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鹏
- 作品数:34 被引量:19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州市2010年登革4型病毒的分离及其E基因进化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登革病毒(DEN)E蛋白在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和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本研究通过对分离株E基因全序列测定,从分子水平确定其型别,并与广州市历年同型DEN流行株及相关国际流行株进行同源性比较,构建系统进化树,追踪其可能输入来源。
- 和鹏白志军狄飚罗雷李魁彪吴忠道王鸣
- 关键词:E基因
- 一株副猪链球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对从一患者脑脊液中分离的副猪链球菌菌株进行病原学鉴定,并了解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对该菌株使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16S rRNA和管家基因 recN基因分析、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ANI)、药敏实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该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在血平板上草绿色溶血,经16S rRNA、 recN基因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为副猪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并携带有黏附类等多种毒力基因。 结论:副猪链球菌可导致人类感染,可通过基因测序方法进行诊断。
- 侯水平廖鑫龙王安娜陶霞禹志红和鹏吴新伟
- 关键词:生化反应
- 应用多重PCR方法对不可分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分型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乳胶凝集实验未能确定血清群的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用PCR方法鉴定其血清群。方法收集菌种库中未能鉴定血清群的11株脑膜炎奈瑟菌,提取核酸后经多重PCR1和多重PCR2,如无血清群条带则扩增cnl-1相似型、cnl-3,根据扩增片段的不同长度确定相应的血清群。结果经PCR1反应11株菌株均扩增出250 bp大小的脑膜炎奈瑟菌(Nm)条带,其中A群2株,B群1株,C群2株,W135群2株。经PCR2反应未扩增出条带。余下4株为cnl-1类群。结论多重PCR方法可用于鉴定脑膜炎奈瑟菌血清群,尤其是乳胶凝集实验不能确定的菌株,对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侯水平和鹏伍业健周勇张晶张欣强
-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多重PCR
- 广州市腹泻病例中沙门菌的耐药性及分子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19年广州市腹泻病例中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和分子特征,为沙门菌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从7家定点监测医院分离到的沙门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并使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的比对功能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沙门菌株303株,其中56.44%(171/303)的菌株血清型为1,4,[5],12:i:-,其次为肠炎沙门菌11.22%(34/303),斯坦利沙门菌4.29%(13/303)和伦敦沙门菌3.96%(12/303)。所分离到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耐药的比例分别为87.79%(266/303)和87.13%(264/303),并且有90.76%(275/303)的菌株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PFGE聚类分析发现,1,4,[5],12:i:-沙门菌各型别之间差异较大,相似度为42.97%~100.00%;肠炎沙门菌各型别之间差异较小,相似度为75.05%~100.00%。结论广州市腹泻病例中的沙门菌血清型主要为1,4,[5],12:i:-;多重耐药菌占比较高;PFGE型别呈多样性,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基因相似度有较大差异。
- 伍业健陶霞王安娜和鹏肖丽红张欣强
-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型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
- 2013年-2015年广州市水体及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2013年-2015年霍乱弧菌在外环境水体及水产品中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2015年每月均采集广州市水体和水产品样本进行霍乱弧菌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荧光定量PCR检测毒力基因、K-B法药敏试验。结果 2013年-2015年共检测样品1 440份,分离出霍乱弧菌37株,总阳性检出率为2.57%。其中外环境水体监测阳性率为3.61%,水产品监测阳性率为1.53%,蛙类阳性率最高为21.05%。阳性菌株的优势血清型为O1群稻叶型,从水体中检出1株肠毒素阳性。药敏结果显示,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未产生耐药。结论广州市水体及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应加强监测力度,及时了解其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 伍业健张欣强和鹏张晶吴新伟白志军
- 关键词:霍乱弧菌药敏试验
