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伟

作品数:27 被引量:183H指数:9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腰椎
  • 9篇内固定
  • 7篇骨折
  • 6篇椎弓
  • 6篇椎弓根
  • 6篇螺钉
  • 5篇椎间融合
  • 5篇椎体
  • 4篇生物力学
  • 4篇疗效
  • 4篇后路
  • 4篇脊柱
  • 4篇骨质
  • 3篇有限元
  • 3篇融合器
  • 3篇疏松性
  • 3篇前路
  • 3篇缺损
  • 3篇椎间融合器
  • 3篇椎体后凸

机构

  • 19篇郑州市第一人...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7篇冯伟
  • 17篇勾瑞恩
  • 15篇刘纪恩
  • 14篇曹珺
  • 8篇靳安民
  • 8篇郝少飞
  • 6篇于博
  • 6篇母心灵
  • 5篇方国芳
  • 4篇薛剑
  • 3篇薛忠林
  • 3篇王宇
  • 3篇敖俊
  • 3篇张辉
  • 2篇高旭
  • 1篇赵卫东
  • 1篇梁祁枫
  • 1篇苏建敏
  • 1篇辛若冰
  • 1篇刘宏建

传媒

  • 4篇河南外科学杂...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09
  • 4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寰椎侧块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 观察经后路寰椎侧块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寰椎侧块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21例患者的效果。本组病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9-78岁,平均41岁;包括陈旧性枢椎齿状突骨折15例,齿状突横韧带断裂不稳2例,齿状突游离小骨4例。8例伴有不同程度脊髓受压损伤症状,按ASIA分级8例均为D级。术前均采用颅骨牵引,达到复位或基本复位后再手术。术后影像学观察,同时按JOA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及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本组病例均获得良好的寰枢椎稳定效果,症状缓解,术中无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损伤。JOA评分1年平均改善率82.26%,有效率100%,优良率85.71%。SF-36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提高,8例有神经症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经颅骨牵引复位联合寰椎侧块及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复位及内固定作用确实,稳定性好,寰枢椎植骨融合率高。
刘纪恩郝少飞勾瑞恩冯伟
关键词:寰枢椎不稳侧块椎弓根内固定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人工骨对骨缺损修复的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背景:为改善羟基磷灰石强度低、韧性差的缺点,尝试将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聚羟基丁酸戊酯和高亲水性材料聚乙二醇与之共混制备复合材料。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Nano-HA-PHBV/PEG)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并与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相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分析,体内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及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自制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和Nano-HA-PHBV/PEG人工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15mm节段性骨缺损,左侧植入Nano-HA-PHBV/PEG人工骨为实验组,右侧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术后2,4,8,16,24周分别处死6只兔子取材,用骨密度测量仪测量缺损修复区骨密度;术后4,8,16,24周在骨密度测试结束后切取完整桡骨标本,行三点抗弯试验测量弯曲强度。结果:X射线显示4周后两组骨缺损处植入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骨缺损处均有新骨形成;实验组新骨密度在材料植入8周后开始高于对照组(P<0.05);16,24周时实验组桡骨弯曲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ano-HA-PHBV/PEG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其成骨能力优于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冯伟靳安民张辉薛忠林闵少雄敖俊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聚乙二醇人工骨骨缺损
腰椎弹性内固定对邻近椎间盘应力影响的比较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分析自行研制腰椎"U"形弹性内固定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腰椎弹性内固定及刚性内固定术后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垂直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各种生理载荷,观察两种模型不同载荷时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在各种载荷下弹性内固定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平均有效应力均小于刚性内固定,椎间盘后外侧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U"形弹性内固定与刚性内固定相比,术后能明显降低邻近节段椎间盘内应力,有利于减少和预防邻近节段退变,有望成为进行腰椎内固定较好的一种装置。
冯伟靳安民方国芳于博王宇薛剑
关键词:弹性内固定椎间盘生物力学
腰椎“U”形弹性内固定器的研制及力学评价
2009年
目的介绍腰椎"U"形弹性内固定器的研制,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生物力学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镍钛合金设计一种腰椎弹性内固定器。选择1名成年男性志愿者,以L4、5节段为研究对象,采用螺旋CT对其进行层厚1.0 mm的连续水平扫描,借助Mimics 11.11软件,建立L4、5节段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同时根据椎弓根螺钉、连接棒的几何尺寸及力学参数分别添加螺钉和连接棒模型,建立腰椎"U"形弹性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施加垂直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各种生理载荷,对不同载荷下模型各部分的应力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弹性内固定系统各部分于垂直压缩时所受应力远小于其他状态(P<0.001);不同载荷下应力主要分布在"U"形弹性棒上,螺钉各部受力较为均匀。结论腰椎"U"形弹性内固定器设计独特,能减少术后应力遮挡及椎弓根螺钉应力集中,有望成为较好地进行腰椎弹性内固定的一种装置。
于博靳安民方国芳冯伟王宇薛剑
