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黏液
  • 2篇黏液瘤
  • 2篇假黏液瘤
  • 2篇腹膜
  • 2篇腹膜假性黏液...
  • 2篇腹膜假黏液瘤
  • 1篇动脉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学科
  • 1篇手术病理
  • 1篇手术病理对照
  • 1篇手术病理对照...
  • 1篇手术室
  • 1篇速康
  • 1篇团队
  • 1篇团队协作
  • 1篇热灌注
  • 1篇热灌注化疗
  • 1篇肿瘤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吴畏
  • 2篇杨浩
  • 1篇卢一艳
  • 1篇文益
  • 1篇唐朝辉
  • 1篇张宇
  • 1篇许洪斌
  • 1篇潘瑞喆
  • 1篇曹畅
  • 1篇贺吉群
  • 1篇朱正纲
  • 1篇杨国梁
  • 1篇丁克峰
  • 1篇张震宇
  • 1篇李子禹
  • 1篇徐惠绵
  • 1篇杨肖军
  • 1篇刘畅
  • 1篇张志鹏
  • 1篇吴玉梅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肠间质瘤临床病例特点及复发危险因素研究
邹玲芝吴畏姜娜伍浩黄艳芬刘湘红
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黏液瘤专家共识被引量:27
2019年
一、概述1.疾病定义、术语及流行病学:术语及流行病学腹膜假黏液瘤(PMP)是一种以黏液性肿瘤细胞产生的黏液在腹腔内积聚、再分布为特征的恶性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黏液性腹水、腹膜种植、网膜饼和卵巢受累。PMP对应中文经常出现一些不规范名称,如"腹膜黏液瘤"、"腹腔黏液瘤"、"腹膜假性黏液瘤"等,应当统一为"腹膜假黏液瘤"。PMP发病率约2~4/100万;男、女比例约为1∶1.2~3.4;中位年龄43~63岁,PMP属于罕见病范畴。
李雁许洪斌彭正崔书中吴畏梁寒朱正纲陆维祺李子禹徐惠绵刘骞赵赟博梁斌丁克峰吴玉梅张震宇杨国梁杨肖军周全卢一艳魏少忠
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腹腔热灌注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膜假性黏液瘤临床综合征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超声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2012年
目的通过比较腹膜假性黏液瘤(PMP)超声表现与手术探查所见,探讨超声在检查PM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手术和/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PMP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和外科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 22例中术前超声检查提示PMP21例,漏诊1例,诊断准确率95.5%。超声分型表现:以腹水表现为主8例,以腹膜增厚表现为主伴腹水14例(7例以蜂窝状增厚为主,7例以肿块型增厚为主)。14例以腹膜增厚表现为主的PMP,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稀疏血流信号7例,另7例未见血流信号。1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见大网膜呈板状增厚6例,其中4例术前超声显示网膜普遍增厚;手术中见大网膜呈结节状5例,术前超声所见2例;手术见果冻样腹水11例,而术前超声检查15例呈黏液样腹水;术中发现病变原发于阑尾或回盲部6例,而术前超声诊断仅发现1例。结论超声检查对PMP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应作为首选影像诊断手段;PMP的超声表现为黏液样腹水和大网膜普遍或结节状增厚,具有较高特异性,而对原发病灶显示率较差。
文益廖锦堂肖萤潘瑞喆吴畏
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超声检查病理
基于多层螺旋CT的供肝动脉解剖变异与新解剖分型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背景与目的:供肝动脉解剖变异较多,目前肝动脉解剖分型以Michels和Hiatt分型为主,但不断有新发现的解剖变异情况。既往分型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本研究通过影像学观察统计供肝动脉解剖变异情况,提出精准分型,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3月行腹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供肝动脉状态,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总共纳入1520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男967例,女553例。符合Michels分型者1504例(98.95%),16例(10.53‰)不符合Michels分型。符合Hiatt分型者1507例(99.14%),13例(8.55‰)不符合Hiatt分型。从肝总动脉(CHA)起源、副左肝动脉(ALHA)起源、供肝动脉类型3个方面对供肝动脉解剖进行分析,笔者提出了供肝动脉解剖分型的七分法(根据CHA起源)与五分法(根据左右供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及不同变异的组合情况)。七分法中Ⅰ型1471例(96.78%)、Ⅱ型25例(1.64%)、Ⅲ型7例(0.46%)、Ⅳ型5例(0.33%)、Ⅴ型4例(0.26%)、Ⅵ型4例(0.26%)、Ⅶ型4例(0.26%)。五分法中Ⅰ型1381例(90.86%)、Ⅱ型87例(5.72%)、Ⅲ型38例(2.50%)、ⅣⅥ型10例(0.66%);Ⅴ型4例(0.26%)。结论:本研究提出的供肝动脉解剖新分型方法囊括了各种可能的解剖变异,简化了既往研究将CHA和供肝动脉同时纳入分型的复杂情况,分型思路清晰,符合解剖实际与临床认知,可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王承宇张志鹏方真好李贤初李玺尹俊达邓圣军杨浩杨浩龙学颖
关键词:肝动脉
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手术室流程优化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手术室术前流程的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5例行肠道手术的患者,其中35例手术开始前采用了经麻醉医生、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讨论后确立的协作优化措施(优化组),90例手术开始前采用常规流程(常规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室监控录像回放资料。结果:无论区分或不区分手术体位,优化组患者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开始之间的准备时间均较常规组明显减少(均P<0.05)。仰卧位手术中,采用优化措施患者的麻醉诱导开始至导尿开始、导尿结束至消毒开始、铺单结束至手术开始所用时间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措施患者(均P<0.05);截石位手术中,采用优化措施患者的麻醉诱导开始至摆放体位、摆放体位结束至消毒开始、铺单结束至手术开始所用时间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措施患者(均P<0.05)。结论:所建立的多学科团队协作优化措施可明显缩短各操作之间的衔接时间及患者麻醉时间,从而提高手术室利用效率。
刘畅曾志军杨浩曹畅唐朝辉张芳昉周承汇张宇王承宇贺吉群吴畏
关键词:消化系统外科手术手术室快速康复外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