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宇鹏
- 作品数:9 被引量:119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套作糯玉米对连作菜田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分析套作糯玉米及其秸秆还田种植模式下土壤特性的变化规律和蔬菜产量的差异,明确套作模式及秸秆还田避免发生连作障碍的效果。【方法】以西兰花、青刀豆和糯玉米为研究材料,设置青刀豆套作糯玉米且糯玉米秸秆还田-西兰花、青刀豆套作糯玉米且糯玉米秸秆不还田-西兰花、青刀豆-西兰花,共3个处理,分别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收获期各类作物产量。【结果】2010年、2011年的秋季西兰花产量表现为套作还田处理>套作不还田处理>连作处理。套作处理及玉米秸秆还田处理通过合理协调利用养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蔬菜套作种植降低了土壤无机氮浓度,提高了无机氮利用效率;套作处理和套作还田处理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蔬菜连作种植由于根系分泌物的刺激使土壤多酚氧化酶升高,同时土壤自毒物质的积累导致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降低了土壤中的毒性。【结论】套作及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有机质含量及脲酶活性,提高作物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使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维持在适宜的水平。
- 张洁莹宁堂原冯宇鹏张学鹏孙涛李增嘉
- 关键词:套作秸秆还田土壤特性
- 黑龙港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 为研究黑龙港地区冬小麦生育时期在无灌溉条件下的耗水特性及产量性状,并筛选出雨养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笔者选取了11个当地或周围地区主栽冬小麦品种,在整个生育时期不进行灌溉的品种筛选试验,并根据冬小麦的产量、耗水量和...
- 杨萌刘建刚张耀耀殷力冯宇鹏张婷褚庆全
- 关键词:冬小麦雨养条件聚类分析
- 不同生物降解地膜对大蒜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4年
- 以大蒜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降解地膜的物理性能和降解特性,并测定了蒜头产量和生物产量。结果表明,4种生物降解地膜物理性能和降解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对大蒜的生物产量和蒜头产量有显著影响。SND1、SND2两种地膜降解速度较快,降解期不能满足大蒜的需要,大蒜产量比对照低。SND3尽管在大蒜收获前未出现明显降解,但透光率较低、雾度较高,其产量比对照显著降低;SND4在大蒜收获前未出现明显降解,且透光率和雾度与对照接近,产量略高于对照,表明选择功能期满足需要、透光率和雾度适宜的降解地膜,可以实现降解与功能的同步,不仅利于增产,而且可通过降解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 张淑敏冯宇鹏米庆华宁堂原徐静
- 关键词:物理性能降解特性大蒜
- 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9
- 2015年
- 采用基质诱导呼吸法和CO2释放量法,研究了冬小麦季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常规翻耕、免耕和深松)和秸秆处理(秸秆还田和无秸秆还田)对夏玉米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主要在0~10 cm土层起作用.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活性,降低呼吸熵,在苗期和开花期提高土壤呼吸,而在灌浆期、腊熟期和收获期降低土壤呼吸;在相同秸秆处理条件下,深松和免耕比常规翻耕能显著降低土壤呼吸和呼吸熵,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活性.整个生育期,秸秆还田结合保护性耕作能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活性,降低呼吸熵,与常规翻耕无秸秆还田相比,深松秸秆还田和免耕秸秆还田0~10 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平均提高了95.8%和74.3%,微生物活性提高了97.1%和74.2%.
