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瑞安

作品数:79 被引量:638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天文地球
  • 10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6篇滑坡
  • 19篇青藏高原
  • 19篇古滑坡
  • 17篇发育
  • 17篇发育特征
  • 16篇地质
  • 14篇青藏
  • 11篇工程地质
  • 10篇地震
  • 8篇断裂带
  • 8篇裂带
  • 7篇滑带
  • 6篇地震滑坡
  • 5篇三轴剪切
  • 5篇三轴剪切试验
  • 5篇数值模拟
  • 5篇滑带土
  • 5篇剪切试验
  • 5篇值模拟
  • 4篇大型滑坡

机构

  • 77篇中国地质科学...
  • 2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1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国土资源部
  • 7篇中铁二院工程...
  • 5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省地质调...
  • 2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青岛黄海学院
  • 1篇西藏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湖北省国土测...
  • 1篇安徽省地质矿...
  • 1篇四川省川建勘...

作者

  • 79篇吴瑞安
  • 63篇郭长宝
  • 41篇杨志华
  • 16篇张永双
  • 4篇张绪教
  • 4篇李金秋
  • 4篇张涛
  • 3篇姚鑫
  • 3篇王献礼
  • 3篇杜国梁
  • 2篇孟文
  • 2篇魏云杰
  • 2篇孙炜锋
  • 2篇李海兵
  • 2篇杜宇本
  • 2篇李向全
  • 2篇徐正宣
  • 2篇徐能雄
  • 2篇王栋
  • 1篇罗亮

传媒

  • 9篇地质通报
  • 7篇现代地质
  • 7篇地质学报
  • 5篇地质力学学报
  • 4篇地球科学
  • 3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山西建筑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灾害学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年份