- 广州市2011年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2011年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流行情况及EV71流行株VP1基因特征。方法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手足口病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对其中部分EV71阳性粪便标本提取病毒基因组,采用RT-PCR方法扩增VP1区全长基因和序列测定,应用DNA Man和DNA 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整理分析,用MEGA4.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1 837份标本中有1 172份肠道病毒阳性,其中EV71阳性357份,占阳性标本的30.46%。7份EV71阳性重症病例与8份EV71阳性普通病例标本EV71VP1全长为891个核苷酸,编码297个氨基酸。15份标本VP1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7%~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6.3%~100.0%,重症与普通病例来源的标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系统发生树上,均与C4a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属于C4a亚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4.1%~95.3%,氨基酸同源性为98.3%~99.0%。结论广州市2011年流行的EV71病毒为C4a亚型,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之间的VP1基因未发现明显的核苷酸变异。
- 谢华萍耿进妹张颖狄飚和鹏陈纯王鸣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手足口病基因型
- 广州市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感染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感染影响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11年5~11月对广州市幼儿家庭手足口病聚集性感染因素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抽取自广州市代表城市中心区(越秀区)、城乡结合部(白云区)与农村(增城市)幼托儿童及其家庭,以及2011年"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聚集性感染家庭。共调查家庭195户,其中手足口病聚集性感染家庭34户,非聚集性感染家庭161户。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饭前洗手(OR=0.080,P<0.05)、儿童使用勺子进食(ORj=0.157,P<0.05)、儿童大便自理(OR=0.199,P<0.05)、认知饭前便后洗手(OR=0.149,P<0.05)是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感染的保护因素,而家庭中14岁以下儿童数>2人是危险因素(OR=18.244,P<0.001)。结论家庭成员良好的卫生意识及对儿童卫生习惯的培养是防控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感染的关键。
- 陈纯肖新才丁鹏和鹏谢华萍张颖郝元涛王鸣
- 关键词:手足口病家庭聚集影响因素
- 2014年广州市生吃水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了解2014年广州市生吃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对可能发生的创伤弧菌疾病进行预测和预报。方法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中创伤弧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146份水产品中检出创伤弧菌98份,阳性率为67.12%,其中生吃海产品检出率为66.67%(44/66),生吃淡水鱼检出率为67.50%(54/80)。不同季度生吃海产品创伤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月份生吃淡水鱼创伤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4年创伤弧菌在广州市生吃水产品中污染严重,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测。
- 陈佳璇邓志爱和鹏陈惠玲刘巧谊白志军吴新伟
- 关键词:创伤弧菌污染
- 霍乱患者和环境分离株耐药性及基因特征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对广州市2016年1例霍乱患者进行霍乱弧菌分离鉴定,并与2015年环境及海产品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比对分析,分析相关性。方法对1例患者分离株和6株环境海产品分离株,使用XbaI和NotI对标准株和样本株酶切后进行PFGE电泳分析,使用K-β纸片法对11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实验分析,使用普通PCR方法对ctxA、zot、ace、ompU、tcpA、hlyA、tox R及tcpI共8种毒力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分离株属于II型,环境海产品分离株有两个型别,分别为IA和IB。患者分离株除对磺胺复合物耐药外,对其它药物均敏感。而环境海产品分离株除对磺胺复合物耐药外,还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萘啶酸耐药,有更广谱的耐药性。所有样本ctxA均为阴性,hlyA、tcpI和ompU基因全部为阳性。患者基因型为ctxA^-tcpA^-ace^-zot^-,而环境海产品分离株毒力基因多样性比较复杂,和患者分离株相差较大。结论环境海产品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复杂,本次患者传染源可能不是来源于监测的环境及海产品。
- 和鹏张欣强伍业健白志军吴新伟
- 关键词:霍乱弧菌PFGE耐药性毒力基因
- 医院ICU环境艰难梭菌污染及多位点序列分型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ICU环境艰难梭菌的污染情况、分布趋势及其耐药情况,为开展有效预防控制提供一定参考。方法用采样海绵在广州市三甲医院ICU内部环境采集标本,使用Chrom ID艰难梭菌鉴定平板进行分离培养,可疑菌株用厌氧菌-棒状杆菌鉴定卡(Anaerobic and Coryneform Card,ANC)通过VITEK鉴定。对阳性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子型别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采集150份标本,分离到9株艰难梭菌(阳性率6.00%),分属5种ST:ST54、ST37、ST8、ST42和ST302。其中4株ST54型分属3家不同医院;ST37型2株分别来源于两家不同医院;推车阳性率最高,洗手池和脉搏血氧计其后,病服、呼叫铃及床扶手也分离到艰难梭菌。环境分离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美洛培南、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也可作为环境艰难梭菌感染治疗的可选药物。结论未在医院ICU环境中发现艰难梭菌流行,也未出现优势定值株。本研究提示要及时彻底消毒医院环境,特别是ICU推车及洗手池等表面,消除传播隐患。
- 陈继峰和鹏张旭赵正阳林云万刘远
- 关键词: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药物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