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英
- 作品数:143 被引量:1,01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七氟烷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肺组织PKC-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建立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观察七氟烷对肺组织蛋白激酶C-α(PKC-α)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和七氟烷肺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96只雄性Wistar大鼠,参照改良的Eppinger方法建立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共分4组,每组24只大鼠:对照组(C组),开胸游离左肺门,未行阻断;IR组,阻断肺门45min后再灌注;sev-C组,吸入1MAC七氟烷,游离肺门不阻断;sev-IR组,吸入七氟烷后阻断左肺门45min再灌注。每组包括3个时点:缺血45min、再灌注60min、再灌注120min,每时点6只大鼠,另外再灌注120min时各组另取6只大鼠行支气管灌洗。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动脉氧分压(PaO2),测定湿干重比值(W/D)、肺通透指数(LPI)、肺组织胞质和胞膜PKC-α含量。结果IR和sev-IR组再灌注后W/D、LPI均上升(P<0.05),sev-IR组W/D、LPI升高的程度低于IR组(P<0.05);IR组再灌注60min、120min肺组织PKC-α在细胞膜表达增加(P<0.05),细胞质的表达减少(P<0.05)。sev-IR组PKC-α在细胞膜表达增加、胞质减少的程度都低于IR组(P<0.05)。结论肺缺血再灌注后血管通透性增加,PKC-α移位和激活参与介导再灌注后肺组织损伤,七氟烷预处理能抑制PKC-α移位和激活,对再灌注后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柴军沈洁吴秀英
- 关键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肺损伤蛋白激酶C-Α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单肺通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IVA)下行单肺通气(OLV)对患者呼吸、循环和应激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36例,年龄18~65岁,ASA Ⅰ-Ⅱ级。随机等分2组:对照组为静吸复合麻醉组(Ⅰ组),麻醉维持以吸入1%-2.5%异氟烷和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为主。实验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组(Ⅱ组),麻醉维持以血浆靶控丙泊酚1—3μg/ml和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5μg/(kg·min)为主。连续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麻醉深度指数和呼气末CO2分压。在麻醉前基础值(T0)、手术切皮前5min(%)、切皮后5min(T2)、切皮后(OLV期间)30min(T3)和术毕前10min(T4)采桡动脉血3ml,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胰岛素和白细胞介素-6浓度。结果SpO2在LⅡ组比Ⅰ组高(P〈0.05),PaO2在T1、T2和T4Ⅱ组比Ⅰ组高(P〈0.01),SBP在T1Ⅱ组比Ⅰ组低(P〈0.01),DBP在瓦和HR在,T1、T4Ⅱ组比Ⅰ组低(P〈0.05),Cor在T3和T4Ⅱ组比Ⅰ组低(P〈0.01和P〈0.05),AⅡ在T4H组比Ⅰ组低(P〈0.05),IL-6在T1、T2和T4Ⅱ组比Ⅰ组低(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与静吸复合麻醉下行OLV相比,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平稳、应激反应轻微,未见明显的术中、术后并发症。
- 刘纪泽曾宪阳杨光吴秀英刘传军李桂芹
-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单肺通气
-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唇腭裂患者,ASAⅠ~Ⅱ,年龄2月~12岁。6岁以下患儿采用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七氟醚5~8vol%+吸入氧6L/min,待疼痛消失后,经口异型管(oral)气管插管;6岁以上患儿静注芬太尼1μg/kg,同时吸入七氟醚5~8vol%+吸入氧6L/min,待疼痛消失后,经口异型管(oral)气管插管或喉罩(LMA)置入,待麻醉诱导完毕,术者做眶下神经阻滞。术中七氟醚维持2~3vol%,+吸入氧1~3L/min,保持患者自主呼吸存在。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观察幼儿是否合作,诱导期患儿是否合作,有无咳嗽、屏气及喉痉挛,有无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记录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时、术中、术毕各时间点MAP、HR、SpO2%、PETCO2的变化。结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48.5±13.5)s,疼痛反射消失(147±23.5)s苏醒时间(3.82±1.25)min。6岁以上患儿中2例术中体动,追加异丙酚0.5mg/kg后麻醉平稳。无一例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插管时MAP和HR稍有增快,插管后恢复诱导前水平,SpO2、PETCO2均无显著改变。结论七氟醚具有气味芬芳,诱导迅速,术中可不需肌松弛剂,麻醉维持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吸入麻醉剂。
- 姜梅魏之先颜红军吴秀英
- 关键词:七氟醚吸入麻醉小儿唇腭裂手术
- 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择期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患者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比较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择期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骨科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术中只进行自体血回输的患者20例(A组)和术中仅输入异体血的患者20例(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主要血常规指标、手术前后体温、术后恢复指标及用血费用。结果A组患者术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指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用术中血量达到或超过4 U,自体血回输费用低于异体输血费用。结论自体血回输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指标。在用血量较大的情况下,自体血回输可以降低用血费用。
- 侯大亮张妍吴秀英
- 关键词:自体血回输输血椎间融合