  • 1篇2025
  • 14篇2024
  • 7篇2023
  • 8篇2022
  • 21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应力应变三轴剪切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本发明属于剪切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力应变三轴剪切试验装置,包括:装置基座以及固定在其上的三套以上的施力系统;所述施力系统包括:围压加载单元、轴向压力加载单元、反压力加载单元、渗透压加载单元、起吊单元以及数据采集单元...
郭长宝张永双茅加峰吴瑞安李雪王颖辉杨志华金继军张怡颖师宗锐闫怡秋
西藏加查拉岗村巨型古滑坡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活跃,内外动力作用强烈,加之气候异常变化,区内大型滑坡发育。以雅鲁藏布江断裂附近新发现的拉岗村古滑坡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槽探揭露、地质测年和工程地质分析等基础上,对其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拉岗村滑坡属巨型岩质滑坡,体积达3.6×107 m3,最大水平滑动距离约3050m,滑坡后壁与堆积体前缘高差达965m,最大运动速率达78.1m/s,具明显高速远程特征;(2)受冷冻风化和冰体"楔劈"作用影响,滑坡后部岩体崩裂,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冰川逐渐消退,融雪降水入渗加剧劣化岩体结构,降低岩体强度;(3)根据14 C和10Be测年结果,拉岗村古滑坡形成于距今4140~9675a,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发生的强震可能是该滑坡的直接诱因,岩体受到地震抛掷力作用,原有节理裂隙和新生破裂面发生张剪-拉裂破坏迅速贯通,首先沿断裂附近碎裂结构岩体发生破坏,上部岩体随之失稳并高速下滑。该研究可为认识青藏高原断裂带内大型古滑坡的形成机理提供借鉴。
吴瑞安张永双郭长宝杨志华刘筱怡
关键词:古滑坡高速远程滑坡青藏高原
川藏铁路交通廊道地质调查工程主要进展与成果被引量:25
2020年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其位于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在铁路规划建设中面临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区域性活动断裂与断错影响、地质灾害、高地应力及其引起的岩爆和大变形、高温热害、断裂带高压水与涌水突泥、高陡边坡稳定性等。为满足技术支撑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川藏铁路交通廊道地质调查工程”,聚焦制约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工作对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支撑作用。2019年主要完成铁路沿线1∶5万区域地质调查1350 km 2、1∶5万地质灾害调查5000 km 2,建设6口大地热流地质参数井、8个地温监测站,完成地应力测量20孔,编制完成11份地质调查专报,提出的大渡河大桥段、理塘车站段、毛垭坝盆地段等线路优化建议/防灾建议被采纳;首次将1∶5000大比例尺航空物探技术引入复杂山地铁路工程勘察,创新形成千米级超长水平钻孔定向取心钻进技术,实现500 m深的水平孔地应力测量突破等。该工程通过2019年调查研究,全力提升了铁路沿线地质调查程度与精度,并创新了复杂艰险山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与探测技术、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理论与减灾关键技术,有效支撑服务了川藏铁路规划建设。
郭长宝王保弟王保弟刘建康张永双马剑飞马剑飞铁永波韩冰马鑫李雪孟文孟文杨志华吴瑞安
关键词:区域地质地质灾害地应力
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5
2023年
高位远程滑坡指剪出口高、滑动距离长、体积大和速度快的滑坡,具有强动能、强烈碎屑化-流体化、铲刮效应等特征,滑坡及其诱发的灾害链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路桥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工程等危害巨大。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2000年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滑坡启滑机制、体积、运动速度、堰塞湖体积、溃坝机制等,进一步揭示了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是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该滑坡具有溯源侵蚀复发型的周期性启滑机制。基于GIS与高精度DEM进一步核算了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的体积,认为滑源区崩滑体体积约9225×10^(4)m^(3),滑坡堆积体体积约为2.81×10^(8)~3.06×10^(8)m^(3),其中堆积体体积与国内外研究的认识基本一致。易贡滑坡崩滑源区还发育2个潜在失稳区,潜在崩滑体方量约1.86×10^(8)m^(3),一旦失稳可能再次形成滑坡-堵江-溃坝灾害链,危害巨大,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易贡高位远程滑坡潜在崩滑体稳定性研究、灾害链流域性影响范围预测和监测预警等建议,对于指导该区正在规划建设的铁路、水利水电等重大工程建设和城镇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袁浩郭长宝吴瑞安吴瑞安杨志华
关键词:灾害链
西藏山南鲁麦古滑坡发育特征与复活变形机制研究
2024年
青藏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历史上形成了大量古滑坡,近年来在极端天气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古滑坡复活变形呈加剧趋势,潜在危害严重。文章以西藏山南鲁麦古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地质调查、无人机测绘、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在剖析其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古滑坡复活的影响因素,探究了地表水入渗与堆载作用下古滑坡复活失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鲁麦古滑坡体积为2.5×10^(6)~15.1×10^(6)m^(3),前缘剪出口与坡脚的当许雄曲最大高差超过200 m,最深层的滑带位于基岩与堆积体间的接触面;受地表水入渗与堆载作用影响,古滑坡复活变形目前集中分布在堆积区前部,地表发育大量地表裂缝和下错陡坎;在地表水集中入渗影响下,滑坡前缘表层岩土体多次发生局部滑动;前缘堆载增加后,滑坡前部的形变整体增加,并呈高位剪出的趋势。研究成果对深化西藏山南地区古滑坡复活机理和支撑当地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马海善吴瑞安赵文博王计博齐畅邓盼李英钧
关键词:古滑坡发育特征稳定性分析青藏高原
一种基于物探加权瑞典条分法的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探加权瑞典条分法的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包括:基于瑞典条分法公式,进行数值解坐标系及微分土条力学分析,获得滑坡整体的稳定性计算公式;通过对滑坡区出露的地层岩性进行电阻率物性测试,再对滑坡体整个剖面进行...
郭长宝邱振东闫怡秋吴瑞安钟宁王炀张亚楠袁浩
应用于大型滑坡稳定性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大型滑坡稳定性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的装置,属于地质灾害中的试验测试技术领域,包括框架工作平台、模型箱、降雨机构、土水压力机构、位移图像采集机构、滑坡坡度控制机构、数据自动采集分析机构,土水压力机构包...
郭长宝张永双杨志华张继勋吴瑞安任三绍金继军郭国庆沈亚麒
降雨优势入渗通道对古滑坡复活的影响被引量:27
2021年
水是导致古滑坡复活的重要因素,裂缝可加剧降雨优势入渗,二者的耦合作用是促进古滑坡复活的本质原因。在古滑坡复活案例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离心机物理模型试验表明,古滑坡体的渗透性一般较弱,常规降雨很难入渗至深部并促发较大规模滑坡复活;当滑坡表层出现裂缝并逐渐向下扩展时,古滑坡发生大规模复活的可能性显著增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降雨条件下裂缝的深度、位置和数量对古滑坡复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裂缝深度的增加,渗流影响范围越来越大,雨水到达滑带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当裂缝位于滑坡体后部时,滑坡体易沿古滑带发生推移式复活;当裂缝位于滑坡体前部时,易发生渐进后退式复活,且所需降雨时间更短。随着裂缝数量增加,滑体内渗流场影响范围扩大、饱和时间明显缩短,相应地加剧古滑坡复活。因此,及时处理古滑坡表面出现的裂缝是有效阻止古滑坡复活灾害的关键。
张永双吴瑞安任三绍
关键词:边坡工程离心机试验裂缝渗流场
川西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与典型滑坡发育特征被引量:23
2022年
【研究目的】川西巴塘断裂带地质背景复杂,研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有利于揭示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研究方法】本文在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成灾背景分析和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区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典型滑坡发育特征,探讨了巴塘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结果】研究认为:(1)巴塘断裂带附近碎裂岩体结构为地质灾害孕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断裂剧烈活动(地震)或蠕滑直接诱发地质灾害,断裂带强烈地质灾害效应主要发生在断裂两侧3000 m范围以内;(2)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分布不均、局部集中等特点,金沙江干流沿岸深切峡谷区发育大量蠕滑型滑坡和历史地震堵江滑坡;(3)巴塘断裂带地震滑坡和古滑坡发育,部分滑坡直接跨越断层,受断裂、降雨和人类工程等内外动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局部复活明显。【结论】巴塘断裂带对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巴塘断裂带部分居民点和公路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城镇规划区应远离河谷岸坡和泥石流堆积扇等易受地质灾害影响区域。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杨志华吴瑞安吴瑞安张永双郭长宝任三绍闫怡秋
关键词:地震滑坡成灾机理
一种LS-D-Newmark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装置以及处理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LS‑D‑Newmark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装置以及处理设备,用于在利用Newmark模型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的预测处理时,加入历史地震滑坡密度因子,进一步提高对于地震滑坡危险性的预测精度。方法包括:获...
郭长宝李彩虹闫怡秋张绪教杨志华吴瑞安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