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奚春阳

作品数:30 被引量:185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腰椎
  • 10篇植骨
  • 5篇植骨融合
  • 5篇手术
  • 5篇颈椎
  • 5篇骨融合
  • 4篇腰椎融合
  • 4篇椎旁
  • 4篇椎旁肌
  • 4篇后路
  • 4篇脊柱
  • 3篇腰椎后
  • 3篇有限元
  • 3篇有限元分析
  • 3篇融合术
  • 3篇生物力学
  • 3篇术后
  • 3篇椎间融合
  • 3篇肌骨
  • 3篇肌骨瓣

机构

  • 20篇哈尔滨医科大...
  • 10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泰安市第一人...

作者

  • 30篇奚春阳
  • 26篇闫景龙
  • 9篇徐公平
  • 8篇王新涛
  • 6篇姬烨
  • 6篇由长城
  • 6篇周磊
  • 5篇祖佳宁
  • 4篇王玉玞
  • 3篇周长龙
  • 3篇陈纪宝
  • 3篇迟志永
  • 3篇张志鹏
  • 3篇李燕京
  • 2篇焦力刚
  • 2篇马佳滨
  • 2篇庄金鹏
  • 2篇夏景君
  • 2篇麻松
  • 2篇昌广平

传媒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第7届长征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腰椎融合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对一系列腰椎疾患(腰椎退行性变、创伤、感染、肿瘤等)均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为神经组织减压、恢复腰椎生理前凸、矫正畸形等作用。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融合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存在一定的缺点。而微创腰椎融合术既可以有效减小对腰椎及周围组织的创伤,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慢性腰痛等,还可以获得与传统开放手术较为接近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未来腰椎疾病的治疗中,微创腰椎融合术将受到广大脊柱外科医师的青睐。
李朋举奚春阳闫景龙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腰椎微创
寰椎前弓双皮质螺钉固定相关解剖学测量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通过测量寰椎前弓双皮质螺钉固定相关解剖结构数据,为设计出更契合寰椎解剖结构的双皮质可调螺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8月门诊及住院部行上颈椎CT三维重建检查的就诊患者99例。其中男性54例,年龄31~81岁,平均56.67±10.56岁,身高159~180cm,平均172.24±4.95cm,体重55~90kg,平均70.24±7.57kg;女性45例,年龄46~77岁,平均59.84±8.29岁,身高154~171cm,平均163.11±5.24cm,体重40~80kg,平均59.31±8.48kg。通过三维测量软件,对前结节中点与齿状突后缘中点距离(前后距离)、双侧垂直钛板螺钉孔方向置钉长度(垂直长度)、双侧向齿状突后缘中点方向置钉长度(斜行长度)、双侧向齿状突后缘中点方向置钉尾端外倾角度(尾端外倾角度)和双侧置钉处前弓高度等进行测量。按照不同性别将患者分组,两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齐)或Satterthwaite t′检验(方差不齐);左右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年龄和各数值的相关性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身高、体重和各数值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简单线性回归描述。结果:垂直长度、斜行长度、尾端外倾角度及置钉处前弓高度的左右侧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前后距离、垂直长度、斜行长度、尾端外倾角度、置钉处前弓高度的均数分别为21.33±1.12mm、8.92±1.48mm、8.37±1.49mm、13.20°±0.93°、12.44±0.48mm;女性前后距离、垂直长度、斜行长度、尾端外倾角度、置钉处前弓高度的均数分别为20.01±1.33mm、8.18±1.56mm、7.67±1.58mm、13.88°±1.38°、12.08±0.75mm;男性患者垂直长度、斜行长度、前后距离及置钉处前弓高度大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尾端外倾角度大于男性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和垂直长度及斜行长度在不同性别组中均无相关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身高和尾端外倾角度在不同性�
卢方舟奚春阳姬烨刘新顶周长龙由长城陈光华闫景龙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绝大多数椎体压缩性骨折由骨质疏松或椎体肿瘤引起,其导致骨折部位的疼痛以及椎间高度丢失。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能够迅速缓解病人的疼痛、恢复伤椎畸形。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小切口将骨水泥注入骨折部位,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将球囊注入骨折部位,通过球囊扩张和收缩形成空腔,并在腔中注入填充材料,接着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本文从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发展、两种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骨水泥的研究现状和两种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
李治鑫闫景龙奚春阳徐公平王玉玞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椎体后凸成型术骨水泥
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后路单开门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公认最安全、有效且预后最好的术式;对于脊髓合并神经根压迫的混合型颈椎病,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神经根管减压术可在解除脊髓后方压迫的基础上完成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临床疗效满意[1-3]。以往对于手术减压效果的评估,更多依靠术后主观评估与体格检查,缺少直观有效的检测手段。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广泛应用于脊柱及神经外科手术,通过术中实时评估脊髓、神经功能,为术者提供安全操作导航,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医源性脊髓损伤的发生,还可以为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提供数据。
牛佳文奚春阳闫景龙
关键词:颈椎诱发电位肌电描记术
