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 作品数:20 被引量:138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10年柳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求询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求询原因及阳性求询者分布,发现不同人群的求询特点和可能的感染途径,为今后VCT门诊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对2010年VCT门诊求询者个案记录资料,采用EXCEL和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 103名求询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于25~45岁的青壮年。求询原因以非商业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注射吸毒和配偶阳性为主。对VCT门诊求询者进行艾滋病病毒(HIV)初筛,发现95例HIV抗体阳性者。结论 VCT门诊的求询者存在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HIV抗体阳性者,能够更早期地进行咨询和干预活动。 刘金纪 王小敏 黎明强 周楚 张洪波关键词:自愿咨询检测 艾滋病 天津市MSM利用手机APP查询HIV快速检测结果与其危险行为关系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了解天津市MSM通过智能手机APP查询HIV快速检测结果的原因,并分析查询结果与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天津市MSM社会组织招募,选择在该组织接受过HIV抗体快速检测并在微信公众号查询过结果的MS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深入访谈方法,了解其最近一年HIV检测史、查询史、男男性行为特征以及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等。所有访谈录音转录后使用Nvivo 12.0进行分析。结果 共访谈16名MSM,年龄19~42岁,在3个月内查询快速检测结果的频次为2~12次,16名MSM均表示使用手机APP查询HIV快速检测结果的目的是为了向性伴表明自己的健康状况。16名访谈对象中15名有固定性伴,13名有临时性伴。有固定性伴的MSM大部分人(13/15)查询后在与固定性伴性行为中会发生无套性行为、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他们认为查询明确了固定性伴的阴性状况,出于对固定性伴的信任,以及对安全套影响性体验的担心和对快感的追求,选择不使用安全套并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而在有临时性伴的MSM中,大部分人(11/13)查询后在与临时性伴性行为中仍坚持使用安全套、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他们并不信任临时性伴的健康状况,担心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窗口期,仍需要使用安全套,且使用安全套还能减少感染其他性病的风险。结论 MSM查询HIV检测结果后在与固定性伴性行为中会发生无套性行为和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因此,未来在推广APP检测和结果告知时,应特别关注对有固定性伴的MSM的综合干预。 李晨 杨杰 周楚 柳忠泉 甘秀敏 王康 刘凤利 徐杰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 安全套使用 厦门市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队列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了解福建省厦门市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新发感染情况,并分析MSM队列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在厦门市通过网络、同伴推荐等方法,招募HIV阴性的MSM建立动态随访队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M队列保持的影响因素。结果 基线有821人纳入MSM队列,其中372人(45.31%)队列保持,HIV新发感染率为3.71/100人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婚/同性或异性同居(OR=0.67)、外市户籍(OR=0.52)、受教育程度高中/中专(OR=0.55)和大专及以上(OR=0.47)、近1年没做过HIV检测(OR=0.64)及不知道暴露前预防用药(OR=0.68)的MSM队列保持率较低(P<0.05或P<0.01)。结论 厦门市MSM队列保持率较低,未婚/离异/丧偶、厦门市户籍、初中以及下文化程度、曾做过HIV检测及知道暴露前预防用药的MSM队列保持较好。 熊勇超 徐杰 谢剑锋 林丽 苏明礼 周楚关键词:艾滋病 影响因素 2008-2014年中国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分析 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 分析我国自2008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建立以来,艾滋病经性传播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落实情况.方法 收集2008-2014年MSM人群、暗娼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干预数据和哨点监测数据,采用历史资料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干预工作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2年,MSM人群的月均干预人数和月均干预覆盖率分别从4.9万人和8.6%升至25.2万人和78.5%,暗娼人群月均干预人数和月均干预覆盖率分别从32.9万人和30.9%升至62.5万人和87.0%.2013-2014年两类人群上述指标有小幅回落.全国哨点监测数据显示:MSM人群和暗娼人群的行为学、知晓率指标逐年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干预覆盖率从2008年的4.7%升至2014年的10.0%左右,哨点监测数据显示,男性流动人口的行为学、知晓率指标低于其他高危人群.结论 艾滋病经性传播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干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新的疫情态势又为艾滋病干预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董薇 周楚 葛琳 李东民 吴尊友 柔克明关键词:艾滋病 高危人群 性传播 男男性行为者 暗娼 外来务工人员 基于网络调查的男男性行为人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MSM中精神活性物质流行情况,分析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7-12月,在6个省份依托以MSM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组织从社区中招募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8岁男性,发生过男男性行为或主要性取向为男性、知情同意。采用匿名自填网络调查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情况、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MSM 2616人,其中32.2%(841/2616)用过至少1种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最多的是Rush,占使用人数的92.4%(777/841)。使用≥2种精神活性物质的人占使用人数的14.4%(121/841),其中,使用过Rush和零号胶囊的最多(79.7%,98/121)。在控制调查省份影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MSM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相关因素有:<35岁(<25岁:OR=1.28,95%CI:1.02~1.61;25~34岁:OR=1.34,95%CI:1.08~1.67)、主要性角色为插入方(OR=1.47,95%CI:1.22~1.77)、最近一次性行为对象为临时性伴(OR=1.21,95%CI:1.01~1.45)、最近6个月使用烟草制品(OR=1.29,95%CI:1.06~1.56)。结论以Rush为代表的精神活性物质在MSM中广泛流行,以青年人为主,主要性角色为插入方、有临时性伴、使用烟草制品者报告的使用比例较高,需要针对该特殊人群采取精准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其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及相关危害。 