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峡 作品数:103 被引量:1,494 H指数:2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The Simulation of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an Ungauged Alpine Basin by Using Xinanjiang Model 被引量:2 2010年 由于冰雪的存在及缺乏地面观测站点资料,高寒地区的水文模拟研究一直面临很大的困难。遥感数据能够提供大范围时空尺度上的地面信息对无资料地区有很大帮助。MODIS数据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深受人们关注。本文以长江上游泥曲流域为例,探求将MODIS遥感数据与地面气温数据相结合对新安江模型径流模拟的帮助,方法步骤如下:(1)建立MODIS雪覆盖面积与流域周围站气温关系,获取气温阈值;(2)依据气温阈值判别降水形式并计算融雪水当量;(3)将雨雪分离后的降水信息输入新安江模型模拟径流,并与新安江模拟结果(未考虑雨雪分离)和实测径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改进方案(考虑雨雪分离)模拟效果更好,将有助于提高新安江模型在高寒无资料地区的径流模拟精度,为高寒无资料地区水资源管理及生态需水研究提供帮助。 舒畅 刘苏峡 莫兴国 王昆 郑超磊 张守红关键词:MODIS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种植的气候变化适应评估 被引量:7 2016年 水资源短缺影响黄淮海平原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区域布局将面临调整。论文利用IPCC 5三种代表性温室气体浓度排放路径(RCP 2.6、RCP 4.5和RCP 8.5)的多模式集成数据,基于VIP(soilVegetation-atmosphere Interface Processes)生态水文模型,模拟了2011—2059年黄淮海平原二级子流域的水资源盈亏变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水分亏缺最严重的子流域,设计无外来调水和维持2000—2010年调水总量水平的两种流域地下水采补均衡情景,对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50年代黄淮海平原农作物蒸散量增幅大于降雨量增幅,北部地区水分亏缺量将增加,南部地区水分盈余量则减少。在低到高的排放情景下,全区域水分盈余量下降0.1%-14.1%。两种地下水采补均衡情景下,2050年代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种植面积应分别减少9.8%-11.3%和7.0%-8.8%,相应产量分别增加0-11.9%和3.0%-15.9%。适当减少冬小麦种植面积,可有效减缓黄淮海地区农业水资源的不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胡实 莫兴国 林忠辉 刘苏峡关键词:黄淮海平原 水量平衡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45 2015年 基于中国东北地区98个气象站点历史数据和WCRP多模式耦合CMIP3输出的IPCC SRES A1B、A2和B1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降雨资料,计算3、6、12和24个月尺度上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M-K检测、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研究东北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 SPI能较好地检测东北地区干湿变化状况,4个时间尺度上主要的空间模态具相似的分布型,其中12个月尺度SPI显示东北大部分地区在过去50 a干旱程度呈显著加剧、范围有明显扩大的趋势,其中南部和中部辽河流域是干旱严重区;2干旱时间变化特征具明显的空间差异,南部干旱第一主周期为11 a,北部则为3.5 a;3气候变化情景下,2011-2060年的干旱以前30 a趋强,之后趋缓,且干旱高发区存在一定的北移趋势。 卢洪健 莫兴国 孟德娟 刘苏峡关键词: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气候变化 基于MS-PT的天山北坡农业灌溉用水时空格局估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和遥感数据,利用改进后基于卫星的Priestley-Taylor算法(MS-PT),估算了2018—2020年天山北坡0.1°×0.1°空间分辨率下的农业灌溉用水量,通过与定额法所得到的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并采用通量塔数据对关键结果——蒸散发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灌溉时间主要为每年的4—9月,其中7月份灌溉用水达到峰值,3年平均年灌溉用水量为98.90亿m^(3)/a,与定额法估算的结果(94.58亿m^(3)/a)相近.同时,在乌苏市、沙湾县、玛纳斯县以及呼图壁县等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农业灌溉用水量相对较大.此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及种植面积是影响天山北坡农业灌溉用水量的主要因素. 赵小萌 刘苏峡关键词:定额法 天山北坡 基于VIP模型评估不同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有效性及效率 被引量:1 2020年 参数敏感性分析可提高复杂过程模型参数优化及模型应用效率。为评估不同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在筛选农田生态系统模型敏感参数时的有效性及其效率,该研究以VIP(Vegetation Interface Processes)模型模拟华北平原土壤硝态氮为例,对比分析PSUADE(Problem Solving Environment for Uncertainty Analysis and Design Exploration)提供的8种敏感性分析方法在筛选华北平原农田土壤硝态氮敏感参数时的有效性及其效率。结果表明:在验证敏感性分析方法有效性时,Spearman秩相关系数(Spearma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EA)法和Gaussian Process(GP)法与其他方法的敏感参数筛选的结果差异较大;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MARS)、Delta Test(DT)、Sum of Trees(SOT)法、McKay法、Morris法和Sobol’法能有效筛选出敏感参数。