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阳
- 作品数:23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丙泊酚诱导LPS刺激的树突细胞向调节性树突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①目的探讨丙泊酚(Propofol)诱导脂多糖(LPS)刺激的树突细胞(DC)向分泌白细胞介素(IL)-10的树突细胞亚群-CD11clowCD45RBhigh DC分化。②方法采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C57BL/6小鼠脾脏树突细胞,将提取的DC分为6个组,分别加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NS组),LPS 1μg/mL(L组),LPS 1μg/mL+5μg/mL丙泊酚(P1组)、LPS 1μg/mL+10μg/mL丙泊酚(P2组)、LPS 1μg/mL+20μg/mL丙泊酚(P3组)后进行培养24小时,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I-a/e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10的含量。③结果与NS组相比,L组DC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和I-a/e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同时IL-10的分泌升高;而与L组相比,较大剂量丙泊酚能显著降低DC表面分子CD80、CD40和I-a/e的表达并增强CD86的表达及IL-10的分泌(P<0.05),且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④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介导IL-10的分泌促进DC向CD11clowCD45RBhigh DC方向分化从而抑制早期炎症反应。
- 王桂岭刘庆阳徐凯智
- 关键词:丙泊酚树突细胞免疫抑制
- 脓毒症研究进展
- 背景知识脓毒症(sepsis)是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诱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国外调查...
- 张淑文刘庆阳
- 文献传递
- 树突状细胞体内回输对烫伤小鼠过度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s)与调节性树突状细胞(CD11c^(low)CD45RB^(high)DCs)体内回输对烫伤所致腹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1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99.0±0.5℃)沸水中8 s]小鼠模型。伤后即刻腹腔注射林格液(1 ml/只)抗休克治疗(烫伤组,n=21)或者腹腔注射加入自小鼠脾脏分离纯化而得DCs(10~6/ml,DCs组,n=21)或CD11c^(low)CD45RB^(high)DCs(10~6/ml,CD11c^(low)CD45RB^(high)DCs组,n=21)的林格液(1 ml/只)治疗。DCs和CD11c^(low)CD45RB^(high)DCs的分离纯化采用MiniMACS免疫磁性分离系统进行;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表达及各组小鼠腹腔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CD11c^(low)CD45RB^(high)DCs组小鼠伤后12、24、48 h腹腔液IL-6含量分别为(296.57±11.40)、(152.89±6.03)、(53.18±3.25)pg/ml,DCs组则分别为(602.44±20.64)、(304.35±9.46)、(118.30±8.90)pg/ml,均明显低于烫伤组[分别为(896.21±24.63)、(451.74±13.22)、(199.02±7.83)pg/ml,P<0.01]。同时,CD11c^(low)CD45RB^(high)DCs组腹腔液MCP-1含量[分别为(1 308.40±87.90)、(472.00±29.37)、(61.29±5.20)pg/ml]、DCs组MCP-1含量[分别为(1 708.36±103.22)、(789.23±49.02)、(86.33±6.11)pg/ml]均较烫伤组明显降低[分别为(2 019.59±129.66)、(1 067.90±65.88)、(152.87±14.28)pg/ml,P<0.01]。与烫伤组伤后12、24、48 h腹腔液TNF-α[分别为(81.63±6.02)、(54.74±4.01)、(29.45±2.51)pg/ml]比较,CD11c^(low)CD45RB^(high)DCs组和DCs组小鼠腹腔液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1)。并且CD11c^(low)CD45RB^(high)DCs组腹腔液中MCP-1、IL-6和TNF-α含量较同时相DCs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1)。结论:自身存在的CD11c^(low)CD45RB^(high)DCs和DCs具有抑制烫伤小鼠过度炎症反应的作用。
- 刘庆阳姚咏明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烫伤炎症反应细胞因子
- IL-6对脓毒症小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分化与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IL-6对脓毒症小鼠脾脏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s)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8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5),除不行盲肠结扎穿孔(CLP)外,其余操作同模型组;CLP组和3个IL-6治疗组(n=20)均采用CLP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于手术当天处死,其余4组小鼠分别于CLP模型制作后1、2、3、4 d处死,获取脾脏DC细胞和T细胞, 3个IL-6治疗组细胞分别给予IL-6(50、100、200μg/kg)体外刺激24 h,收集DC细胞和T细胞,并进一步分离和培养DCregs(CD11c-CD45RBhigh DCregs)和CD4^+T淋巴细胞,观察各组小鼠DCregs细胞比例和DCregs分泌IL-10的变化。以假手术组CD4^+T细胞为对照组,将CLP小鼠的DCregs分别和CLP小鼠CD4^+T淋巴细胞(IL-6未刺激组)、经IL-6刺激的CLP小鼠CD4^+T淋巴细胞+IL-10抗体、经IL-6刺激的CLP小鼠CD4^+T淋巴细胞+IL-10同型对照抗体混合培养24 h,观察各组CD4^+T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水平的变化。结果:IL-6可呈剂量依赖性促进DCregs分化及促进Dcregs分泌IL-10;IL-6还抑制了CLP小鼠CD4^+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Th2极化,降低CLP小鼠IL-4的水平,这一作用与IL-10的分泌相关。结论:IL-6可诱导CLP小鼠DC向调节性DC细胞亚群分化并诱导IL-10的分泌,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2分型,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 王跃新刘庆阳刘庆阳吴瑶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脓毒症
- 脓毒症研究进展
- 脓毒症(sepsis)是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诱发脓毒性休克(Sepdc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ltiple Organ DysfunctionSyndrome,MODS)。本文介绍了脓毒症的...