李力 周楚 李昕悦 王晓丹 吴尊友关键词:艾滋病 药物滥用 男男性行为人群 2004-2021年全国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进展分析 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 分析全国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工作进展,为推进MMT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下载2004-2021年MMT相关数据,对各项工作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21年,MMT门诊数量持续增长,从8家增加至801家,覆盖省份数从5个增加至30个,在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2012年在治人数到达峰值(20.8万)后呈逐年下降。2015-2021年,在治人员的HIV、HCV、梅毒检测率始终维持在80%~90%,在2020年三项检测率均有下降。2006-2021年,MMT门诊在治人员HIV阳转比例从0.95%下降至0.07%。2008-2014年,MMT门诊在治人员日均服药剂量从52 mg上升至61 mg,此后随之开始下降。2008-2021年,MMT门诊在治人员尿吗啡检测阳性率从27.2%下降至9.6%。结论 社区MMT有效控制了艾滋病在治疗人群中的流行,目前存在在治人数持续下降等诸多问题与挑战,在新形势下应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确保全国MMT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付鸿臣 徐杰 周楚 罗巍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 艾滋病病毒 18例经注射吸毒感染HIV者感染方式及风险因素的定性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2021—2023年间新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HIV者感染方式及风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阿片类毒品流行地区调查2021—2023年间新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的HIV/AIDS病例,开展一对一深入访谈,了解访谈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检测报告、吸毒史等信息,分析其感染方式和风险因素。结果共访谈HIV/AIDS病例18人,年龄范围35-63岁,感染方式为直接和间接共用针具行为。感染风险因素包括:缺乏艾滋病相关知识、感染风险意识较差、吸毒人员之间交往频繁、注射器获取受限、美沙酮维持治疗及针具交换等干预服务利用度低。结论同伴教育缺失、存在侥幸心理、盲目信任吸毒同伴、毒品渴求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增加了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直接或间接的共用针具行为仍是目前经注射吸毒感染HIV人群主要的高危感染方式。 郭似玉 徐杰 董薇 周楚 江震 王韶嵘 吴尊友 罗巍关键词:注射吸毒人群 艾滋病病毒 为不同年龄嫖客提供服务的低档暗娼的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分析向不同年龄嫖客提供服务的低档暗娼的人群特征,尤其是服务≥50岁嫖客的暗娼人群特征,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每半年1次的横断面调查收集了重点省低档暗娼人群的相关资料,内容包括使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性交易特点等信息,采集研究对象血样进行艾滋病病毒(HIV)初筛检测及梅毒抗体检测。将现有数据库中6个市县的4次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合并,剔除重复调查对象形成分析数据库。结果共纳入1 520名研究对象,服务≥50岁嫖客组的低档暗娼平均年龄为(41.18±8.20)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7.2%(345/447),24.5%(110/449)的人户籍所在地集中在调查地区周边所辖县城或乡镇。与服务<50岁嫖客组相比,服务≥50岁嫖客组的暗娼接客地点以出租屋/站街/乡镇集市为主,62.8%(279/444)VS 34.3%(365/1 063);每次性交易价格≤50元比例为82.4%(365/443)VS 36.1%(382/1 057);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43.3%(194/448)VS 62.9%(674/1 071);HIV筛查阳性率为8.7%(39/449)VS 5.8%(62/1 071);梅毒感染率为19.2%(86/449)VS 8.8%(94/1 07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档暗娼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经常接客地点以及每次性交易价格等特征是其服务于50岁及以上嫖客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平均年龄≥40岁,文化程度较低,较多来自性活动地区周边县城或乡镇,主要通过个体出租屋、乡镇赶集点或站街等方式招嫖的低档暗娼是向≥50岁嫖客提供性服务的主要人群,是老年男性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重点高危因素。 董薇 周楚 周月姣 贾曼红 李佑芳 陈曦 郑军 柔克明投票站调查和面对面调查在HIV阳性嫖客高危行为分析中的比较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采用面对面调查和投票站调查分析HIV阳性嫖客的高危行为,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调查结果。方法从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抗病毒治疗门诊招募知晓感染状况≥6个月的HIV阳性嫖客。对同样的8个性行为相关问题先后使用面对面调查和投票站调查,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调查结果。结果与面对面调查相比,采用投票站调查其研究对象报告的“知晓HIV感染状况前患过性病”的比例更高(40.6%vs.24.2%),“过去6个月与固定性伴性行为频率〈4次/月”的比例(64.2%vs.84.0%)和“过去6个月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44.4%vs63.0%)更低,其余5个问题采用两种方法调查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阳性嫖客在知晓感染状况后仍存在严重的不安全性行为。与面对面调查相比,投票站调查报告的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更高,且可取得更为真实可靠的数据。与投票站调查相比,传统的面对面调查可能低估HIV阳性嫖客的高危性行为。 武培丽 周楚 周洋 任仙龙 陈曦 赵俊仕 邓晓军 柔克明 吴尊友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危行为 农村50岁及以上在婚男性性需求及性行为现况调查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在婚男性的性需求、以及不同类型的性行为现况,为今后在该人群中促进健康性行为、探索降低HIV/性病感染风险相关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月和7月,分别在湖南省邵阳县、四川省荥经县开展横断面调查,调查形式为电子问卷。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性需求,单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二项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437名50岁及以上在婚男性。279名(63.8%)调查对象自报平时有性需求,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有夫妻分居经历、不同的夫妻关系评分,其性需求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0名调查对象(75.5%)过去一年和配偶有性行为。和配偶性行为频率小于4次/月占83.0%(274/330);自报50岁以后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有9人(2.1%)、找过情人的有2人(0.5%)。结论农村50岁及以上在婚男性有较高的性需求,需采取综合的健康教育策略,一方面促进与配偶科学的性行为,减少非婚异性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需提升HIV/性病的正确认知和风险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周楚 蔡畅 胡宓 王新婷 李京新 周海叶 周启富关键词: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