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
- 作品数:26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城市历史遗址区的商业空间塑造与控制——以泰安市蒿里山城市设计为例被引量:2
- 2008年
- 针对目前国内对历史遗址区范围的城市更新与改造方法,基于历史遗迹区在更新和保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该文论述了泰安市蒿里山历史遗迹区的更新保护的指导思想,在历史遗址区的更新和保护过程中,以商业作为平台,在空间和形态上承载历史文化信息,达到强化城市区域职能和保护历史遗址区的目的。
- 何玉斌冯伟李瑶
- 中国西部高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被引量:5
- 2001年
- 高科技园区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核心 ,它正在对地方区域发展的条件和过程做出重新地阐释 .高科技园区——信息时代的矿山与工厂 ,它创造着信息经济的基本原料 .阐述了高科技园的基本概念和高科技园的发展现状 ,提出在中国西部建立高科技园面临的主要问题 ,并以具体实例详细探讨高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原则 .
- 冯伟李昊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信息产业高科技园区规划设计
- 从空间规划探讨企业孵化器集群的信息交流被引量:4
- 2004年
- 信息交流是决定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孵化器中成功孵化的关键性因素。在孵化器集群规划建设中合理利用空间 ,为孵化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换场所是当今研究企业孵化器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对企业孵化器集群信息交流的功能系统、空间体系和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分析 ,结合实例提出解决孵化器信息交流的空间规划方法及基本原则。
- 冯伟李昊杨路
- 关键词:企业孵化器企业集群
- 基于空间形态特征的小城镇城市设计策略
- 2019年
- 以发掘陕北佳县城市固有空间特色为目标,针对佳县建成区进行实态调查,试图通过对该城镇固有空间特征进行解析,推导城镇城市空间控制策略。在城镇整体空间层面解析山、水、城空间构架特征,归纳土地属性、景观体系和城镇天际线的空间特征。在城镇街区层面解析空间肌理、公共空间以及建筑尺度的特征。在归纳城镇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空间控制策略:第一,整体空间构架层面保持原有空间互动关系,强化自然山水与城镇的空间格局;第二,城镇的局部地段进行空间修复,保持传统建筑空间风貌;第三,城镇历史性建筑遗址周边地段,严格控制街区空间的尺度及比例关系。
- 冯伟秦亚梅武芳车媛洁
- 关键词:小城镇城市设计
- 意蕴的生成——广场环境的艺术性初探被引量:4
- 2005年
- 从艺术的角度探讨了广场的环境特征,在分析广场环境艺术层面的基础上,提出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 李昊冯伟陈景衡
- 关键词:艺术性
- 从空间基因探讨历史街区的生长模式被引量:10
- 2019年
- 在城市快速进程中,陕西渭南老城历史街区的特质空间正在被"同质化"的建筑所替代。从基因视角,在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五个方面对历史街区的空间基因进行定性与定量解析,梳理街区在空间方面特有的基因元素。在解析历史街区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识别与提取、还原与修补、遗传与变异三个历史街区空间修复设计策略,从而确保渭南老城在城市格局、街区肌理、历史性建筑三个空间层面维持原有的空间基因,并进行持续有效的空间生长。研究对以城市空间文脉传承、保持地域特征为目标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 冯伟车媛洁沈育辉
- 关键词:历史街区城市设计
- 解读城市历史,寻求空间答案——以泰安市通天街城市设计为例被引量:2
- 2008年
- 好的城市空间环境应该具备特有的城市记忆,所以城市空间的发展应该尊重城市的历史轨迹。该文从分析城市空间的角度提出:对城市的诊断式调查是把握城市空间生长方向的有效途径,而全面、深入地前期调查分析是进行城市空间设计研究的关键环节。
- 冯伟李昊
- 关键词:城市记忆街区设计
- 大学科技园适应性规划设计模式的探索研究
- 21世纪,随着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跨过工业经济时代,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此背景下,发展高科技产业成为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关键。而大学作为拥有先进科学知识与人才的科研单位是推动国家高科技产业进步的主要...
- 冯伟
-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学科建设建筑设计模式
- 西安市碑林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特征解析被引量:4
- 2017年
- 西安市碑林历史街区作为西安市仅存的两个历史街区之一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论文基于分析碑林历史街区形成的原因从空间布局、肌理特点、空间尺度和平面形态四个方面研究碑林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特征,为西安城市历史街区更好的得到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
- 康易通刘孙伟冯伟
- 关键词:肌理
- 基于历史文脉视角的泰安高铁站广场设计解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泰安高铁站广场是反映泰安市文化内涵和时代发展的公共开放空间。该文以尊重当地历史文脉为高铁站广场设计原则,通过推导高铁站广场与泰山主峰的视线关系模型,精确控制高铁站广场周边地块的建筑尺度,建立高铁站广场与泰山主峰之间良好的视通廊道;通过发掘地域历史文化元素"东岳真形图",在高铁站广场空间构架设计中引入该图案的形态结构,形成独具泰安地域特征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
- 冯伟蒋维乐
- 关键词:历史文脉文化元素广场设计