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治疗创伤后椎体骨坏死:骨水泥移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背景:创伤后椎体骨坏死的重要病理特征为伤椎内存在椎体裂隙,裂隙内的血性液体及肉芽组织会形成一层假膜,影响椎体成形治疗时骨水泥的渗透及分布,进而影响骨水泥把持力,导致骨水泥移位的风险升高。目的:对比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形治疗创伤后椎体骨坏死术后椎体内骨水泥移位的风险。方法:收集1名接受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创伤后椎体骨坏死女性患者的术后胸椎CT DICOM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及Solidwork构建出T9-T11椎体成形治疗三维模型与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三维模型(锚定点100%),同时构建锚定点等比例缩小的20%,40%,60%,80%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模型,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6种模型分别施加150 N轴向压力和10 Nm力矩来模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6种运动,观察受力后模型T10椎体内的骨水泥位移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在6种运动状态下,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100%模型及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20%模型T10椎体内的骨水泥位移量均小于椎体成形模型(P<0.01);在前屈、后伸、右侧弯及左右旋转运动状态下,随着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模型锚定点的缩小,骨水泥受力后的位移呈逐渐增大趋势(P<0.001)。②结果表明,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创伤后椎体骨坏死后骨水泥在椎体内移位的风险要小于椎体成形治疗。
李世文奚春阳王晓岩陈建百由长城乔文涛徐公平
关键词:胸椎骨折骨水泥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椎体压缩性骨折
后路颈椎术后重建肌肉骨性止点对颈半棘肌形态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脊髓型颈椎病病因多为脊髓受压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后路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术式[1],该术式术后颈椎后凸畸形发生率较低,更好地保留了颈椎活动度,能获得较为确切的神经功能改善。
赵翊博徐文潇奚春阳闫景龙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手术后并发症
椎旁肌血运对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在杂种犬体内建立带有原位椎旁肌一肌骨瓣的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方法,评价植骨融合效果,并与横突间融合进行对比。方法将32条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8周和16周处死犬。取材后行放射线、组织学及血清骨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术后8周及16周的放射线及组织学评分结果均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放射线融合率分别为57.1%、21.4%;16周分别为93.8%、62.5%,实验组的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血清骨生化指标中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Ⅰ型胶原末端肽(CTX-1)3项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始终处于较高的骨转换状态。结论该植骨方法植骨位置确切、牢靠、融合率高,能够有效减少假关节的形成。
奚春阳闫景龙迟志永徐公平王新涛周磊刘金龙
关键词:腰椎融合椎旁肌肌骨瓣血运
微小颗粒骨移植骨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观察微小颗粒骨在移植修复骨缺损过程中的骨细胞存活情况和生物活性。方法建立大鼠桡骨骨缺损模型,近交系DA大鼠88只,其中雄性大鼠28只,作为供体;雌性大鼠60只,作为受体。将受体随机分为块状骨组(n=56)、微小颗粒骨组(n=56)和空白对照组(n=4),取雄性大鼠髂骨为供体骨,分别制成直径为2mm的骨块和直径为300~500μm的微小颗粒骨,植入骨缺损,于术后1d、4d、1周、2周、4周、6周、10周取材,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受体内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磷酸酶(ALP)和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块状骨组在移植早期Sry的表达逐渐减少,至1周消失,4周后再次出现,并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微小颗粒骨组各时间段均有Sry的表达,在同一时间点,微小颗粒骨组Sry的阳性细胞数多于块状骨组(P〈0.05),两种骨移植物中参与修复骨缺损的细胞类型不同。微小颗粒骨内和周围组织中BMP-2、TGF-β1、ALP和Ⅰ型胶原的阳性细胞数在术后2周内多于块状骨组(P〈0.05)。结论微小颗粒骨与块状骨修复骨缺损时均有供体骨细胞参与,但微小颗粒骨内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微小颗粒骨内存活的骨细胞具有生物学活性,合成并分泌骨生长因子和骨基质蛋白,可以加速骨缺损的修复。
王新涛闫景龙杨显声麻松周长龙奚春阳
关键词:骨生成骨细胞
脊髓缺血性损伤预防措施新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复杂脊柱矫形、脊柱肿瘤、椎体切除、人工椎体及替代物植入术等高难度脊柱外科手术的开展,胸段脊髓原发疾病、椎旁肿物的外科治疗以及血管外科介入手术的广泛应用,脊髓缺血性损伤(SCI)的问题备受关注,而如何对SCI进行有效预防也是每个脊柱外科医师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对此类疾病进行更好的预防,现对SCI的机制、预防措施及药物干预的研究新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李家鑫奚春阳闫景龙
关键词:脊髓缺血性损伤药物干预
有限元分析在腰椎生物力学应用中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背景:有限元法运用数学形式概括脊柱的结构形状、材料性能、载荷边界条件等,通过改变其中任一参数以观察其对整个结构的影响。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有限元软件在腰椎生物力学中的应用以及有限元分析在腰椎植骨融合后临近节段活动度的改变及应力改变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0年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有关有限元法在腰椎建模及腰椎不同植骨融合式对腰椎融合节段、临近节段应力改变影响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有限元分析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医学,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脊柱方面,有限元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不同植骨融合术式及各种内固定对其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从而可以改进植骨融合术式及优化内固定器械。但有限元毕竟属于理论性的分析,未来的研究应将其与动物实验及长期临床随访相结合,从而可以很好地预测手术远期疗效,并对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陈纪宝奚春阳焦力刚闫景龙
关键词:植骨融合有限元腰椎生物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