在分析敏感性方法效率时发现,正交阵列(Orthogonal Array,OA)和基于拉丁超立方的正交阵列(Orthogonal Array-Based Latin Hypercubes,OALH)抽样方式最适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法(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MARS),所需样本量为361。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抽样方式最适合DT和SOT敏感性分析方法,所需最小样本量分别为425和510;与其他抽样方式相比,OALH抽样更适合McKay敏感性分析方法,需要样本量最少;Morris法和Sobol’法所需最小样本量分别为340和810。对于复杂过程模型,可先选用定性敏感性分析方法以较低的计算成本选择敏感的参数,再进行模型参数优化和不确定性分析。 何力鸿 莫兴国 刘苏峡关键词:土壤硝态氮 抽样方式 地球极移振幅和相位的长期变化特征及预测研究 2017年 利用来自国际地球自转参数服务局(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IERS)的1900—2013年极移数据,计算其振幅和相位序列,基于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和LS-SVM(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方法,分析了极移振幅和相位的长期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预测了极移的未来走向。结果表明:极移振幅变化在1900—2013年主要以增加趋势和6.2a的周期为主,而极移相位变化主要以趋势和低频变化为主;采用EMD对原始信号进行分解,对得到的一系列分量进行LS-SVM建模预测,对极移振幅和相位的预测是有效的;未来极移振幅将进一步加大,地极存在向约68°W的长期漂移趋势。 王勇 刘苏峡 邵亚平 彭公炳 王月玲关键词:极移 EMD LS-SVM 基于SVAT模型的冬小麦光合作用和蒸散过程研究 被引量:14 2002年 在已建立的土壤 植被 大气传输 (SVAT)模型中 ,冠层光合作用 /气孔导度耦合子模型可区分遮荫叶和受光叶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 ;作物生长子模型考虑了作物生长呼吸和维持呼吸 .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发现 ,日总蒸散量实测和模拟的根均方差 (RMSD)为 0 .6 5mm ,平均绝对差 (MAPD)为 14 % ;对冠层上部净光合作用率日变化过程而言 ,实测和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利用模型模拟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净光合作用率和蒸散的演变过程 .最后 ,分析了冬小麦蒸散和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最大叶面积指数、大气CO2浓度和叶片N含量的响应 . 莫兴国 刘苏峡 林忠辉关键词:冬小麦 光合作用 湿周法估算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以滦河水系为例 被引量:36 2010年 湿周法是以湿周作为衡量栖息地质量的指标来估算河道内流量的最小值。通过建立河道断面湿周与流量的关系曲线,依据该曲线确定变化点的位置,估算最小需水量的推荐值。根据国外对湿周法的研究应用,分别采用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关系对湿周—流量关系进行拟合。从理论上分析了湿周法采用斜率为1法和曲率最大法确定变化点的不同,得到不论采用对数函数还是幂函数关系拟合流量—湿周关系,斜率为1法的估算结果都要大于曲率最大法的估算结果。把湿周法应用到滦河流域两个水文站,以曲率最大法确定变化点,估算了两个站点的最小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①对数函数拟合流量-湿周关系得到的最小生态需水量都要大于幂函数拟合流量-湿周关系的结果;②湿周法估算的生态需水量都能满足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的要求,且较小河流对生态需水量的要求相对较大河流更高。 吉利娜 刘苏峡 王新春关键词:最小生态需水量 基于变异性范围法(RVA)的河流生态流量估算 被引量:49 2010年 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结构和功能依赖于河流水流的天然动态变化特征,即河流水文情势。变异性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AV)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河流生态系统是否得到维护。将RVA法的思路扩展到生态流量的计算,提出了一种简便、立足整体河流水文情势的生态流量估算方法。该方法使用均值与RVA阈值差计算了生态流量值,为维持河流健康生态系统提供支持。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中泥曲河的生态流量估算,得到引水坝址仁达处年可调径流量为6.44亿m3,与其他生态需水估算方法的结论基本一致。另提出了可支配系数反映河流流量可调用状况。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计划从泥曲调水8亿m3·a-1,从RVA法的理念来看,该方案对仁达至朱巴河段的生态系统将构成威胁,需谨慎实施。 舒畅 刘苏峡 莫兴国 郑超磊 张守红 邱建秀关键词:水文情势 生态流量 南水北调 湿周法估算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7 2006年 研究了不同河道几何断面的湿周法理论,分析了各种几何断面的湿周-流量关系。结果表明,当河道断面呈三角形、U型和抛物线型时,湿周-流量关系曲线可近似用幂函数拟合;当河道断面呈矩形和梯形时,湿周-流量关系曲线可近似用对数函数拟合。通过采用斜率为1法和曲率最大法确定曲线变化点,估算最小生态需水量发现,不论郡种断面,用斜率为1法和曲率最大法估算的结果差异很大,斜率为1法的估算结果均大于曲率最大法。分析同一流量下、不同断面形态对湿周法的适宜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流量下,几何尺寸接近的不同断面,矩形和梯形断面有较大的湿周值,从湿周法初衷来讲,则更有利于生物生境的保护。 吉利娜 刘苏峡 吕宏兴 门宝辉关键词:最小生态需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