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冀华
- 作品数:37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对头颈部肿瘤复发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 2024年
- 探讨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MDT)的运行模式在头颈部肿瘤复发患者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头颈部肿瘤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MDT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N=30),常规性护理干预的3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30),比较和评价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指标,包括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头颈癌生存质量、Constant-Murley肩功能。 结果 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生存质量及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采用MDT护理模式,可改善头颈部肿瘤复发病人的生存质量。
- 周纪妹张丽丽武楷文闫保君史冀华
- 关键词:生命质量
- 脑死亡状下N-乙酰半胱氨酸对巴马小型猪肾脏结构、功能与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肾脏结构、功能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3组,即脑死亡组(B组)、NAC处理组(N组)及对照...
- 郭文治张水军史冀华王海蒲李震郑守华
- HO-1的过表达对大鼠移植后肝脏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肝脏的过表达对移植后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脏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预处理组(S1组)、钴原卟啉预处理组(S2组)和锌原卟啉预处理组(S3组),每组30只。各组随机取出24只分为供受体,供体于预处理后24h行原位肝移植,余6只仅行预处理,分别于供体预处理后24h、门静脉复流后1h和3h各取6只取血及肝组织,分别检测血清ALT、AST、TNF-α水平、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及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供肝预处理后24h,各组血清转氨酶及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门静脉复流后各时间点,S2组血清转氨酶及TNF-α水平均低于S1组和S3组(P<0.05),S1组低于S3组(P<0.05);②供肝预处理后24h,S2组肝脏HO-1蛋白即有较高表达,S1组和S3组只有极少量表达;门静脉复流后各时间点,S2组均高于S1组和S3组(P<0.05),S1组高于S3组(P<0.05);③移植肝门静脉复流后3h,S2组肝脏损伤轻于S1组和S3组,S1组轻于S3组。结论HO-1在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肝脏中的过表达可减少血清TNF-α释放,显著改善移植后的肝脏功能,减轻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 朱盛兴王晋灵史冀华张水军
- 关键词:HO-1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
- 乙酰半胱氨酸对脑死亡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脑死亡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脑死亡组(B)、NAC保护组(N)。各组动物均于脑死亡4h后采集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切取肝组织行电镜观察。结果脑死亡4h后,B组、C组和N组血清ALT水平(U/L)分别是142.88±4.12、43.38±2.33和101.38±5.37,AST水平(U/L)是283.00±12.74、120.38±4.07和216.54±7.16,HA(μg/L)是168.98±2.59、61.14±1.10和139.31±2.61,TNFα(μg/L)是1.26±0.041、0.62±0.03和0.96±0.07;B组较C组、N组显著升高(P<0.05),N组较C组显著升高但明显低于B组(P<0.05)。电镜观察示B组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明显活化、肝窦内皮细胞与基质部分脱落、肝窦内皮窗口扩大,N组Kupffer细胞活化明显减轻、内皮细胞基本完整。结论脑死亡可致大鼠肝脏损伤,NAC对脑死亡大鼠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张水军马廷午马秀现苟建军史冀华郭文治
-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脑死亡肝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甘氨酸对脑死亡大鼠供肝损伤的防护作用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脑死亡大鼠供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B组为脑死亡大鼠供肝移植组,G组为甘氨酸防护组,S组为士的宁拮抗组。3个组的供者均为脑死亡大鼠,在供者脑死亡模型建立后、供肝冷灌洗时和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恢复时,G组分别给予0.6mmol、25μmol和25μmol的甘氨酸,S组除给予和G组同剂量的甘氨酸外,并给予士的宁(甘氨酸和士的宁浓度比为1000∶1),B组不作处理。测定供肝冷灌洗前、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恢复后2h和6h时下腔静脉血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透明质酸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电镜观察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恢复后6h的肝脏形态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3个组除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恢复后2h的透明质酸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外,其它指标在3个采血时间点的水平,G组均显著低于B组和S组(P<0.01),而B、S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G组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恢复6h的肝组织损伤明显轻于B、S组,Kupffer细胞的活化也不显著。结论甘氨酸能明显减轻脑死亡大鼠供肝的损伤。
