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东
- 作品数:62 被引量:4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核科学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基于高阻硅超表面结构的太赫兹聚焦透镜设计
- 2022年
- 本文利用亚波长硅圆柱组成的超表面设计了用于太赫兹探测器的聚焦透镜,通过改变硅柱的直径,实现对太赫兹波传输相位0~2π的调控。在1 THz频率下,所设计的单面超表面透镜,太赫兹波电场能量密度提升到入射平面波的32倍。基于工艺制备可行性和抗反射考虑,提出了一种双面超表面透镜,将电场能量密度提升到入射平面波的44倍。对比于传统超半球太赫兹硅透镜,超表面透镜具有厚度薄,体积小的优点,有利于太赫兹探测器组件的小型化,为实现与太赫兹探测器的集成提供了可能性。
- 马敏马敏秦华秦华秦华孙建东
- 关键词:太赫兹
- 单片集成的HEMT太赫兹探测器阵列结构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片集成的HEMT太赫兹探测器阵列结构及其应用。所述太赫兹探测器阵列结构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太赫兹探测单元,每一太赫兹探测单元内包括太赫兹探测器、放大器模块和开关模块,太赫兹探测器与放大器模块、开关模块电...
- 秦华吴昊范飞孙建东
- 可同时测量太赫兹波的幅度、偏振和相位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测量太赫兹波的幅度、偏振和相位的方法。所述可同时测量太赫兹波的幅度、偏振和相位的方法包括:提供太赫兹场效应外差探测器,所述太赫兹场效应外差探测器包括n个场效应晶体管和n组天线,所述n组天线呈正多边形...
- 丁青峰朱一帆孙建东秦华
- 石墨烯太赫兹波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太赫兹波探测器,包括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以及能够有效耦合太赫兹波的天线,所述天线与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集成设置,但与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完全独立。本发明是通过顶栅和背栅相结合,对石墨烯二维电子...
- 杨昕昕孙建东秦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组合式太赫兹波探测器
-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合式太赫兹波探测器,其包括:N个太赫兹波探测器;所述太赫兹波探测器包括:场效应晶体管及有效耦合太赫兹波的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场效应晶体管集成设置,且所述天线与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完全独立;其中,N...
- 秦华李想孙建东
- 文献传递
- 基于波导耦合的HEMT太赫兹探测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波导耦合的HEMT太赫兹探测器。所述HEMT太赫兹探测器包括:输入波导,与太赫兹信号检测单元连接,并用于收集太赫兹输入信号;阻抗匹配结构,与输入波导连接,并用于将输入波导中的电磁波调整至与太赫兹信号检...
- 尤柱秦华靳琳孙建东秦晨阳
- 一种太赫兹光源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赫兹光源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器件包括主要由第一、第二半导体组成的异质结以及与所述异质结连接的电极,所述第二半导体形成于第一半导体表面,并具有宽于第一半导体的带隙,并且所述异质结内分布有二维电子气;所述...
- 孙钱周宇冯美鑫高宏伟秦华孙建东杨辉
- 文献传递
- 波导缝隙天线及太赫兹外差阵列探测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导缝隙天线及太赫兹外差阵列探测装置。波导缝隙天线包括第一矩形波导,所述第一矩形波导内部具有第一波导腔体,所述第一矩形波导具有一选定的侧面,所述选定的侧面具有多个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每一所述第一区域设...
- 龚文伟孙建东秦华
- 三维网状石墨烯修饰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2016年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以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光催化剂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石墨烯修饰的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因石墨烯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可以同时充当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载体和光生电子的快速输运通道。该课题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三维网状石墨烯与二氧化钛通过水热法结合,制备高性能的复合光催化剂。实验结果显示,此复合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达到390 m2·g-1,表明其对污染物分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紫外光照射下,甲基橙的降解速率达到8.1×10-2min-1,比采用本征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时提高了200%。在可见光照射下,污染物的降解速率也高达2.8×10-2min-1。并且此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反复使用10次后其降解污染物的速率没有明显下降,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孙云飞班建民罗恒陶重犇孙建东唐波
- 关键词:复合光催化剂可见光活性
- 微米尺度悬浮式机电器件的电荷穿梭特性
- 2013年
- 研究限制在电极间并能做自由往复运动的微米尺度金属球的电荷穿梭特性,作为进一步研究纳米机电式穿梭器件的模型器件。通过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穿梭电流,验证经典模型预测的电流与电压特性。精确测量实时的电荷穿梭信号脉冲,证明该系统中存在模型预测的电荷穿梭电流和模型未能预测的感应电流。通过对电极-微球-电极结构的电场模拟,揭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物理机制:微球与电极碰撞过程产生动态电容变化,形成瞬时的感应电流。通过测量不同电压下穿梭电流和穿梭频率的关系,修正了经典穿梭模型,给出了感应电流引起的电荷修正因子。
- 陈鹏孙建东秦华顾晓峰
- 关键词:纳机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