关键词:弹性内固定形状记忆合金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前路腰椎间融合后路关节突螺钉固定术螺钉应力的有限元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建立L4,5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研究前路腰4/5椎间双枚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加后路两种关节突螺钉内固定(TLFS和TFPS)后的应力特点。方法:选择一名青年自愿者的正常腰椎,进行螺旋CT层厚0.625mm的连续水平扫描,将所得的数据以Dicom格式转入计算机,借助Mimics11.1软件,建立L4-5节段的几何模型。将几何模型转入Simpleware2.1软件,同时将螺钉和cage以STL格式转入Simpleware软件进行匹配,模拟前路椎间双枚cage融合加后路TLFS固定、前路椎间双枚cage融合加后路TFPS固定等两种临床术式,从而建立TLFS和TFPS有限元模型,导入Abaqus6.51进行分析,在L4椎体上表面施加500N压力模拟轴向压缩、再施加10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各种生理载荷,观察不同载荷下螺钉的应力分布,并由此对两种关节突螺钉应力的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关节突螺钉在关节突关节部应力集中明显;在每种螺钉中,其关节突关节部应力值均在轴向压缩载荷下最小,在侧屈时最大;两种关节突螺钉的关节突部应力在各种生理载荷下比较,TLFS均明显大于TFPS(P<0.01)。结论:在前路椎间融合的前提下,从减少螺钉疲劳断裂可能性角度,应首选TFPS辅助固定。两种关节突螺钉辅助固定术后均需有效外固定以减少螺钉应力集中可能引起的螺钉断裂。
敖俊靳安民方国芳冯伟张辉于博薛忠林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酸酯-聚乙二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19世纪70年代末,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作为新型生物材料问世以来,引起了材料学科和医学界的广泛兴趣。HA因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人体骨骼组织的主要无机矿物成分基本相同,引入人体后不会产生排异反...
冯伟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二醇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缺损复合材料
PVP/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治疗被引量:13
2014年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缓解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疼痛性血管瘤、各种转移瘤及骨髓瘤的疼痛方面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被骨水泥强化后的椎体仍有可能出现再骨折。2007年3月~2014年1月我科共收治PVP/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7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曹珺刘纪恩母心灵勾瑞恩冯伟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再骨折PKPPVP手术椎体后凸成形术
高黏度骨水泥PVP与低黏度骨水泥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复位后高黏度骨水泥PVP与低黏度骨水泥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复位后高黏度骨水泥PVP与低黏度骨水泥PKP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及有无渗漏来比较两种方法。结果在VAS、ODI、椎体前缘高度及渗漏率方面,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时,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后高黏度骨水泥PVP与低黏度骨水泥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但前者费用低,能显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新选择。
冯伟勾瑞恩曹珺刘纪恩
关键词:高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在颈椎病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4月—2018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2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6~63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颈椎前路Zero-P固定融合术16例为Zero-P组,采用传统Cage联合钛板内固定融合术16例为Cage组。2组患者观察对比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情况,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3)术后影像学观察,包括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情况、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伤口Ⅰ/甲愈合。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累及节段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Zero-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1±6.0)min,明显少于Cage组的(90.6±8.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01);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698)。(2)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NDI评分、JOA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2组间各时间点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术后6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均达到椎间植骨区骨性融合,融合率达100%。Zero-P组患者的Zero-P融合器未发生松动、滑脱或断裂,椎体未发生骨折。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Zero-P组椎间隙高度分别为(7.93±1.29)、(7.61±1.36)mm,Cage组分别为(7.93±1.29)、(7.80±1.25)mm,2组Cobb角分别为19.49°±3.61°和19.40°±3.67°、19.89°±3.82°和19.86°±3.77°,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
勾瑞恩郝少飞曹珺冯伟姬彦辉刘宏建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腰椎U形生物弹性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新型腰椎U形生物弹性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新鲜小牛尸体腰椎标本(L2-L5)6具,根据实验顺序分成正常组、损伤不稳组、不稳刚性内固定器固定组、不稳U形生物弹性固定器固定组实验模型,且分别对4组模型进行脊椎三维运动范围及刚度的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弹性固定与刚性固定均能在屈伸、侧弯、旋转运动方向上显著增加节段稳定性,弹性固定比刚性固定在屈伸的运动范围上增加2.22°,其刚度比刚性固定在前屈、后伸-压缩状态下小,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U形生物弹性内固定器可在不牺牲脊柱固定稳定性的前提下,增加载荷分享,减少应力遮挡和应力集中。
薛剑靳安民于博赵卫东冯伟
关键词:生物力学记忆合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