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韶玲
- 作品数:84 被引量:30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肿瘤超声漏诊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肾肿瘤超声漏诊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2033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肾肿瘤且病历完整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临床资料、CT/磁共振成像(MRI)结果等,计算超声漏诊率。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从肿瘤的解剖学特征分析超声漏诊肾肿瘤的影响因素。结果肾肿瘤超声漏诊率为1.87%(38/2033),其中肾实质肿瘤超声漏诊率为1.33%(25/1874),肾盂肿瘤超声漏诊率为8.18%(13/1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OR=2.805,95%CI 1.030~7.641)、病灶小(OR=0.425,95%CI 0.293~0.617)、病灶位于左肾(OR=0.307,95%CI 0.113~0.834)、病灶位于肾体部(肾上极比肾体部:OR=0.344,95%CI 0.124~0.956;肾下极比肾体部:OR=0.239,95%CI 0.069~0.834)、病灶位于肾背侧(OR=0.409,95%CI 0.172~0.970)是超声漏诊肾实质肿瘤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患者BMI≥24 kg/m^(2)(OR=10.464,95%CI 1.042~105.087)、合并输尿管和(或)膀胱尿路上皮癌(OR=32.937,95%CI 4.017~270.063)及病灶小(OR=0.216,95%CI 0.081~0.577)是超声漏诊肾盂肿瘤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患者肥胖、病灶小及病灶位于左肾、病灶位于肾体部、病灶位于肾背侧可能是造成超声漏诊肾实质肿瘤的主要原因。患者肥胖、合并输尿管和(或)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病灶小可能是造成超声漏诊肾盂肿瘤的主要原因。
- 史泽洪原韶玲郭馨阳张妍
- 关键词:肾肿瘤超声检查漏诊
- 第22例 老年女性颈部肿物一例——超声随诊及病理诊断结果
- 2009年
- 原韶玲崔平霞
- 关键词:甲状腺超声检查病理诊断结果颈部肿物老年女性甲状腺弥漫性病变随诊
- 直肠腔内灌水和橡皮套内注水的腔内超声在直肠肿瘤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比较直肠腔内灌水和橡皮套内注水的腔内超声在直肠肿瘤术前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215例直肠肿瘤患者分为两组,Ⅰ组120例,Ⅱ组95例,分别采用直肠腔内灌水法及橡皮套内注水法的腔内超声进行术前分期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两组间浸润深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0.0%、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直肠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2.5%、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对于直肠肿瘤浸润深度的诊断,腔内灌水法优于橡皮套内注水法;对于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两种方法没有区别。
- 杨立薛改琴原韶玲郭荣荣王宇翔
- 关键词:直肠肿瘤腔内超声检查
- 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及PR、Her-2预测高级别与中低级别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X线影像学特征及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对高级别与中低级别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6例DCIS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且病理资料完整。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高级别DCIS组80例和中低级别DCIS组116例。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者影像表现及免疫组化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高级别与中低级别DCI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表现为肿块、乳腺X线为微钙化、雌激素受体(ER)、PR及Her-2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表现为肿块(OR=0.248,95%CI:0.109~0.562)、PR受体阳性(OR=0.230,95%CI:0.057~0.931)是中低级别DCIS的独立预测因素。乳腺X线表现为微钙化(OR=4.048,95%CI:1.736~9.440)、Her-2阳性(OR=6.160,95%CI:2.149~17.655)是高级别DCI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及免疫组化PR、Her-2测定对DCIS的预测及DCIS患者的管理及治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武壮壮张晓娟史泽洪史瑶原韶玲
- 关键词:乳腺导管原位癌超声检查乳腺X线摄影免疫组织化学
- 包膜内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经典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病理对照分析
- 原韶玲翟建敏闫玉玺宋丽娟崔平霞刘瑞
