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萍

作品数:38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正畸
  • 8篇牙根
  • 8篇牙根吸收
  • 8篇根吸收
  • 6篇牙移动
  • 6篇正畸牙
  • 5篇牙齿移动
  • 5篇细胞
  • 5篇下颌
  • 5篇口腔
  • 4篇头影
  • 4篇头影测量
  • 4篇MICRO-...
  • 3篇正畸牙移动
  • 3篇骨保护素
  • 3篇骨质
  • 3篇X线
  • 3篇X线头影
  • 3篇X线头影测量
  • 2篇信号

机构

  • 31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苏州卫生职业...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市消防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6篇周建萍
  • 24篇戴红卫
  • 9篇冯刚
  • 7篇郑雷蕾
  • 4篇吴艳
  • 4篇胡琴
  • 3篇周雯雯
  • 3篇冒叶琳
  • 3篇黄兰
  • 2篇任嫒姝
  • 2篇吴杨
  • 2篇陈雁南
  • 2篇黄兰
  • 2篇王胜国
  • 2篇王谋
  • 2篇张林
  • 2篇顾磊
  • 2篇周小凤
  • 1篇邹林洪
  • 1篇李晓智

传媒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激光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注射骨保护素与二磷酸盐对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骨保护素(OPG)与二磷酸盐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0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OPG组、二磷酸盐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各组大鼠在右上颌第一磨牙施加40g左右力使其移向近中,开始实验前3d,OPG组、二磷酸盐组和对照组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腭侧黏骨膜下分别注入0.05mg/kg重组人骨保护素(rhOPG-Fc)、0.05mg/kg第三代二磷酸盐(阿伦磷酸钠)和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分别于加力第1、4、7、14天处死5只大鼠,测量右上颌第一磨牙的移动距离,HE染色观察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压力侧牙周组织形态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7d和14d时大鼠的牙齿移动量OPG组分别为0.122±0.011、0.144±0.011mm,二磷酸盐组分别为0.148±0.007、0.171±0.006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188±0.013、0.260±0.010mm,P<0.05),且OPG组显著低于二磷酸盐组(P<0.05)。HE染色显示,对照组压力侧可见显著牙槽骨吸收,而OPG组与二磷酸盐组大鼠牙槽骨吸收不明显。TRAP染色发现4、7d时OPG组和二磷酸盐组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14d时二磷酸盐组与对照组的破骨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OPG组破骨细胞数量少于二磷酸盐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牙槽骨局部注射OPG与二磷酸盐能显著减少破骨细胞的产生,同时可降低牙齿移动距离。相同浓度的OPG比二磷酸盐作用效果更明显。
陈雁南裴帆李晓智周建萍
关键词:骨保护素二磷酸盐类牙移动动物替代试验
后牙区颊侧牙槽骨微植体支抗植入区域骨皮质厚度CBCT测量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对上下颌骨后牙区颊侧在不同高度下的骨皮质厚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为选择微植体支抗植入的最适位点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植入后的稳定性。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资料30例,测量上下颌骨尖牙远中到第二磨牙间根间区距牙槽嵴顶3、5、7 mm位点处骨皮质厚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大于上颌(P<0.001),上颌在尖牙到第一磨牙间骨皮质厚度在距离牙槽嵴顶5 mm处最小,下颌及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颊侧骨皮质随距牙槽嵴顶增大而增大。结论: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随前后向和垂直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微植体支抗植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上颌尖牙到第一磨牙间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或者尽可能近的位置,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及下颌后牙区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位置。
王谋张定铭周建萍戴红卫
关键词:锥形束CT骨皮质厚度种植体支抗牙槽骨
人尿源性干细胞促进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的体内外研究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人尿源性干细胞促进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的作用。  材料方法:体外实验:从6位健康成年男性(年龄:25-27岁之间)尿液中分离人尿源性干细胞(hU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和多向分化能...
周建萍
关键词:成牙骨质细胞牙根吸收
