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沫
- 作品数:33 被引量:1,06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吗氯贝胺与米帕明治疗抑郁症多中心双盲对照试验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以经典抗抑郁药物米帕明为阳性对照药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方法对吗氯贝胺和米帕明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共纳入病人 2 0 0例 ,分别口服吗氯贝胺 3 0 0 -60 0mg d或米帕明75 -2 5 0mg d。结果 :两组病人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以及Hamilton焦虑量表 (HAMA)总分在治疗结束时均显著下降 (P <0 0 0 1)。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结束时HAMD减分率分别为吗氯贝胺组 0 74± 0 2 4,米帕明组 0 74± 0 2 4(P >0 0 5 ) ;有效率吗氯贝胺组 79 4% ,米帕明组 85 4% (P >0 0 5 )。吗氯贝胺组有 10种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显著低于米帕明组 ,主要是抗胆碱能、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吗氯贝胺的疗效指数也显著高于米帕明组。结论
- 周沫刘平舒良谭春香老洪尧郑洪波顾世芬范俭雄宣妙珍李永远
- 关键词:吗氯贝胺米帕明抑郁症
- 某精神疾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中在校学生医疗支付方式与医疗行为的关系
- 郭晶孟晓菊党卫民周沫王向群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300例患者总结
- 目的:总结我院开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近2年来的工作情况。方法:对2004年4月21日至2005 年12月底在我院接受MECT治疗的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计治疗患者300例。年龄...
- 孔庆梅周沫刘琦高连胜姚红萍
- 文献传递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G30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被引量:1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TNFα) -G3 0 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14 1个核心家系 ,每家有 1名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患者的生物学父母均健在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basedRFLP)分析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TNFα -G3 0 8A基因型。结果 :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显示等位基因的传递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 χ2TDT=7 70 44 ,P =0 0 0 5 )。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TNFα) -G3 0 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 ,支持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是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
- 杨建中司天梅凌炎苏阮燕韩永华王希林周沫张鸿燕孔庆梅李雪倪刘萃张大荣舒良张岱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精神分裂症传递不平衡检验
- 北京市某精神病医院541例联络会诊患者的特点分析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7年6月某精神病院联络会诊科的所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共541例,对人口学资料、会诊科室、会诊原因、精神科诊断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会诊次数最多的综合医院精神科年会诊率为1.0%。有精神障碍病史的患者占会诊总数的22.6%。精神病发作、抑郁和焦虑是请求会诊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1.8%、13.1%、10.9%)。会诊后精神科的主要诊断为认知障碍(32.2%)、抑郁障碍(17.7%)、焦虑障碍(13.1%)、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9.8%)。精神科医师的主要处理建议为应用抗精神病药物(72.8%),护理和行为建议(39.2%),建议随访(38.1%),预防自杀(10.2%)。结论:有必要加强精神科联络服务,提高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障碍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 姜荣环周沫党卫民刘朝忠
- 关键词:住院患者
-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 评价注射用利培酮微球(RLAI)用于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为开放、单组的多中心研究.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原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换用RLAI维持治疗9个月,治疗期间每2周注射RLAI 25.0 mg、37.5 mg或50.0 mg 在基线及第4,12,24,36周末评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等量表评分 以基线与研究终点PANSS总分的变化为主要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包括不良事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结果 200例中意向性治疗集192例,符合方案集169例 患者PANSS总分在基线和治疗第4,12,24和36周末分别为(68.05±22.79)分、(61.10±21.91)分、(55.08±21.29)分、(51.26±20.62)分和(48.88±19.92)分,治疗第36周末总分下降(19.17±21.50)分 治疗后各随访时点评分与基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均〈0.01).根据PANSS评分,治疗改善率和临床痊愈率分别为65.6%和58.9%.在治疗第36周末,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评分中正常、边缘性有病及轻度有病者共135例(70.3%).192例中106例(55.2%)报告有不良事件,常见的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28.5%),睡眠障碍(10.1%),静坐不能(7.2%),心电图改变(6.3%)、体质量增加(5.8%)和上呼吸道感染(5.3%)等.结论 RLAI用于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有效而安全.
