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峥

作品数:8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内固定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样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胫骨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骨骼肌
  • 2篇大鼠骨骼肌
  • 1篇带锁
  • 1篇带锁髓内钉
  • 1篇钉棒系统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脊柱
  • 1篇胸腰段脊柱骨...

机构

  • 2篇解放军第16...
  • 2篇解放军第16...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警广东总队...

作者

  • 8篇向峥
  • 4篇黎华茂
  • 4篇郭振河
  • 4篇李敬中
  • 3篇杨家辉
  • 2篇郑晓明
  • 2篇余斌
  • 1篇文哲
  • 1篇王一明
  • 1篇孙林辉
  • 1篇侯振海
  • 1篇郑启新
  • 1篇谢伟勇
  • 1篇鲁道海
  • 1篇谭春华
  • 1篇程义权
  • 1篇宋建东
  • 1篇杨家辉
  • 1篇林晓岗
  • 1篇杨建成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八届全国脊...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在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再生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骨骼肌运动损伤后具有修复作用的卫星细胞的增殖变化,探讨施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肌肉再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2个月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对照组20只。将两组大鼠建立7d多次力竭跑台训练致骨骼肌损伤的动物模型,即每天力竭1次,连续7d。首次力竭后第1,3,5天实验组于右侧腓肠肌中部的肌膜下分别注射1mL(300ng)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照组注射1mL生理盐水。两组分别在第1次力竭后的第7,9,11,17,24,30天各处死大鼠3只,对两组大鼠骨骼肌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光镜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以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以随机记数50个高倍视野下共计500个细胞百分率表示),并进行χ2检验。结果:①两组大鼠腓肠肌光镜观察结果:第1次力竭后的第7,11,17天实验组卫星细胞明显增多;对照组胶原纤维增多;24d实验组肌纤维塑形良好,对照组可见瘢痕愈合。②两组大鼠腓肠肌超微结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线粒体形态较正常,糖原颗粒增多,可见新生的肌纤维;对照组可见肌浆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还有凋亡细胞出现。③两组大鼠腓肠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023,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可以促进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的卫星细胞增殖,并减少瘢痕愈合,表明其对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有加快损伤后修复和促进再生的作用。
谢伟勇余斌向峥孙林辉杨建成候振海
椎弓根钉棒系统在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9例,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CT影像表现判断疗效。结果术后各项影像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大多数都有2~4级提高。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黎华茂李敬中向峥林晓岗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可吸收钉在骨折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16
2001年
目的 :讨论可吸收钉在治疗骨折时的相关问题。方法 :在四肢骨折手术时我们选择性地用可吸收钉作为内固定物 ,其方法与普通螺钉内固定大致相同 ,不同之处需要攻丝。术后处理同普通螺钉固定的处理。结果 :本组治疗 86例 ,未见过敏反应 ;2例因过早拆除外固定发生骨不连 ;2例钉尾皮下留置过长 ,其中 1例刺破皮肤发生浅表感染。结论 :可吸收钉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内固定材料 ,其生物相容性好 ,可在体内溶解吸收 ,勿须二次手术 ,对关节内骨折及邻关节骨折更适宜 ,但在应用中有些相关问题须引起注意。
郭振河郑晓明杨家辉向峥程义权黎华茂
关键词:可吸收钉内固定骨折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卫星细胞再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通过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骨骼肌运动损伤后卫星细胞再生的影响,探讨IGF-Ⅰ在骨骼肌运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使用SD大鼠1周力竭模型,首次力竭后第1、3、5天给予右侧腓肠肌中部的肌膜下分别注射外源性IGF-Ⅰ300ng/ml(实验组)、生理盐水1ml(对照组),分别在首次力竭后7、9、11、17、24、30d取材,进行骨骼肌HE染色光镜观察,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比较。结果首次力竭后7、11、17d实验组卫星细胞明显增多,对照组胶原纤维增多,30d实验组肌纤维塑形良好,对照组可见瘢痕愈合;电镜观察对照组可见肌浆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还有凋亡细胞出现;实验组线粒体形态较正常,糖原颗粒增多,可见新生的肌纤维。PCNA指数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GF-Ⅰ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的卫星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
向峥余斌谢伟勇孙林辉杨建成侯振海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骨骼肌
胸腰段脊柱骨折169例治疗体会
目的讨论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治疗方法及对相关问题解决提出自己的见解。方法本组169例,均采用后入路,在 C 臂引导下操作,先打人椎弓根螺钉、椎管减压、体位过伸复位、上连接杆并撑开、将骨块回敲,最后椎旁植骨。结果术后 X 线复...
郭振河杨家辉李静中谭春华鲁道海文哲余伦红程义全向峥黎华茂丁建渠刚苏森
关键词: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体位复位
文献传递
旋入式髓内钉微创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评价采用旋入式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方法]自2000年1月-2006年2月62例肱骨干骨折采用旋入式髓内钉微创治疗。男38例,女24例,年龄20-58岁,平均36.9岁。闭合性骨折54例,开放性骨折8例。62例肱骨干骨折按AO分类,A型4l例,B型15例,C型6例。对62例肱骨干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微创旋入式髓内钉固定,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随访14-30个月,平均为24个月。[结果]本组62例伤口或切口全部1期愈合,62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周。肩关节功能按Ro.driquez-Merchang标准评分,优36例,良20例,中6例,优良率为90.3%。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无感染、医源性骨折、肢体短缩、断钉、脂肪栓塞综合征及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旋入式髓内钉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较小,旋入式髓内钉根据髓腔解剖特点呈髓内中心固定,应力分布更为均匀,具有固定牢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性小、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及有利于骨折愈合的优点。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值得推广。
向峥郭振河李敬中杨家辉郑晓明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旋入式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治疗
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价值被引量:40
2005年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2001年8月~2005年4月收集38例胫骨平台骨折分别行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检查,对照术中所见,分析比较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X线片检查2例无法明确诊断,骨折分型错误6例;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分型均正确。X线片与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确立诊断方面未见明显差异,但在分型和指导治疗方面,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明显优于前者。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有助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李敬中郑启新向峥王一明宋建东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X线检查疾病分型图像质量
带锁髓内钉结合CPM治疗双侧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评价采用带锁髓内钉结合CPM治疗双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双侧胫骨干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微创治疗,术后结合使用CPM锻炼。按骨折AO分类:A型32肢,B型12肢,C型4肢。结果24例骨折均愈合。按JohnerWruh标准评分,优13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带锁髓内钉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较小,固定牢靠、手术操作简单,术后结合使用CPM锻炼,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
向峥郭振河李敬中杨家辉黎华茂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CP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