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义杰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棉花
  • 5篇黄萎病
  • 4篇棉花黄萎病
  • 4篇基因
  • 3篇轮枝
  • 3篇轮枝菌
  • 3篇大丽轮枝菌
  • 2篇棉花黄萎病菌
  • 2篇棉花品种
  • 2篇克隆
  • 2篇黄河流域
  • 2篇黄萎病菌
  • 2篇基因敲除
  • 2篇ITS
  • 2篇病菌
  • 1篇带菌
  • 1篇带菌检测
  • 1篇低致病力
  • 1篇真菌
  • 1篇真菌检测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0篇刘义杰
  • 9篇朱荷琴
  • 9篇李志芳
  • 9篇冯自力
  • 9篇赵丽红
  • 9篇师勇强
  • 8篇王玲飞
  • 7篇李彩红
  • 2篇杨家荣
  • 1篇周芳芳

传媒

  • 2篇中国棉花
  • 2篇棉花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离自棉花的轮枝菌“种”的鉴定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已知引起植物萎蔫病的轮枝菌有5个"种",本研究旨在澄清在中国引起棉花黄萎病的轮枝菌的"种"类。【方法】从中国12个省84个县分离获得310个轮枝菌菌株,采用生物学性状观察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种"的鉴定。【结果】298株均产生黑色微菌核和轮枝状分生孢子梗,为典型的大丽轮枝菌,另有12个菌株培养性状较为特殊(不产生微菌核,出现黑色菌丝或厚壁孢子),经温度敏感试验、PCR特异扩增及ITS序列进一步鉴定,2株被确定为变黑轮枝菌,其它10株被确定为大丽轮枝菌,没有出现黑白轮枝菌。【结论】在中国三大棉区,棉花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但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均分离到1株变黑轮枝菌,其在棉花黄萎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大丽轮枝菌的互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朱荷琴冯自力李志芳师勇强赵丽红李彩红刘义杰王玲飞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棉花黄萎病
黑白轮枝菌基因组中微卫星的频率和分布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明确重要植物病原真菌黑白轮枝菌基因组中的微卫星(SSR)分布情况,利用软件SciRoKo从已测序的VaMs102菌株基因组(32.8 Mb)中,成功搜索得到4224个SSR。结果显示,三碱基重复微卫星的数量最多,为1481个,占SSR总数的35.1%;其次是二碱基、六碱基、四碱基和五碱基;单碱基重复的微卫星数量最少,为308个,仅占总数的7.3%。不同重复单元的微卫星在黑白轮枝菌基因组中的分布是非随机的,具有明显的偏好性。单碱基、二碱基、四碱基和五碱基偏爱出现于非编码区,尤其是基因间区。三碱基和六碱基重复微卫星较为集中分布在外显子区,并且重复次数变化丰富,推断黑白轮枝菌编码区的SSR可能会通过调节自身的重复次数来适应新环境。
李志芳冯自力赵丽红师勇强李彩红王玲飞刘义杰朱荷琴
关键词:基因组简单重复序列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CYC8的功能分析
以棉花黄萎病菌强致病力菌核型菌株Vd080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为平台,采用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测定了800株突变体的致病力。历经2轮筛选,得到了25株单拷贝插入的低致病力突变体,并克隆得到了插入失活的致病相关基因。以...
刘义杰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相关基因基因敲除实时定量PCR
文献传递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敲除技术在丝状真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近年来不少丝状真菌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已成为真菌研究的一个热点。利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敲除基因是研究丝状真菌功能基因的常用方法之一,基因敲除是通过外源DNA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重组,可以敲除整个基因,或者将一个基因替换成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或者用一个调控启动子替换一个基因正常的启动子,从而精细地定点修饰和改造基因DNA片段的技术。本文简述了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ATMT)进行基因敲除的技术在丝状真菌基因组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李彩红李志芳冯自力赵丽红师勇强王玲飞刘义杰朱荷琴
关键词:基因敲除同源重组丝状真菌
棉花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种群分析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体内具有自主繁殖和传递的特性,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受到广泛关注。棉花是一个被高度驯化的作物,分离鉴定其内生真菌可以为开发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微生物农药和增产菌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多次试验,优化并制定从棉花...
