动脉的远端组织,采用光镜结合电镜观察内膜增生、动脉粥样硬化和中层钙化的发生率,测量管腔狭窄度和内/中膜面积值,分析与家族史、吸烟、超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年龄、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93%(38/41)的桡动脉内膜增生轻,不构成有临床意义的狭窄,其中54%(22/41)的桡动脉管腔狭窄度低于25%,39%(16/41)狭窄在25%~50%之间;7%(3/41)狭窄超过75%(梗阻性内膜增生),其中2例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例为纤维肌性结构不良(17岁,手术获取后放弃)。桡动脉的管腔狭窄度和内/中膜面积值,高于同体的左乳内动脉(t=3.00,2.49,P均〈0.05),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厚(r=0.398,0.310,P均〈0.05)。动脉中层未见光镜水平的钙化。结论本组患者桡动脉内膜增生较轻,无中层钙化;少数内膜梗阻性病例术前可能漏诊,应提高术前筛查水平。
- 王红月孟颖罗新锦王清峙孙寒松阮英茆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桡动脉血管内膜增生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治疗策略
-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围术期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
- 常硕王水云于钦军黄海波孟颖刘小希张燕搏
-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围手术期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