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松
- 作品数:22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心功能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 探讨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对兔心肌梗死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 0只,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两组均给予G CSF连续7天,于模型建立后1周,将分离纯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经心外膜注射到心梗区及周边,而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术后4周测定两组梗死面积的大小、毛细血管密度以及纤维化的情况,并观察植入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情况。于术前、术后2 4h及术后4周做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结果 移植组毛细血管密度大大增加(P <0 .0 1) ,梗死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Masson染色显示对照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不规则,而移植组排列有序,且蓝色的胶原纤维明显少于对照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在术后4周时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射血分数增加了15 %。结论 经G CSF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兔的心功能。
- 刘文华于玲范姜雪松
-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心肌梗死心功能
- 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1年
- 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UTI)对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评价其治疗效果。
- 叶明郑俊波于凯江姜雪松周晶
- 关键词:乌司他丁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炎症反应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冠脉搭桥病人中的应用
- 姜雪松郑俊波侯桂英周晶鞠东辉娄邵菲叶明
- 干细胞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兔心肌结构及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心梗)大白兔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大白兔40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于心电图上出现R波逐渐降低,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病理性Q波时,证明心梗模型成功。将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只。实验组于心梗模型建立后1 h给予G-CSF皮下注射,连续7 d,对照组建立心梗模型后1h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4 h及4周心脏超声观察心功变化。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行组织病理学分析,测定两组梗死面积的大小、毛细血管密度以及观察心肌纤维化变化。结果实验组在术后4周时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运动幅度(LVWE)、收缩末左室后壁增厚率(LVWTs)等心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射血分数增加13%(实验组为63.40%,对照组仅为50.51%)。HE染色显示,对照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且不规则;实验组心肌纤维排列有序,梗死灶面积较对照组减小了30.2%,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了30.7%,Masson染色蓝色的胶原纤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梗时给予G-CSF,可有效增加梗死区及周围毛细血管密度,缩小梗死面积,减少胶原纤维形成,稳定心脏结构及改善心功能。骨髓干细胞动员剂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内科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于玲范刘文华姜雪松王铜于维汉
-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干细胞心肌梗塞心肌结构
- 缬沙坦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观察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①实验于2004-06/2004-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取Wistar成年大鼠150只,雌雄不拘。②大鼠自体移植静脉模型的建立:将大鼠麻醉后,显露并游离左颈总动脉及左颈外静脉长约1.5cm,游离并切取静脉长约1.0cm,肝素生理盐水冲洗,阻断并切取动脉0.8cm,将静脉端吻合于左颈总动脉。③实验过程中有4只大鼠因出血而死亡,有6只大鼠因移植静脉阻塞而不符合模型要求,随机将剩余140只大鼠分为2组,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每组70只。缬沙坦组于造模前2天开始用缬沙坦灌胃[3mg/(kg·d)],对照组造模前2天开始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直至取材。两组动物分别于造模后1,3d及1,2,4,6,8周取材备检,每组每个时间点10只。④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计算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表示内膜增生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选择素的表达。光镜下观察,400倍高倍镜下,随机选取4个视野,计数单位视野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百分比,并取平均值。⑤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实验过程中有4只大鼠因出血而死亡,有6只大鼠因移植静脉阻塞而不符合模型要求,最终进入结果分析140只,缬沙坦组、对照组各70只。①移植静脉新生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造模后2,4,6,8周缬沙坦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2752±0.0061,0.7836±0.0058,0.8809±0.0050,0.7609±0.0053;0.6999±0.0048,1.6131±0.0056,1.9339±0.0071,1.7897±0.0091,t=173.35,325.29,382.91,308.95,P<0.01)。②移植静脉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比:造模后1,2,4,6周缬沙坦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6.88±6.28)%,(30.45±6.80)%,(16.20±3.57)%,(5.37±1.34)%;(35.33±8.34)%,(40.49±10.04)%,(20.87±4.51)%(9.29±2.44)%,t=2.56,2.62,2.57,4.45,P<0.01]。③移植静脉P-选择素阳性细胞�
- 朱智涛刘宏宇李君权姜雪松朱丽滨