李志芳王玲飞冯自力赵丽红师勇强李彩红刘义杰朱荷琴
关键词:棉花内生真菌
文献传递
1998-2011年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抗病性评述被引量:14
2013年
比较分析1998-2011年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560个参试品种(系)的抗病性表明:品种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而抗黄萎病性和兼抗性水平较低;常规品种与杂交种抗病性差别不大,中熟、中早熟品种抗性总体好于早熟品种。参试品种的总体抗黄萎病指数和兼抗指数分别较1991-1997年参试品种高9.4和4.6百分点,总体抗枯萎病指数与之相当。参试品种中抗病品种比例的变化趋势为,抗枯萎病品种比例在达到较高水平后有回落趋势,抗黄萎病和兼抗品种比例起伏不稳,仍在较低水平。
师勇强冯自力李志芳赵丽红李彩红王玲飞刘义杰朱荷琴
关键词:黄河流域棉区病情指数
我国主栽抗虫棉品种棉铃病害发生种类和抗性比较被引量:9
2013年
本研究对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过的棉花品种和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黄河流域点参试品种及其抗病对照‘中植棉2号’、感病对照‘冀棉11’,共40个品种(品系)进行了铃病发生情况调查.田间铃病的发生以红腐、红粉为主,分别占45.8%、26.7%;其次是疫病(16.7%)和黑果病(10.8%).利用SAS软件将烂铃率进行聚类分析(离差平方和法),可以把供试的40份材料分成3类,第一类为铃病发生较轻类型,铃病发生率为4.6%~10.7%;第二类为铃病发生中等类型,铃病发生率为9.8%~13.6%;第三类为铃病发生较重类型,铃病发生率为17.5%~24.4%.结果表明,陆地棉不同品种之间对铃病的抗性差异显著,棉花育种中应注意选育对铃病抗性较好的品种.
冯自力李志芳师勇强赵丽红李彩红王玲飞刘义杰朱荷琴
关键词:棉花品种铃病国家区试
黄河流域棉花种子携带真菌检测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离体平皿测定法,分别对黄河流域8个不同抗病性的常规棉花品种,进行种子内部和外部带菌检测,根据分离纯化的真菌核糖体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棉花种子外部携带了10种真菌,内部寄藏了7种,优势菌群是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滕仓赤霉菌(Gibberella intermedia)。部分品种的种子外部检测到了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但并未发现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另外在种子内部均没有检测到棉花枯黄萎病菌。
赵丽红李志芳冯自力师勇强王玲飞李彩红刘义杰朱荷琴
关键词:棉花种子带菌检测
棉花黄萎病菌低致病力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致病相关基因克隆被引量:2
2015年
本研究通过对菌核型强致病力菌株Vd080产生的800个T-DNA插入突变体进行致病力测定,筛选得到31株致病力极显著降低的突变体,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性状分析。分子验证结果表明,这些低致病力突变体均为阳性,且有25株的T-DNA为单拷贝插入。与野生型菌株Vd080相比,这25株低致病力突变体菌落形态变异丰富,除了8株与野生型菌株形态一致的菌核型突变体外,还有3株黄色菌丝型,2株白色菌丝型和12株中间型突变体。此外,多数突变体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粗毒素产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各生理指标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借助TAIL-PCR技术和Vd Ls.17的基因组数据库,进一步获得了这25株单拷贝插入低致病力突变体T-DNA的侧翼序列,并从Vd080中成功克隆得到了影响黄萎病菌致病力的相关基因。
刘义杰李志芳冯自力赵丽红周芳芳师勇强杨家荣朱荷琴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基因克隆
大丽轮枝菌致病力与寄主棉苗落叶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4年
以棉花黄萎病菌强致病力菌株Vd084、Vd082和弱致病力菌株Vd001为供试菌株,以耐病品种中棉所35和感病品种冀棉11为鉴别寄主,采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体法,首先明确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与落叶间的关系,然后采用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特异引物D-1/D-2和非落叶型菌株特异引物ND-1/ND2对供试菌株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10^7mL-1的常规接种量下,3个菌株均能导致棉苗出现落叶;与弱致病力菌株相比,强致病力菌株出现落叶的时间早3d,且落叶株率高。在接种量为1×10^5~1×10^7mL-1,强致病力菌株的落叶株率显著高于弱致病力菌株,当接种量达到1×10^8mL-1时,强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间差异不明显。3个菌株在耐病品种上的落叶株率(28.8%)显著低于感病品种(37.7%)。分子检测表明,2个强致病力菌株Vd084和Vd082为落叶型菌株,弱致病力菌株Vd001为非落叶型菌株。结果显示,该2对引物检测出的非落叶型菌株Vd001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条件下仍能导致棉苗落叶。可见,对于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检测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方法,尤其是模拟大田间条件的检测方法更为重要。
冯自力李志芳朱荷琴赵丽红师勇强王玲飞刘义杰杨家荣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分子检测生物测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