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胜斌

作品数:86 被引量:1,166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4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5篇盆地
  • 54篇鄂尔多斯盆地
  • 28篇延长组
  • 19篇致密
  • 15篇延长组长
  • 14篇地质
  • 14篇储层
  • 13篇三叠
  • 12篇油层
  • 11篇页岩
  • 11篇砂岩
  • 10篇页岩油
  • 10篇油层组
  • 9篇孔隙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致密砂岩
  • 8篇三叠系
  • 7篇二郎坪群
  • 6篇地质意义

机构

  • 74篇中国石油天然...
  • 52篇低渗透油气田...
  • 10篇中国石油
  • 6篇河南省地质调...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长江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长庆...
  • 2篇西北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首钢集团
  • 1篇河南省地矿局

作者

  • 84篇冯胜斌
  • 41篇牛小兵
  • 34篇尤源
  • 29篇梁晓伟
  • 14篇王芳
  • 13篇淡卫东
  • 12篇贺静
  • 11篇辛红刚
  • 10篇袁效奇
  • 8篇李卫成
  • 7篇李廷艳
  • 7篇王成玉
  • 7篇徐黎明
  • 7篇郝炳英
  • 6篇罗顺社
  • 6篇毛振华
  • 6篇彭翼
  • 6篇王永宏
  • 6篇燕长海
  • 5篇张居增