- 教师标准化病人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TSP)教学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进入我院实习的五年制麻醉医学专业的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人。观察组采取TSP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在麻醉科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学习的表现差异,并采用问卷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在临床实践能力、临床病例分析考核方面表现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传统麻醉科理论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表明,TSP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问诊查体搜集资料能力、提高麻醉方案制定思路、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升自己对于麻醉的信心、加深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等方面均有优势(P<0.05),而在对教学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教学可提升麻醉科临床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效果更佳。
- 滕文娇吴秀英
- 关键词:临床教学教师标准化病人麻醉科
- 危重症患者急诊术后血糖变化水平与预后
- 2006年
- 徐莹吴秀英代峰
-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预后血糖术后急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病情危重
- 曲马多、酒石酸布托啡诺与盐酸右美托咪定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患者寒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6
- 2015年
- 目的观察比较静注曲马多、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子痫前期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曲马多、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3组,每组60例。对于发生寒战的患者,待胎儿取出后,分别静注曲马多1.0 mg/kg、布托啡诺0.01 mg/kg或右美托咪定0.5μg/kg,观察寒战改善情况、用药后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寒战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曲马多组有9例发生恶心,4例发生呕吐;布托啡诺组有5例发生恶心,无呕吐发生。右美托咪定组有1例发生恶心,无呕吐发生。三组均无呼吸抑制。与曲马多组相比,布托啡诺组、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三种药物均可以有效治疗寒战,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
- 张鑫吴秀英
- 关键词:曲马多布托啡诺剖宫产寒战
- 婴儿胸科疾病围术期呼吸管理(附65例报告)被引量:1
- 2005年
- 张忠汉龙波李国福吴秀英
- 关键词:呼吸管理婴儿期围术期胸科疾病生理方面开胸手术
- 长托宁预处理激活Sirt1抑制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肺组织ROS/TRAF6减轻肺损伤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长托宁对失血性休克复苏(hemorrhagic shock resuscitation,HSR)损伤模型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SR组以及长托宁复苏组,每组10只,通过股动脉放/回血造成HSR模型。评价各组大鼠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合指数;HE染色观测各组大鼠肺损伤情况;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1β、IL-6、SOD和MDA含量;检测各组大鼠损伤肺组织线粒体中ROS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损伤组织中Sirt1、NF-κB p65、IRAK4、p-IRAK4和TRAF6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HSR可减弱大鼠换气功能,造成肺损伤,显著升高肺泡灌洗液中IL-1β、IL-6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促进损伤肺组织线粒体中产生ROS,并增加大鼠损伤肺组织中NF-κBp65、TRAF6蛋白表达量,降低Sirt1、p-IRAK4蛋白表达;长托宁能显著提高HSR大鼠换气功能,改善肺损伤,显著降低肺泡灌洗液IL-1β、IL-6和MDA含量并升高SOD活性,抑制损伤肺组织ROS产生,且显著降低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TRAF6蛋白表达量,同时增加Sirt1、p-IRAK4蛋白表达。结论长托宁预处理能够通过激活Sirt1,抑制ROS/TRAF6的表达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肺损伤。
- 王明程刘丽丹马晨光周南吴秀英
- 关键词:长托宁失血性休克复苏SIRT1
- 两种全身麻醉对单肺通气患者酸碱平衡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静吸全麻与静脉全麻(TIVA)对单肺通气(OLV)患者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期开胸手术患者36例,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随机等分两组:Ⅰ组静吸全麻组,维持吸入1.0%~2.5%异氟烷和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为主;Ⅱ组TIVA组,维持血浆靶控丙泊酚1.0~3.0μg/mL和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5μg/(kg.min)为主。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动脉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麻醉深度指数(CSI)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麻醉前基础值(T0)、手术切皮前5分钟(T1)、切皮后5分钟(T2)、OLV后30分钟(T3)和术毕前10分钟(T4)采桡动脉血1mL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pH值明显下降,与T0组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升高,与T0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E值减小,与T0组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Ⅱ组下降幅度较小,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SaO2)在T3时间段Ⅱ组比Ⅰ组高(P<0.01)。结论两组患者OLV后pH值明显下降,PaCO2显著升高,但Ⅱ组BE值下降幅度较小,SaO2较高。
- 李桂芹吴秀英刘纪泽曾宪阳杨光
- 关键词:静吸全麻静脉全麻单肺通气酸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