- 关键词:静脉增生缬氨酸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体外不同诱导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取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采用第二代或第三代MScs,以5-氮杂胞苷(5-az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两者联合作用,作为分化诱导剂,连续观察三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心肌特异性蛋白T(Troponin T,cT- nT)、连接蛋白43(Connexin43)、α-横纹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的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Nkx2.5、GATA-4、TGF-?等相关调控基因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显示cTnT、Connexin43、α-Sarcomcric Actin诱导前无表达,单纯bFGF诱导组及对照组未发现cTnT、Comexln43、α-Sarcomeric Actin染色阳性细胞,单纯5-aza诱导组诱导后上述三种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比例分别为22%、28%、32%,5-aza与bFGF联合诱导组诱导后上述三者阳性细胞表达比例分别为28%、33%、40%,联合诱导组诱导后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5-aza诱导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GATA-4、Nkx2.5、TGF-β在诱导前的MSCs有低表达,单纯5-aza诱导组及5-aza与bFGF联合诱导组诱导后3周,这三种基因有较强的表达,单纯5-aza诱导组诱导检测结果显示,GATA-4、Nkx2.5、TGF-β在诱导前的MSCs有低表达,单纯5-aza诱导组及5-aza与bFGF联合诱导组诱导后3周,这三种基因有较强的表达,单纯5-aza诱导组诱导前后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aza与bFGF联合诱导组诱导前后相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5-aza诱导组与5-aza和bFGF联合诱导组诱导后两组之间相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单纯5-aza诱导及5-aza与bFGF联合诱导均可使MSCs向心肌细胞转化,联合诱导可以使更多的MSCs向心肌细胞方向转化。单纯bFGF诱导组诱导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5-aza及bFGF联合�
- 刘畅于玲范刘宏宇张庆芳姜雪松刘文华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5-氮杂胞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姜雪松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雄兔心脏功能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评估未经诱导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于兔的心肌梗死区及周边区后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并观察移植后细胞的存活情况。方法:采用结扎日本大耳雄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40只存活兔随机分为2组:移植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其中移植组于术后第7天在梗死区及周边区注射0.7mL含3.41×107个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细胞悬液移植,而对照组仅在相同的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心梗前后以及细胞移植后6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评价心脏功能的改变,然后收集动物心脏,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心肌梗死前后,移植组与对照组的心脏功能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移植后,移植组的心脏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壁运动幅度、左室壁收缩末期厚度及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壁增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2.98~6.50,P<0.01),心室率犤(249.08±28.52)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犤(269.75±5.21)次/min犦(t=2.24,P<0.05)。移植组梗死心肌及周边区内可以观察到移植细胞的存活。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发生了急性梗死的心脏功能并在心肌的梗死区及周边区存活。
- 于玲范张瑶姜雪松刘文华王晓旭秦燕李姝娜吕勃
- 关键词:骨髓移植心肌梗塞
- G-CSF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心肌和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s)移植的成心肌和血管的作用。方法6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移植组、动员剂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移植组连续给予G-CSF7d,在模型建立后1周,将分离外周血所得的干细胞用BrdU标记,制成细胞悬液经心外膜注射到心梗区及周边,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组织学分析检测植入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情况,并测定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移植组在梗死区可发现BrdU阳性心肌样细胞,且表达Actin阳性。HE染色显示移植组梗死区细胞排列有序,可见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而对照组梗死区结构紊乱,毛细血管密度较移植组明显降低(P<0.01)。Masson染色对照组胶原纤维明显多于移植组和动员剂组。结论G-CSF动员后植入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在梗死区内及周边区存活并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同时明显促进了毛细血管的生成。
- 刘文华陈永胜姜雪松于凯江李海波
-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心肌样细胞新生血管
- 感染性休克患者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剂量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规用药方案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时是否可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方法本研究纳入接受CRRT的应用亚胺培南(imipenem,IP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tazobactam,TZP)或头孢吡肟(cefepime,FEP)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抗生素应用前、应用后0.5、1、2、4、6和12h的血药浓度。所采集得到的相关血液样本系列分为早期样本组(≤48h,在第1次使用抗生素后起)和后期样本组(>48h)2组。结果共24例患者入选,其中应用IPM 9例,TZP 8例和FEP 7例。收集到45组血液样本系列,其中IPM 15组,TZP 16组和FEP 14组。47%接受IPM、75%接受TZP和0%接受FEP的患者血药浓度达到了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四倍。结论对于接受CRRT的感染性休克患者,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血药浓度不能完全达到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对于此类患者应考虑增加剂量或延迟给药时间以达到最佳的药物治疗浓度。
- 郑俊波戴青青温良鹤娄邵菲叶明姜雪松于凯江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Β-内酰胺类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