- 李晓莎武宁刘玲冯宇鹏徐旭韩惠芳宁堂原李增嘉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活性土壤呼吸
- 近30年吴桥县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为了给地处黑龙港地区的河北省吴桥县制定冬小麦稳产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1981—2013年吴桥县的气象数据和SIMETAW模型,分析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及播种—返青期、返青—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开花—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的降水量、需水量、耗水强度及水分亏缺指数(CWDI)的变化趋势;同时利用5年滑动平均法将分析年份冬小麦实际产量分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计算了不同降雨年型下冬小麦减产率的变异系数。结果表明,近30年河北省吴桥县冬小麦生育时期的水分亏缺指数和需水量均呈现轻微的上升趋势;冬小麦发生干旱的概率为93.75%,其中,中旱和重旱发生概率为65.52%。冬小麦生育时期的平均日降雨量呈现从冬小麦生育中期向后期转移的趋势,日耗水强度表现为从生育后期向生育中期移动的趋势,这是导致返青—拔节期和拔节—开花期水分亏缺指数较大的重要原因。冬小麦减产率的变异系数的绝对值在缺水年最大,为154.241;在丰水年最小,为1.999;正常年份为24.776。因此,冬小麦拔节—开花期的及时灌溉对于保障冬小麦的稳产增产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在缺水年份调整冬小麦的水分管理制度,在冬小麦拔节初期一次性充分灌溉或在拔节初期和中后期分次进行少量灌溉。
- 杨萌冯宇鹏林倩陈阜褚庆全
- 关键词:冬小麦需水量干旱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籽粒糖类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试验设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的长期定位大田中,在常规耕作、旋耕、耙耕和免耕4种耕作方式下分别设置秸秆还田与不还田两种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与否对小麦、玉米收获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及淀粉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期籽粒中淀粉的合成与蔗糖的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淀粉积累量较低的耕作方式下,蔗糖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却没有相应的降低,说明籽粒的贮存容量和物质转化能力成为影响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旋耕和免耕的籽粒贮存容量和物质转化能力明显高于耙耕与常规耕作,从而使千粒重明显增加,加之耕作对穗数的影响,最终表现为旋耕与免耕的产量较高。秸秆还田有利于小麦产量的增加,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大。因此,少免耕配合秸秆还田有利于籽粒的充实,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 赵华桐周舫颜红栾培军张建朋冯宇鹏陈国庆宁堂原
- 关键词:耕作秸秆还田玉米糖类
- 年内轮耕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在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设置6种年内轮耕模式,即小麦季免耕玉米季免耕(WZ-MZ)、小麦季免耕玉米季深松(WZ-MS)、小麦季深松玉米季免耕(WS-MZ)、小麦季深松玉米季深松(WS-MS)、小麦季翻耕玉米季免耕(WC-MZ)、小麦季翻耕玉米季深松(WC-MS),探讨年内轮耕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MS的年内轮耕模式比MZ有利于0~40 cm土层微团聚体聚成更大粒级的团聚体和保护大团聚体免受破坏;无论玉米季免耕还是深松条件下,与WZ、WC相比,WS能提高10~40cm土层〉0.25 mm粒级的大团聚体含量;WZ和WS比WC能显著提高土壤表层有机碳及全氮,使更多的碳、氮在土壤表层聚集;MS比MZ能降低0~10 cm和提高10~40 cm土层团聚体中有机碳及全氮含量;WZ能显著提高土壤0~10 cm土壤团聚体中C/N;无论小麦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MS比MZ能降低0~10 cm和提高10~40 cm土层团聚体中C/N。
- 聂良鹏李增嘉宁堂原郭利伟冯宇鹏李娜丁娜
- 关键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 黑龙港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 为研究黑龙港地区冬小麦生育时期在无灌溉条件下的耗水特性及产量性状,并筛选出雨养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笔者选取了11个当地或周围地区主栽冬小麦品种,在整个生育时期不进行灌溉的品种筛选试验,并根据冬小麦的产量、耗水量和...
- 杨萌刘建刚张耀耀殷力冯宇鹏张婷褚庆全
- 关键词:冬小麦雨养条件聚类分析
- 文献传递
- 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土壤质量与生产力的影响
- 本研究于2011-2012年在山东省龙口市北马镇前诸留村和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以大田试验为主,结合室内生理生化分析,系统研究了秸秆还田下常规、耙耕、旋耕与免耕4种耕作方式和5种施氮量(N0,N1,N2,N3,N...
- 冯宇鹏
- 关键词:小麦玉米耕作方式施氮量微生物特性生产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