- 张淑文刘庆阳
- 关键词:脓毒症发病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信号转导受体基因多态性
- 文献传递
- 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不同时相点切痂对烫伤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单纯烫伤组(64只)、休克期切痂组(40只)、非休克期切痂组(24只)。对照组不作烫伤处理;其他组均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其中后两组分别于伤后36、120 h行切痂植皮术。单纯烫伤组分别于伤后6、12、24、72、120、168、216、288 h处死;两个切痂组分别于伤后72~288 h、168~288 h(时间间隔同上)处死,留取血液标本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单核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率、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IL)4浓度的变化,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伤后6 h开始,单纯烫伤组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升高,24 h达峰值(18.19±1.42)%,之后迅速回落,于伤后72 h降至低谷(8.25±0.56)%,随着时间延长又逐渐升高,288 h时(17.81±1.99)%接近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168~288 h两个切痂组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P<0.01)。单纯烫伤组伤后6 h单核细胞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率急剧下降,伤后24 h已低于对照组[(37.2±2.4)%]的20%,之后逐渐升高,伤后288 h为(18.8±2.8)%,明显低于两个切痂组(P<0.01)。伤后6 h开始,单纯烫伤组血浆IFN-γ浓度迅速上升,24 h时达峰值(440.8±25.1)ng/L,之后逐渐回落,288 h降至低谷(51.3±37.0)ng/L;而IL-4水平则呈线性上升,于伤后288 h达峰值(78.1±2.8)ng/L;伤后72~288 h单纯烫伤组单核细胞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率与休克期切痂组IFN-γ/IL-4比值呈明显的负相关(r= -0.96,P<0.05)。结论大鼠烫伤后切痂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凋亡,减缓IFN-γ/IL-4倒置的趋势,改善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其中在单核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方面,休克期切痂较非休克期切痂效果显著。
- 刘庆阳胡森程爱国邱方浦践一黎君友吕艺周国勇盛志勇
- 关键词:淋巴细胞细胞凋亡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切痂
-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8年
- 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可将特异性抗原捕获、加工、呈递给淋巴器官,特异性致敏原始T细胞。一群可诱导外周免疫抑制的树突状细胞亚群——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s),通过诱导T细胞亚群向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和下调Th1/Th2的比值影响机体免疫状态。获取足量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进行过继治疗,可为临床自身免疫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
- 刘庆阳姚咏明张淑文
- 关键词: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免疫反应
- 丙泊酚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
- 2016年
- 1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一氧化氮(NO)分泌量的影响。2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MES13)均匀接种在48孔板上,将细胞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脂多糖组(10μg/mL)和脂丙1组(脂多糖10μg/mL+丙泊酚5μg/mL)、脂丙2组(脂多糖10μg/mL+丙泊酚10μg/mL)、脂丙3组(脂多糖10μg/mL+丙泊酚20μg/mL),每组各设5个复孔。按照以上分组添加刺激后继续培养48小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照相,再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及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3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凋亡率降低并且NO分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脂多糖组比较,脂丙2组和脂丙3组细胞增殖均明显减轻、NO分泌量均减少,并且细胞凋亡率均有所升高,而脂丙1组与脂多糖组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大剂量的丙泊酚能够抑制脂多糖引起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NO分泌增加,并诱导其凋亡,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 赵芳王晓群刘晓刘艳丽刘庆阳徐凯智
- 关键词:丙泊酚肾小球系膜细胞脂多糖细胞增殖一氧化氮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 2012年
-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l)对分泌IL-10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亚群CD11c^low CD45RB^high DC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b/c小鼠脾脏CD11c^low CD45RB^high DC和CD4+T淋巴细胞,加不同浓度HMGB1处理(20,100,500ng/ml,以不加HMGBI的细胞作为对照)CD11c^low CD45RB^high DC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low CD45RB^high DC表面分子CD40、CD80、CD86、I—a/e及Toll样受体(TLR)4的表达强度;应用ELISA检测CD11c^low CD45RB^high DC培养液中IL-10的含量。将CD4+T淋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未刺激组(加入未经HMGB1处理的CD11c^low CD45RB^high 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HMGB1刺激组(加入经500ng/ml HMGB1处理后的CD11c^low CD45RB^high 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HMGB1刺激+抗体1组(加入经500ng/ml HMGB1处理后的CD11c^low CD45RB^high DC、抗IL-10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和高浓度HMGBI刺激+抗体2组(加入经500ng/ml HMGB1处理后的CD11c^low CD45RB^high DC、IL-10的同型对照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与未加HMGB1刺激相比,HMGB1能显著增强CD11c^low CD45RB^high DC表面分子CD86、TLR4的表达及IL-10的分泌,其中IL-10分泌呈HMGB1浓度依赖性。高浓度HMGB1刺激组IFN-γ水平为(279±17)pg/ml,显著低于未刺激组(963±11)pg/ml(P〈0.05);高浓度HMGBl刺激组IL-4水平为(3724-14)pg/ml,明显高于未刺激组(213±10)pg/ml(P〈0.05)。结论HMGB1可促进CD11c^low CD45RB^high DC IL-10的分泌,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2型反应分化,通过激活CD11c^low CD45RB^high DC介导机体免疫抑制活性。
- 刘庆阳姚咏明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免疫
-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对脓毒症的调控效应及潜在问题被引量:5
- 2011年
- 失控性炎症反应是严重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控制烧(创)伤早期过度炎症反应已成为防止并发脓毒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对严重烧(创)伤后炎症因子及其受体过度表达进行负向调控,同时维持机体免疫反应平衡状态,已成为防治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的根本策略。为下调损伤早期过度炎症反应,人们曾对急、危、重症患者采用拮抗炎症因子的治疗策略,
- 姚咏明刘庆阳
- 关键词: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脓毒症免疫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