- 张水军史冀华唐哲吴阳翟文龙李震
- 关键词:供肝脑死亡移植肝肝门静脉甘氨酸雄性
- 巴马小型猪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的改变及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巴马小型猪在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及对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分别于3、6、12、18和24h取血清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1)炎症介质变化:脑死亡组动物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自脑死亡后3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3、6、12、18和24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肝脏酶学变化:血清ALT、AST水平自脑死亡后12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12、18和24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马小型猪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的损伤可能与这些炎症介质的水平升高有关。
- 李捷张水军史冀华宋燕翟文龙李震
- 关键词:脑死亡巴马小型猪炎症介导素类
- 调整免疫抑制剂综合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体会被引量:6
- 2007年
- 庞新路田晓辉丰贵文郭文治史冀华尚文俊王跃薛武军
- 关键词:肾移植术肺部感染免疫抑制剂
- 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等分为脑死亡组和对照组。脑死亡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脑死亡状态24h;对照组维持麻醉24h,不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测定脑死亡后3h、6h、12h、18h和24h各组动物血清中ALT、AST水平,并与对照组相应时点比较。观察各时点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脑死亡组12h、18h、24h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点和脑死亡组前一时点(P均<0.05)。脑死亡组12h可见肝细胞轻度浊肿,胞浆疏松化,12h电镜发现肝细胞内出现轻微线粒体肿胀,24h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甚至线粒体部分膜溶解、内质网扩张呈池状等改变。对照组光镜及电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脑死亡状态导致肝脏出现功能和形态的损伤性变化,随着脑死亡维持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 李震郭文治翟文龙宋燕史冀华李捷张水军
- 关键词:脑死亡巴马小型猪肝脏损伤
- 脑死亡对大鼠肝移植后早期移植肝损伤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脑死亡状态对大鼠供肝肝移植后早期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活体大鼠供肝肝移植组(L组)和脑死亡大鼠供肝肝移植组(B组)。L组仅建立活体大鼠供肝的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B组供体大鼠建立脑死亡模型后切取供肝行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监测脑死亡模型建立过程中大鼠血压和心率变化,观察肝移植术后受体6h、24h存活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电镜观察肝脏形态变化,TUNEL法测定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组供体大鼠脑死亡模型建立后血压和心率与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组和B组6h和24h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B组ALT、AST、TNF-α和HA水平均升高(P<0.05),肝细胞形态学损伤重、凋亡率高(P<0.05)、Kupffer细胞显著活化。结论供体脑死亡可以加重脑死亡供肝移植后早期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和脑死亡供体血压、心率的改变以及Kupffer细胞的活化有关。
- 史冀华宋燕崔雪艳张水军
- 关键词:肝脏移植脑死亡KUPFFER细胞
- 常温机械门静脉灌注压力对大鼠供肝热缺血损伤修复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建立大鼠供肝常温机械灌注(NMP)模型,比较不同门静脉灌注压力对热缺血大鼠肝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经心脏停搏30 min、冷保存8 h的大鼠肝脏,使用肝动脉供氧、常温双通道灌注肝脏体系后,比较门静脉常压(M1组,n=6)和低压(M2组,n=6)灌注对肝灌注液流量和肝酶学指标的影响,并使用HE染色和Suzuki标准评定肝脏病理损伤,免疫组化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化的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CD68表达,检测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脏停搏30 min、冷保存8 h的大鼠作为静态低温保存组(CS组,n=6)。结果保持门静脉灌注压力恒定的大鼠肝脏常温机械灌注模型建立后,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门静脉灌注流量呈增高趋势,NMP 60~120 min时灌注流量较0~20 min均增高(P<0.05)。与CS组比较,M1组肝淤血、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减轻,Suzuki评分减少(P<0.05)。与M1组比较,M2组的灌注液的肝酶学指标下降(P<0.05),镜下观察M2组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肝窦扩张减轻,Suzuki评分减少(P<0.05);肝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P<0.05);肝组织CD68和MPO表达、TNF-α和IL-6水平降低(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大鼠常温双通道机械灌注模型,有效模拟肝灌注的生理状态;门静脉低压灌注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更有利于热缺血大鼠供肝损伤的修复。
- 史冀华程诺于东升杨东菁阎鑫郭文治张水军
- 关键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