传媒

  • 11篇低渗透油气田
  • 6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世界地质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沉积学报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2篇石油科技论坛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有色金属(选...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产与地质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冲决:河道演化关键环节的综述与讨论
2023年
有关冲决的研究已充分应用于地质学、地貌学、水工学等领域,但尚未受到国内沉积学家的充分重视。在梳理相关争议性问题的基础上,综述并讨论有关冲决概念、成因、演化、识别、应用等关键问题。主要成果包括:(1)阐述冲决的概念,以及冲决与决口、改道的异同,并建议使用狭义的冲决概念来解释大规模的河道改道;(2)明确坡度比是冲决的主要控制因素,天然堤的抗冲性(砂质天然堤还是泥质天然堤)、泛滥平原的地貌特征(地表植被,水位,排水状况,废弃河道)是河道冲决的次要控制因素;(3)总结了冲决的演化模式与识别标准,提出了适用于储层沉积学的分类方案;建议国内的沉积学家使用决口型冲决与废弃河道再占用型冲决识别不同的河道类型与演化方式,或使用地层过渡型冲决与地层突变型冲决的分类方案来区分河道之间的叠置关系;(4)讨论了冲决在储层构型、河型转化等当前热点问题中的应用前景。建议引入冲决的概念来完善储层构型领域5级构型的演变、大型河道化体系的地质知识库的建立,以及异旋回对储层构型的影响;补充河型转化当中大型单一河道与网状化河道相互转化的沉积模式。有关冲决问题的综述与讨论为储层沉积学家恢复古河道演化方式,建立更加精准的地质模型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陈薪凯周树勋辛红刚李成李成李卫成李卫成冯胜斌毛振华殷亮亮
关键词:储层构型河型转化改道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规模富集可开发主控因素被引量:132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中与烃源岩互层或紧邻的致密砂岩储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该致密砂岩储层中的石油资源是典型的致密油。截至2014年,探明了中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建成了3个致密油藏水平井技术示范区和3个规模开发试验区。研究认为,优质烃源岩广覆式分布、细粒级砂体大面积展布、储层2~8μm的小孔隙极发育、充注成藏动力强等有利的成藏条件及四者间的有效组合是形成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规模富集的关键;长7致密砂岩储层工程品质好、原油油质好且溶解气含量高、油层中性—弱亲水润湿性,有利于致密油的采出;盆地致密油勘探潜力巨大,初步评价长7致密油资源量达20×108t,是油田可持续稳产的重要资源保障。
付金华喻建徐黎明牛小兵冯胜斌王秀娟尤源李涛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砂体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4年
以野外露头调查和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运用粒度分析和薄片鉴定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湖盆底的形状类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砂体沉积特征被分析了。致密油砂体成因类型被划分了。致密油砂体纵向、平面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被探讨了。研究结果表明:湖盆中部长7主要发育三种成因类型的致密油砂体,即砂质碎屑流、浊积岩和滑塌岩,其中砂质碎屑流是致密油最主要的储集体。湖盆中部受朵体加水道重力流沉积作用控制.细粒级砂体分布广、厚度大。砂体的形成与分布范围主要受湖盆底形控制,湖盆坡脚及湖底平原是有利的致密油砂体叠合发育区。
王芳冯胜斌梁晓伟甄静郝炳英
关键词:砂质碎屑流砂体成因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延长组露头剖面砂岩组分及地质意义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延长组露头剖面发育,地层出露齐全,是研究陆相湖盆沉积特征和生油特征的有利地区。该文对周缘延长组露头剖面作了系统采样和测定,显微镜下观察了砂岩碎屑组分,并采用计点法对组分进行了统计。根据碎屑组分与重矿物组合特征,结合盆地内部钻井剖面碎屑组分特征,对延长组物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期存在东北、东南、西南、西部、西北及北部等多个不同方向的物源,其中东北、西部和西北物源控制的沉积体系延伸远、分布范围广;不同物源控制沉积体系及同一沉积体系不同沉积期砂岩的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合及填隙物成分和组合存在较大差异。综合研究表明,盆地周缘延长组露头剖面砂岩组分特征研究对盆地物源分析和沉积体系划分、砂体展布、有利储层预测、钻井剖面地层对比及井位部署和储层改造均具有重要意义。
贺静冯胜斌袁效奇韩鹏解古巍张才利
关键词: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57
2013年
通过对长7致密油储层的核磁共振测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储集空间特征。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孔隙孔径分布范围宽,储层中大孔、中孔、小孔、微孔及纳米孔孔隙类型均发育,且孔径分布范围、孔隙类型和主体孔隙类型受储层致密程度的控制作用明显;长7致密油储层大孔至纳米孔孔隙均含油,且微孔至纳米孔孔隙含油饱满。长7致密油储层微孔、纳米孔孔隙类型的识别及其含油的认识对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冯胜斌牛小兵刘飞杨孝刘小静尤源王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孔隙特征核磁共振技术
一种低渗透小规模底水油藏不同井型注采转换的开发方法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中底水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渗透小规模底水油藏不同井型注采转换的开发方法。针对低渗透小规模底水油藏含油面积小、油层薄、注采配套难等特征,采用水平井与直井相结合、注水井与采油井互相转换...
王永宏韩永林蒲磊冯胜斌李弛李成史立川叶博淡卫东刘艳妮崔小丽
国外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及其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启示被引量:31
2013年
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致密油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致密油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难、分类评价难、预测难,并且孔隙结构与油气赋存和渗流的关系复杂等。国外在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发现了纳米孔喉储集类型并研究了其成因;逐级深入,形成了微观尺度分析测试系列方法;发展了数字岩心技术;定量分析了矿物成分及其在微观渗流中的作用;有效识别和表征了微裂缝;对比分析了储层中各类孔隙及流体分子的尺度。根据国外的经验,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指出要在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测试手段上有所突破;要证实致密油储层中纳米级孔隙的存在与否及其贡献;要揭示致密油储层中孔隙和喉道的配置关系;要认识致密油储层中微裂缝发育及分布规律;要探讨致密油储层改造及储层保护的手段。
尤源牛小兵辛红刚冯胜斌宋娟毛振华张丹丹
信阳市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
2008年
信阳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构造发育,多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主要的地质灾害问题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膨胀土,这些地质灾害问题制约了该市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此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这些地质灾害问题均可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减轻或得以治理,从而恢复其良好的地质环境。
杨进朝冯胜斌张青锁
关键词:地质灾害
鄂尔多斯盆地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产能快速评价技术
程启贵杨克文彭惠群石玉江牛小兵王成玉梁晓伟淡卫东周金昱辛红刚周树勋冯春珍刘丽丽焦创赟冯胜斌
该项目通过系统总结和提炼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特征,建立了统一的低渗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和分区分层油层识别图版及经济有效开发电性下限;探索形成了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产能快速评价技术。该项技术降低了产能建设风险,又...
关键词: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产能建设
豫西嵩县上庄坪铅锌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上庄坪铅锌银矿床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在北秦岭二郎坪群发现的硫化物矿床。笔者通过对矿床矿石、容矿同岩、重晶石岩的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地质特征研究,探讨成矿构造环境、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问题。研究表明.矿石和容矿围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组成模式均为右倾型.矿石与围岩在Cu-Pb-Zn判别图解中投点区域一致.矿石Zn/(Zn+Pb)与冲绳海槽和上向黑矿矿石特征相似、与TAG和EPR13°N区硫化物存在差异.矿石具较高As、Sb和Pb与低Cu、Cd和Se元素特征.认为该矿床成矿元素来源于壳幔混合、但以壳源为主的围岩变(石英)角斑岩和变细碧岩。矿石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热水沉积重晶石岩和硅质岩的紧密共生关系说明,上庄坪矿床是弧后盆地构造环境海底热液喷流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重晶石岩、硅质岩、矿床纵向和横向分带是寻找和勘探该类矿床的重要标志和依据。
杨进朝冯胜斌彭翼燕长海曾宪友王建明胡绍斌
关键词:地球化学二郎坪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