力值大小及加力时间对大鼠牙齿移动及牙根吸收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力量大小和加力持续时间对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及移动过程中牙根吸收程度的影响。方法:通过镍钛拉簧给SD大鼠右上颌的一磨牙分别施加10g、40g、100g大小的力,分别测量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的牙根吸收面积,牙根吸收的深度和牙齿移动的距离。结果:1,2天和12天10g组和40g组右上颌第一磨牙移动的距离显著大于100g组。2.每组中牙根吸收面积和深度均随着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力值越大吸收的程度越大。结论:牙齿移动的距离及牙根吸收的程度与力值及加力时间有密切关系,轻力在增加牙齿移动距离的同时能减少牙根吸收。
周雯雯戴红卫冯刚周建萍
关键词:牙根吸收牙齿移动
一种成品的流体静压力颌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品的流体静压力颌垫,包括颌垫本体和固位装置,颌垫本体内部具有沿颌垫本体咬合面布置并充满半流体的空腔,颌垫本体舌侧设置有舌侧定位部,固位装置为一种形状可调整的下颌舌弓,下颌舌弓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舌侧固...
王胜国郑雷蕾黄兰张林周建萍邓亭月
文献传递
CBCT结合三维坐标系评估正畸关闭萎缩牙槽骨间隙前后牙槽骨改建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应用CBCT评价正畸牙移动对萎缩牙槽骨的改建作用。方法: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牙槽骨萎缩成人患者15例,比较正畸治疗前后维持和关闭萎缩性牙槽骨区域牙槽骨高度、宽度,及皮质骨厚度的变化。结果:维持间隙组牙槽骨宽度、高度及皮质骨厚度均显著减小(P<0.05);而间隙关闭组近远中牙槽骨宽度、舌侧牙槽骨高度显著增加(P<0.05),近远中颊侧牙槽骨高度显著降低降低,近中颊侧皮质骨厚度显著减小(P<0.05),其余皮质骨厚度变化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畸牙移动有助于萎缩牙槽骨改建。
陈莎莎吴艳周建萍戴红卫
关键词:CBCT牙槽骨高度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花蛇舌草治疗口腔癌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治疗口腔癌的作用机制及其药用价值。方法采用HIT、中药综合资源数据库(TCMID)、PubMed、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白花蛇舌草的化合物成分,根据毒药物动力学(ADME)参数和里宾斯基五规则筛选具有成药性的化合物成分,采用TCMSP,TargetNet,Pharmmapper数据库检索并筛选潜在靶点,采用DiseaseGene Network数据库检索口腔癌的相关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通过基因映射、拓扑分析与富集分析的方法,预测白花蛇舌草治疗口腔癌的核心靶点与通路,以及生物过程(BP)、细胞成分(CC)、分子功能(MF)。结果共收集到93种白花蛇舌草的化合物成分,经ADME标准及里宾斯基五规则进行筛选后共获得32个化学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成分,353个不同的白花蛇舌草化合物的相关靶点;通过DiseaseGene Network数据库,共收集到281个口腔癌的相关靶点;通过基因映射与拓扑分析,共获得200个白花蛇舌草治疗口腔癌的作用靶点,75个具有拓扑重要性的靶点;通过富集分析获得白花蛇舌草治疗口腔癌的336个BP、38个CC、105个MF、25条相关作用通路(P <0.05时),51个BP、7个CC、31个MF、4条核心作用通路(P <0.01,FDR <0.01时)。结论白花蛇舌草治疗口腔癌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靶点和信号通路,其与细胞凋亡、增殖、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等多个生物过程相关。
顾磊廖维周建萍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口腔癌网络药理学靶点
力值大小及持续时间对大鼠牙齿移动及牙根吸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力量大小和加力持续时间对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及移动过程中牙根吸收程度的影响.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通过镍钛拉簧给右上颌的一磨牙分别施加10g、 40g、100g大小的力,于加力后2天、8天、12...
周建萍周雯雯戴红卫冯刚
大鼠正畸牙根吸收修复早期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SD大鼠正畸牙根吸收后,早期修复过程中牙周组织的修复情况。方法选取72只雄性SD大鼠,加力14 d后拆除加力装置,分别在拆除加力装置后0、1、3、5、7、10、14 d和28 d处死,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检测破牙骨质细胞在牙根周围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加力装置拆除时间的延长,牙周组织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修复相关性细胞,破牙骨质细胞在0~5 d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7~28 d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拆除加力装置后,吸收的牙周组织逐渐发生不同程度的修复,随着时间的延长,修复越好。
张琳林单春城戴红卫邹林洪吴杨周建萍
关键词:牙根吸收正畸牙移动
重庆地区高角型安氏Ⅱ类错女性青春发育不同阶段颅颌面部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安氏Ⅱ类错高角型患者女性青春发育前中后期颅面部结构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高角型患者青春发育前中后期女性X线头颅侧位片各200张进行测量,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时期,重庆地区安氏Ⅱ类错高角型患者的多项颅颌面部测量指标在矢状向、垂直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青春生长发育,重庆安氏Ⅱ类错高角型女性颅颌面部特征存在差异。
冒叶琳周建萍徐小淋胡琴戴红卫
关键词:X线头影测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