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汉卿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主题

  • 3篇应变梯度
  • 3篇塑性
  • 2篇应变梯度理论
  • 2篇塑性理论
  • 1篇塑性力学
  • 1篇偶应力
  • 1篇偶应力理论
  • 1篇MSG
  • 1篇大变形

机构

  • 4篇清华大学

作者

  • 4篇姜汉卿
  • 3篇黄克智
  • 2篇邱信明

传媒

  • 2篇机械强度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0
  • 2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变梯度理论的新进展(二)——基于细观机制的MSG应变梯度塑性理论被引量:24
1999年
介绍一种新近提出的应变梯度塑性本构模型:基于细观机制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MSG)。并对它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本文的讨论虽限制在形变理论范围内。
黄克智邱信明姜汉卿
关键词:应变梯度塑性MSG塑性理论
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断裂和大变形的研究
该文主要集中在基于细观机制的应变梯度(MSG)形变理论,另外在理论分析时顺带研究了拉伸和旋转梯度(SG)理论.应用MSG理论研究了微压痕和断裂问题.微压痕结果显示从零点几个微米到十几个微米的范围内,MSG理论预测的结果都...
姜汉卿
关键词:大变形
文献传递
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新展望被引量:1
2000年
介绍一种新近提出的应变梯度塑性本构模型:基于细观机制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MSG)。并应用它研究了断裂问题。
黄克智姜汉卿
关键词: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塑性力学
应变梯度理论的新进展(一)——偶应力理论和SG理论被引量:47
1999年
介绍两种应变梯度塑性本构模型:CS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偶应力理论、SG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并对它们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给出一种考虑可压缩性的方法,并根据这种模型用薄梁弯曲的例子给出了可压缩性的影响。本文的讨论虽限制在形变理论范围内,但按照相应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流动理论的形式。
黄克智邱信明姜汉卿
关键词:应变梯度塑性偶应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