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楠
- 作品数:111 被引量:46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皮肤镜下疥疮的表现
- 杨兵艳喻楠高永龙
- SIRT1和HIF-1α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明确诊断为CMM和黑色素痣的手术切除标本各30例,采用RT-q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IRT1和HIF-1α在CMM和黑色素痣组织样本中的表达量,分析CMM组织中SIRT1和HIF-1α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Clark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最大直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T-qPCR检测结果显示,SIRT1 mRNA在黑色素痣中相对表达量低于在CMM中的相对表达量(P<0.01);HIF-1αmRNA在黑色素痣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在CMM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黑色素痣相比,SIRT1在CMM中的表达明显增强(t=10.14,P<0.001),HIF-1α在CMM中的表达增强(t=21.99,P<0.001)。SIRT1的表达与肿瘤的Clark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HIF-1α的表达与肿瘤的Clark分级、发病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CMM患者肿瘤组织中SIRT1和HIF-1α阳性表达率升高,且与Clark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HIF-1α的表达还与肿瘤发病部位有关,SIRT1和HIF-1α可能成为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焦亚宁葛新红喻楠于英瑶李可心韩珈蓉马迎东周镁紫薇张弘扬
- 关键词: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痣缺氧诱导因子-1Α
- IL-23R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地区银屑病易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人群中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多态性与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宁夏地区10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03例正常对照组中,应用TaqMan探针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IL-23R基因的5个SNP位点(rs10489629,rs10889677,rs1495965,rs1343151,rs11209032)进行基因分型。实验数据用Haploview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L-23R基因的5个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rs11209032和rs1495965位点之间有一定的连锁不平衡(D'=0.957,r^2=0.821)。对这2个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仍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23R基因的rs11209032,rs1343151,rs10489629,rs10889677,rs1495965位点可能与宁夏地区人群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不相关。
- 杨兵艳扈容英董灵娣喻楠高永龙寇乐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 ΔNp63和TAp63在银屑病不同发展时期的表达
- 2017年
- 目的探讨ΔNp63和TAp63 mRNA及其蛋白在寻常银屑病不同发展时期的表达。方法收集临床银屑病进展期、静止期、稳定期皮损组、皮损旁组、以及正常组,用Real time PCR检测ΔNp63和TAp63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ΔNp63蛋白在正常组和银屑病进展期、静止期、稳定期皮损组的表达情况。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组和皮损旁组,TAp63 mRNA在银屑病进展期、静止期、稳定期皮损组的表达降低(P<0.05),进展期、静止期、稳定期组间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ΔAp63 mRNA在银屑病进展期、静止期和稳定期表达升高(P<0.05),进展期、静止期、稳定期组间显示进展期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组和皮损旁组,ΔNp63蛋白在银屑病静止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进展期和稳定期中高表达(P<0.05)。结论 p63基因对银屑病的作用与其不同亚型ΔNp63与TAp63的表达密切相关。
- 李东高美琴高永龙董灵娣扈荣英喻楠
- 关键词:P63基因银屑病
- 典型病案教学法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张晓鸣夏莉喻楠汪京峡施惠娟王建军王乐
- 关键词:皮肤性病学多媒体教学法疾病诊断授课效果护理本科多媒体手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白塞病的临床意义
- 1993年
- 根据白塞病(BD)国际分类标准,确诊为本病的35例作为研究组,取其口腔、生殖器、皮肤和血管病损组织进行荧光检测。选用复发性阿夫他口炎(RAS)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BD88.6%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口腔粘膜的自身抗体,85.7%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病损皮肤、血管组织的自身抗体,75%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生殖器溃疡部位的自身抗体,前者与RAS比较,P<0.01。由于检测方法不同,本文用间接荧光法阳性结果较高。故用本法检测无疑对BD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 喻楠王刚喻昭
- 关键词:荧光抗体技术白塞氏综合征
- 中国致病真菌10年动态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41
- 1999年
- 1986年1月1日~12月31日和199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有代表性的单位对临床或现场确定的致病真菌进行了动态研究,就病原菌变迁、各区动态情况和具体疾病等作了较详细分析。发现10年间较易治疗的皮肤癣菌比例下降,而较难治疗的酵母和霉菌比例升高,提示今后应对这些菌加以重视,并研制更广谱的抗真菌药物。
- 吴绍熙廖万清郭宁如李春阳李春阳张宏李春阳李春阳封绍奎毛玲娥张宏张宏冉玉平张宏张宏张宏江致德
- 关键词: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致病真菌
-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IL-12和IL-23的检测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2和IL-23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严重程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轻中度、重度各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IL-12p70和IL-23p19的表达水平,以正常女性白念珠菌携带者为对照组。结果各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IL-12p70和IL-23p19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3.486,P=0.000:F=11.869,P=0.000);组间两两比较,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组和RVVC组IL-12p70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243,P=0.035;t=3.397,P=0.000);RVVC组IL-23p19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289,P=0.000)。结论IL-12和IL-23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和复发有关。
- 夏毓喻楠何秉洁李义德王琪尚元元杨占录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23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 1844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及总IgE水平变化。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44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包括荨麻疹884例,湿疹704例,特应性皮炎256例,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1844例患者血清总IgE检测阳性(大于90IU/mL)1148例,占62.3%;食入组过敏原以虾蟹居首位(24.1%),其后是鱼(19.0%)、猪牛羊肉(13.7%)、牛奶(11.2%)、蛋白蛋黄(8.6%)、大豆花生(4.0%);吸入组过敏原粉尘螨最高(30.5%)、多价霉菌(29.8%)、蒿属植物(24.8%)、屋尘(24.2%)、榆柳杨树花粉(23.5%)、豚草(9.7%)。结论检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及总IgE水平可确认过敏体质,寻找相应过敏原,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 喻楠王建军张晓鸣段爱霞
-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特异性IGE抗体血清总IGE水平
- 心身性皮肤病特点与类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1年
- 心身性疾病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精神及心理社会因素导致了皮肤病发生或皮肤病症状的加重,此即为心身性皮肤病。心身性皮肤病已经引起皮肤科医生的高度关注。本综述围绕心身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以及常见心身性皮肤病及其综合治疗作一综合介绍。
- 杨家慧陈宏翔陈宏翔
- 关键词:心身性皮肤病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