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良
- 作品数:49 被引量:172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人工神经网络-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废水中的金和钯被引量:8
- 2006年
- 贵金属金和钯都能与新试剂5-(2-羟-基3,5-二甲基苯偶氮)罗丹宁(HD-PAR)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由于二者吸收峰严重重叠,采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实现了金和钯的同时测定,方法可用于废水中金和钯的同时测定。
- 郑静曾嘉林开利周伟良潘教麦
- 关键词:废水
- 四氧化二氮分子结构的从头计算
- 1990年
- 本文利用STO—3G基组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考察了四氧化二氮分子的基态平衡构型。计算值与实验值能较好地相符合。对两个NO_2分子片之间的化学键进行了讨论。
- 周伟良武海顺陈泽民
- 关键词: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分子构型
- 小波神经网络用于钼和钨的同时测定被引量:14
- 1997年
- 介绍了小波神经网络的结构和算法,并首次用于混合试样中的钼和钨含量测定,在 小波神经网络中,采用Morlet母小波和一维搜索变步长共轭梯度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小波 神经网络优于BP网络,其预测含量的回收率在96.0%~104.6%之间。
- 刘伟王永明潘忠孝周伟良张懋森
- 关键词:小波神经网络钼钨WNN
- 光度法用于合金钢样中铈组各个稀土元素同时测定的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铈组稀土元素的吸收光谱严重重叠,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结合分光光度法,对铈组五个元素不经分离同时测定各自含量,实现了合成样品和合金钢样品中个别含量和铈组总量的测定,并进一步讨论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 郑静林开利周伟良潘教麦
- 关键词:多组分同时测定
- 有机光功能材料分子设计研究 Ⅰ.俘精酸酐类光致变色材料量子化学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用AM1对呋喃基取代的六种俘精酸酐类分子开环体、闭环体基态与激发态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所得俘精酸酐1的开环体基态平衡几何结构与已有的实验结果一致.计算结果能较好地解释俘精酸酐的热稳定性和光致变色性能,对取代基对俘精酸酐结构的影响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根据俘精酸酐1开环体上各碳原子的净电荷密度,讨论了它的^(13)CNMR波谱.
- 周伟良罗小民蒋华良顾健德陈建忠陈凯先嵇汝运
- 关键词:光致变色材料俘精酸酐AM1量子化学
- 新显色剂二溴对甲基偶氮溴磺光度法测定铈组稀土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4
- 2000年
- 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对甲基偶氮溴磺与铈组稀土的显色反应 ,在 0 .6mol·L-1的盐酸介质中 ,试剂与铈组稀土元素形成 2∶ 1稳定的蓝色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42 nm处 ,稀土含量在 0~ 1 .0 μg/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建立了直接光度法测定钢铁样品中铈组稀土总量的方法。
- 方国臻潘教麦周伟良林开利
- 关键词:铈组稀土光度法钢铁
- 广谱型C_(60)修饰电极电位传感器的研究
- 1994年
- 吸附型C60修饰玻碳电极可作为一种广谱响应的电位传感器。对十余种无机及有机季铵盐阳离子,其电位—浓度对数值呈一定的线性关系。该电极制备方便,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本文还从电极表面C60晶型结构出发,对电极的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金利通史占玲吴惠霞周伟良
- 关键词:修饰电极
- 偏最小二乘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钡和锶的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DBM—MSA)在磷酸介质中能与Ba(Ⅱ)、Sr(Ⅱ)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研究了该显色体系的反应条件以及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处理两者重叠吸收峰。建立了光度法同时测定Ba(Ⅱ)和Sr(Ⅱ)的方法。方法用于合成试样和除氧剂试样中两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 郑静周伟良潘教麦
-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法吸光光度法钡锶
- 金属硼化物结构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被引量:6
- 1997年
- 用HF/3-21G*abinitio法对金属硼化物MB2/MB+2(M=Li,Na,Be,Mg,Al)的75个电子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法构型优化,再用大基组二次组态相互作用QCISD(T)/6-311G进行单点计算,得到了结构参数和总能量.为了考察各原子簇的稳定性,还对24个碎片的70多个电子态进行优化,并求得相应的QCISD(T)能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原子化能、电高能、离解通道和碎片化能,得到了原子簇的稳定性规律.
- 武海顺许小红张聪杰周伟良
- 关键词:从头算原子簇稳定性硼化物
- 有机氟化合物量子化学研究 Ⅰ.二氟乙炔分子中化学键特性的从头计算被引量:2
- 1992年
- 实验发现,F—C≡C—F与H—C≡C—H相比,其C≡C三重键的离解能要小250.8kJ/mol,而该键的键长却比C_2H_2的短。这与“键越短键就越强”的传统看法不一致。我们通过从头计算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C_2F_2分子中F原子的孤对电子对C≡C三重键起反键作用,从而削弱了G≡C三重键的强度;F原子的吸电子性又使C的原子轨道收缩效应增强,而使得C≡C三重键变短。
- 方志刚蒋华良潘道皑周伟良
- 关键词:化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