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容臻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3篇动脉狭窄
  • 3篇血管
  • 2篇动脉栓塞
  • 2篇血管成形
  • 2篇血管成形术
  • 2篇血管内支架
  • 2篇症状
  • 2篇症状性
  • 2篇内支架
  • 2篇椎-基底动脉...
  • 2篇基底
  • 2篇基底动脉
  • 2篇基底动脉狭窄
  • 2篇成形术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栓塞治疗
  • 1篇动脉造影

机构

  • 8篇中国航天科技...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叶容臻
  • 8篇李郁芳
  • 6篇李宇东
  • 4篇张静
  • 3篇缪中荣
  • 3篇蒋初明
  • 3篇李燕
  • 3篇李冬华
  • 2篇刘爱叶
  • 2篇王向伟
  • 2篇张静
  • 1篇高堃
  • 1篇刘巍
  • 1篇吴跃芹
  • 1篇孙美平
  • 1篇吕春风
  • 1篇刘宏
  • 1篇李筠
  • 1篇徐元春
  • 1篇郑晓风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国航天医药...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癌应用分析
2002年
目的探讨金属支架在食管癌中的应用。方法9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7~72岁,经口操作,行球囊导管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9例病人吞咽困难全部得到缓解,2例发生再狭窄,1例支架滑脱。生存期小于半年者2例,半年~1年5例,大于1年2例。结论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癌疗效确切,并发症易于处理,对更多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病人应该普及应用。
叶容臻李郁芳张静
关键词:金属支架食管癌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23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共检出25个狭窄病变,其中22个位于椎动脉起始段(左侧13个,右侧9个),1个位于椎动脉颅内段,2个位于基底动脉。共成功植入26枚球囊支架,金属裸支架15枚,药物洗脱支架11枚;基底动脉植入2枚,椎动脉植入24枚。其中1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辅助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结果23例患者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平均狭窄率从治疗前的81.40%(50%~95%)降至6.30%(0~15%)。20例患者平均持续随访21个月,17例(85%)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3例(15%)部分缓解;2例复发患者中1例再次血管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血管开通良好,1例拒绝接受再次治疗。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短期疗效满意。药物洗脱支架对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优于金属裸支架,若手术后积极辅以抗血小板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性。
李郁芳蒋初明李冬华叶容臻李宇东李燕张静缪中荣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同时行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临床诊断PE的患者的影像学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逐支判断肺动脉的栓子情况。结果11例患者共发现9支肺动脉主干栓塞及51支肺段动脉栓塞,其中CT增强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敏感性66.7%、特异性91.9%;而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的敏感性88.9%、特异性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的敏感性60.8%、特异性83.8%。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PE诊断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叶容臻李宇东李郁芳高堃张士龙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螺旋CT增强扫描肺动脉造影
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与急性闭塞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与急性闭塞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并作初步比较。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5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与急性闭塞患者行血管内球囊支架成形治疗。结果25例患者成功植入28枚球囊支架,其中BMS15枚,DES13枚。植入椎动脉支架25枚,基底动脉支架3枚(其中2枚为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经溶栓后植入)。血管平均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平均81.4%(50%~95%)降低到6.3%(0%~15%)。22例经2~36个月临床随访,平均随访23个月,3例失访。1例患者植入1枚BMS后9个月症状复发,DSA复查发现支架再狭窄达50%,患者拒绝继续治疗;1例患者植入1枚DES后35d出现急性血栓闭塞,经急诊再植入1枚DES后血管开通良好。余20例超声复查支架通畅,未见明确狭窄,未见卒中及脑缺血发作。随访22例中19例(86.4%)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3例(13.6%)部分缓解。结论BMS与DES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短期效果令人满意。DES降低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优于BMS金属裸支架。
李郁芳蒋初明李冬华叶容臻李宇东李燕张静缪中荣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平滑肌瘤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意义。方法1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方法经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注入PVA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12、24个月观察肌瘤缩小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肌瘤体积缩小明显(P<0.01),月经恢复正常,贫血及压迫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平滑肌瘤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李郁芳叶容臻张晖李宇东郑晓风张静卜湘漪刘爱叶王向伟吕春风李筠孙美平吴跃芹徐元春齐红霞
关键词: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平滑肌瘤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症状性子宫肌瘤PVA颗粒月经恢复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止血方法的现状和进展被引量:21
2012年
股动脉路径是外周、颅内、颅外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常用途径,而穿刺点的围手术期血管并发症仍是每个介入医师时常面对的问题。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止血方法有手工压迫法、机械压迫法、血管闭合器止血等。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血管闭合器及各种机械压迫装置的广泛使用,一定程度缩短了术后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但也带来了一些并发症。本文综述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方法和相关进展。
李郁芳叶容臻刘巍
关键词:股动脉血管闭合器介入操作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24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在颈动脉保护伞下采用自膨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结果24例患者成功置入27枚自膨支架、26个颈动脉保护伞,其中3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分别于双侧颈内动脉各置入1枚支架。血管平均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87.2%(70%~99%)降低到4.3(0%~15%)。回收的过滤伞中12个发现组织碎片(46.2%)。8例患者(33.3%)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后出现迷走兴奋引发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其中2例患者持续3~5天,经对症处理全部缓解。1~31个月临床中短期随访21例,平均随访22个月,2例失访。1例患者手术后26小时死于急性心梗;1例患者手术后36小时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1小时,经对症处理缓解;1例患者出现小卒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随访21例患者中19例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占90.5%,2例部分缓解。随访21例支架全部开通良好,未出现再狭窄。结论保护伞下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中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李郁芳蒋初明李冬华叶容臻李宇东李燕张静缪中荣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颈动脉狭窄保护伞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消融及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003年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ATD消融及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经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后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6例同时行月国静脉ATD消融。尿激酶用量为25~100万U/天,平均给药5~10天。结果22只下腔静脉滤器全部释放到位,展开良好。6例经ATD消融患者,下肢深静脉即时开通。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0例。无一例出现肺动脉栓塞及颅内等重要脏器出血。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ATD消融及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李郁芳叶容臻刘宏赵京李宇东张静刘爱叶卜湘猗王向伟王仕华吴继东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消融治疗溶栓治疗尿激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