- 李华芳沈一峰王刚李鸣张晋碚赵振环范剑雄周沫贾福军孙学礼顾牛范
- 关键词:迟效制剂利哌立酮精神分裂症
- 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盲对照试验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对比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平行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分别口服利培酮2~6mg·d-1(51例)或氟哌啶醇6~18mg·d-1(50例)治疗,疗程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四级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用Simpson—Angus量表(SAS)和治疗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和氟哌啶醇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68.6%和60.0%(P>0.05)。两药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均有良好疗效,但两组间各种疗效指标无显著差异。利培酮的锥体外系症状(EPS)严重度显著低于氟哌啶醇。在肌紧张,震颤,静坐不能三种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度,TESS总严重度,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痛苦程度诸方面,利培酮也显著低于氟哌啶醇(P<0.01)。结论: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总体疗效相当;临床治疗剂量的利培酮所致的EPS显著低于氟哌啶醇。
- 周沫刘平张鸿燕舒良侯也之郭俊花
-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双盲对照研究
- 奥氮平治疗导致的体重增加和血糖、血脂升高与5-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1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患者的体重增加和血糖、血脂改变与 5 -羟色胺 2A受体 (HTR2A)基因多态性T10 2C和 -14 3 8G A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RFLP技术分析 5 7名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HTR2A基因多态性T10 2C和 -14 3 8G A的频率。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血脂和血糖指标 ,并计算体重指数 (BMI)。分析基因型与各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患者体重平均增加 ( 4 2± 4 2 )kg ,或增加基础体重的 ( 7 5± 7 6) % ,体重变化的范围为 ( -3~ 15 )kg ,平均BMI变化值为 ( 1 5± 1 5 )kg m2 ,空腹血糖平均增加 ( 0 3± 0 7)mmol L ,血清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平均增加分别为 ( 0 73± 1 0 5 )mmol L和 ( 0 5 9±0 65 )mmol L。突变型纯合子 -14 3 8A A比野生型纯合子 -14 3 8G G的体重增加更显著。结论 :HTR2A受体与奥氮平导致的体重增加有关 ,基因型 -14 3 8A A可预示服用奥氮平后体重增加。
- 刘琦周东丰周沫原岩波刘靖
- 关键词:奥氮平体重5-HT2A受体精神病学
- 奎硫平两种剂量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观察奎硫平不同剂量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疗效。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共入组134例,其中:(1)研究组65例;奎硫平起始剂量为200 mg/d,以后每天增加200 mg,4 d 内日剂量达到600 mg。(2)对照组69例,起始剂量为100 mg/d,以后每天增加100 mg/d,7 d 内日剂量达到600 mg。两组的观察疗程均为4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减分率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总分减分率为次要疗效评估指标。结果治疗第1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7%和13%,治疗第4周末分别为80%和70%,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奎硫平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嗜睡。治疗第1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和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042,P=0.01);治疗第4周末分别为58%和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98,P=0.218)。结论奎硫平100 mg/d 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疗效与200 mg/d 快速加量的疗效相似,但前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低于后者。
- 施慎逊周沫陈海莹张晋碚梅其一王传跃李惠春谭立文谢世平郑朝盾曹长安张仁川陈振华王志阳王向群罗剑锋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剂量效应关系奎硫平
-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患者组为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发病后从未治疗组31例,停止治疗组17例。正常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为与患者组性别、年龄匹配的41名健康人。对患者组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病情严重程度。血浆 BDNF 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用多变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从未治疗组[(4.5±2.2)μg/L]和停药组患者[(3.9±1.4)μg/L]血浆 BDNF 浓度均低于对照组[(6.5±2.2)μg/L](F 检验,P<0.01);而从未治疗组与停止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的血浆 BDNF 浓度与 PANSS 阴性症状因子分(r=-0.509;P<0.01)及总病期呈负相关(r=-0.426;P<0.01),与发病年龄、PANSS 阳性因子分、总分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 BDNF 浓度低于正常;BDNF 可能是参与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的一种重要物质。
- 张卫华谭云龙周沫周东丰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精神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