- 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对胃肠道腺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对胃肠道腺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40例胃肠道腺癌患者,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肿瘤标志物法)及超声联合CEA、CA199(联合法)对患者腹膜转移进行术前诊断。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腹膜转移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14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62例;年龄(59±5)岁;胃癌40例,结直肠癌100例;病理分期Ⅰ期4例,Ⅱ期36例,Ⅲ期52例,Ⅳ期48例。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32例(22.86%)患者发生腹膜转移。联合法对胃肠道腺癌腹膜转移的检出率高于肿瘤标志物法[96.88%(31/32)比78.13%(25/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4,P=0.059)。肿瘤标志物法诊断胃肠道腺癌腹膜转移的灵敏度为64.00%,特异度为86.09%,阳性预测值为50.00%,阴性预测值为91.67%,Kappa值为0.379,曲线下面积(AUC)为0.793。联合法诊断胃肠道腺癌腹膜转移的灵敏度为77.42%,特异度为92.66%,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93.52%,Kappa值为0.905,AUC为0.985。联合法诊断胃肠道腺癌腹膜转移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肿瘤标志物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6、13.33,均P<0.05)。结论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对胃肠道腺癌腹膜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张波苗润琴原韶玲郭荣荣唐瑾
- 关键词:胃肠肿瘤腺癌腹膜糖类抗原199
- 精细超声在甲状腺微小癌外科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又称隐匿性甲状腺癌,直径较小,侵袭性较低。但微小癌不等同于低危癌,55.2%~67.4%伴有高危因素,21.1%~32.6%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超过20%的TMC为多灶性。TMC尤其直径≤0.5cm的微小癌,术前触诊及术中探查困难。
- 陈然原韶玲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外科诊治隐匿性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术中探查
- 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超声表现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与病理结果对照,回顾性分析了18例甲状腺滤泡癌和19例髓样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甲状腺滤泡癌女性多见,其中16例癌结节呈不均匀回声,10例伴有液化或囊性成分,11例伴有钙化,部分占位可见包膜。甲状腺髓样癌男女无发病率明显差异,13例呈不规则实性低回声结节,并伴有散在砂粒状钙化点,12例边界欠清楚,髓样癌结节均无明显包膜及液化,结节内部血供丰富。结论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各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对其特征的分析有助于甲状腺癌的分型诊断。
- 郭荣荣杨立薛改琴原韶玲
- 关键词: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
- CT/MRI引导下再次超声检查对首次超声漏诊肾肿瘤的再评价
- 2024年
- 目的探讨CT/MRI引导下再次超声检查对首次常规超声漏诊肾肿瘤的临床价值并分析超声漏诊肾肿瘤的原因。方法选择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经泌尿外科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为肾实质肿瘤的2354例患者,其中术前首次超声漏诊肾肿瘤患者30例(31个病灶),以CT/MRI病灶解剖学特征为参考标准,描述性分析首次超声漏诊原因;其中24例(25个病灶)患者在增强CT/MRI引导下行再次超声检查,具体地,侧卧位及俯卧位横切扫查获得肾超声横断面图像,侧卧位纵切扫查获得冠状面图像,俯卧位纵切扫查获得超声矢状面图像。根据再次超声是否检出肾肿瘤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病灶大小、侧别、极性、位置(深/浅)、生长模式等解剖学特征及病理类型方面的差异,分析影响病灶二次超声检出的因素。结果首次超声检查漏诊肾肿瘤30例(31个病灶),漏诊率为1.3%(30/2354),其中≤4 cm病灶27个(27/31,87.1%),≤1 cm病灶5个(5/31,16.1%);位置深病灶23个(23/31,74.2%);外凸率<50%病灶14个(14/31,45.2%)。再次超声检查共24例患者(25个病灶),阴性组7个病灶(7/25,28.0%),阳性组18个病灶(18/25,72.0%)。具体地,≤1 cm病灶共4个,均未检出,占阴性组的57.1%(4/7);>1~≤2 cm病灶11个,未检出2个,占阴性组的28.6%(2/7),检出9个,占阳性组的50.0%(9/18);>2~≤3 cm病灶6个,未检出1个,占阴性组14.3%(1/7),检出5个,占阳性组的27.8%(5/18);>3 cm病灶4个,均检出,占阳性组的22.2%(4/18)。阴性组与阳性组病灶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在侧别、极性、位置、生长模式、病理类型等方面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直径≤4 cm、位置深(内侧/背侧)、外凸率<50%等肾肿瘤解剖学特征是常规超声检查漏诊肾肿瘤的主要原因。再次超声检查时,超声医师利用CT/MRI与超声图像进行认知融合,在脑海中构建肾肿瘤“三维�
- 郭馨阳张妍原韶玲原韶玲牛菁华
- 关键词:肾肿瘤漏诊解剖学特征
- 包膜内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包膜内型甲状腺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EPTC)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3例EPTC患者的超声结果,依据声像图中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界、回声、周边晕圈、钙化等特征,结合病理结果,将33例EPTC患者的超声表现分为不规则或欠规则组和圆或椭圆形组。结果不规则或欠规则组21例,肿块形态不规则或欠规则,边缘呈锯齿状,回声明显减低,周边晕圈少见,肿块内可见沙粒样钙化;圆或椭圆形组12例,肿块形态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中等回声,周边多见晕圈,肿块内未见沙粒样钙化。圆或椭圆形组较不规则或欠规则组肿块内回声增高,周边晕圈多见,体积增大,淋巴转移少见。结论部分EPTC与滤泡性腺瘤的声像图特征相似,超声难以鉴别其良恶性,需手术病理检查,方可确诊。
- 原韶玲薛改琴杜晨翔刘建伟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